戚继光为什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人要留七分正)

公元1588年1月,冬天,山东登州一处旧小的宅子。夕阳如血,一位60多岁的老人看着落日正在呆呆地出神。

一般这个岁数的老人来说,正是儿孙满堂共享天伦的时刻。可此时这位老人却承受着莫大的痛苦:先是自己为朝廷征战一生,而被奸人所害被迫辞官;接着弟弟一家暴病而亡,使他一夜白头;接着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自己喜欢的小儿子暴病而亡,妻子王氏卷走所有家产与人私奔。而60多岁的这位老人身患重病,家徒四壁最后连买药的钱都拿不出来。一位为大明王朝鞠躬尽瘁、南击倭寇、北驱鞑靼,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最后凄惨地死去。

他就是一代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为什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人要留七分正)(1)

01 家庭隐患

戚继光(1528-1588),山东登州人,16岁世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仕途还是比较顺利的。戚继光娶了总兵王栋的女儿为妻子,王氏非常剽悍, 由于不能生育,戚继光后来就在外面偷偷娶了三房小妾,生了5个儿子,并把其中一个儿子过继给王氏。王氏无奈接受了这一事实,但这口气却一直憋在心里,埋下了后半生的家庭隐患。

现在看来戚继光家庭问题处理得有些欠妥。

02胡宗宪价值观的影响

1555戚继光奉命到倭寇活动最为猖獗的浙江进行剿倭寇,此时他的上司是大名鼎鼎的胡宗宪。胡宗宪也非常欣赏戚继光的军事才能,胡宗宪有很多特点:军事能力突出,做人圆滑、贪财好色、巴结上司(严嵩),几年时间由于战绩突出便升官为兵部尚书、江浙总督。

而这一切无形之中影响了戚继光,于是戚继光也开始用自己的俸禄或贪污来的钱上下打点,居然做得顺风顺水。

戚继光为什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人要留七分正)(2)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562年严嵩倒台,胡宗宪受到牵连而被下入大狱,在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明志诗后,便自杀了。

而戚继光并没有受到影响,因为这时他又攀上了一个高枝--国子监祭酒张居正。

0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戚继光在嘉靖年间平定东南沿海的倭寇,立下了大功,1567年(隆庆元年)在张居正推荐下他又来到北方,驻守蓟镇,兴修长城防线,抗击蒙古的入侵。当时,戚继光与辽东的李成梁并称为“南戚北李”,成为明朝当时最厉害的两位名将。

戚继光为什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人要留七分正)(3)

戚继光的鸳鸯阵法。

为了军队给“戚家军”筹军粮和饷银,这就是为何戚继光晚年迫不得已“四提将印,佩玉三十余年,野无成田,…惟集书数千卷而已”的原因,他不仅将自己的俸禄和奖金拿来贿赂,甚至连一些战利品也都拿来孝敬张居正了。就这样一路升到了太子太保、左都督,成为万历初年非常有权势的武将。而此时他也深深烙下了“张居正派系”的标签。

04最终结局

公元1582年,权倾朝野的张居正猝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戚继光陆续被人弹劾,戎马一生的他只能辞官带着一身伤病回到了家乡。

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纵观戚继光的一生,个人评价是个能办成大事的能臣,瑕不掩瑜,当然在那个时代也难免做一些瑕疵的事:巴结上司、贿赂臣僚。但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好与坏,关键的一环是身处那个年代是促进了历史的发展还是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我相信戚继光无疑是前者!

其实原本在胡宗宪死后,他就可能面临倒台,偏偏张居正又开始重用他。而张居正的猝死,打乱了他后半辈子的计划,因为此时朝中无人为其说话了。

戚继光的一生告诉我们:做人要留七分正,三分圆滑给世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