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

2020年,庄严又大气的舞台上打开了灯光,两个可爱淘气的孩子高高地举起了奖杯,——这是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现场。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1)

(感动中国评选现场)

在这里,汇聚了无数做出了令人民、令国家感动之事的人。

他们中,有平凡的快递员,有保家卫国的军人,有为了癌症患者,几乎免费做菜的夫妇,也有我们熟知的,扎根山区的坚毅校长张桂梅。

而在这众生百相之中,有一位雍容华贵、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恬静地坐在那里。她就如同一汪清水,融入了环境之中,只是让人看着,就能感觉到心灵的平静。

她,就是2020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古典文学的摆渡人,叶嘉莹。

那么这位叶嘉莹究竟是什么人呢?他又有了不起的地方,能被评上2020年的感动人物呢?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2)

(满头银发的叶嘉莹)

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她专门负责的研究方面,是中国的古典诗词。

与大多数吟诗作赋、在中国进行古典研究的人不一样,叶嘉莹最大的不同,是她一生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西方担任教学工作。

在那段时间中,叶嘉莹阅读了许多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结合西方的阐述学、符号学等理论来诠释中国诗词。

这在世界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事情。要知道,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诗词与“晦涩、难懂”几乎是同意的。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3)

没有将中文作为第一语言的他们在阅读起古诗的时候,经常会一头雾水——什么是借代,什么又是代指?这个词是语气词,为什么到这里就变成了有意义的文字?

而叶嘉莹则做到了这个极为艰难的事情,向西方人解释中国诗词的意思、含义。

她用英语讲授中国古典诗词,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传播了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古典之美、韵味之美。

她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古典文学,在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一事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丝毫不求名利。

她先是将自己的一半身家拿了出来,成立了“驼庵”基金会,用来奖励诗词界的后进者。

在她96岁那年,也就是2018年时,叶嘉莹甚至将自己所有的身家,都捐赠给了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这些钱来支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4)

(叶嘉莹女士的捐赠支票,图为1857万元人民币)

而这,还仅仅只是叶嘉莹女士所做的一部分。她不仅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中国诗词的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更是在对人才的培养上有着极大的成绩。

在归国后的二十多年里,叶嘉莹曾经受邀前往中国几十所大学进行讲学,受她知识影响的学生数量恐怕要超过数万人。这其中,包含了许多中国的名校,比如北京、南开、复旦大学等。

数十年的教学生涯让叶嘉莹女士培养出了大批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才,昔日的毛头小子,如今已经一个个成为了学界知名的人士。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5)

幼儿园孩子们集体在叶嘉莹面前背诵古诗

比如加拿大、美国、香港台湾各大学的知名教授和学术研究者中,就有叶嘉莹女士学生的身影。

她站在课堂上进行授课的教学视频甚至被放到了电视上传播,以供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诗词的韵味,以及她本人的伟大。

可叶嘉莹的伟大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

在当她当老师时,博学的身姿出现在电视里,有位老人转过了头,诧异地问妻子:“电视里是你吗。”

他,就是叶嘉莹的丈夫,赵钟荪。他不敢相信,在他眼中柔弱的普通家庭妇女,可以让他随便欺负的女人,竟有这么大的能量。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6)

(赵钟荪与叶嘉莹)

面对丈夫的询问,叶嘉莹并没有回话,只是继续做自己的事情,显得十分冷淡。

那么叶嘉莹为什么会对自己的丈夫有这样的态度呢?两人之间的感情,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想要完全了解这段感情中的经过,我们还得从1924年,叶嘉莹的出生开始说起。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7)

百年前的北京

那是七月份,正值酷暑,炎热的北京城中,一个小小的生命在啼哭中降临了这个世界。熟读诗文的叶挺文抱着怀中的女儿,眼神中满是宠溺。

叶挺文出生于叶赫那拉氏,本是满族。前清时的太后,慈禧就是叶赫那拉氏族的一员。因为民国建立,清王朝被推翻,满清的遗老遗少有的死守顽固,有的则顺势改名,叶挺文就是其中之一。

他取叶赫那拉中的“叶”字,变更叶姓。也正因如此,他才会给女儿起名为叶嘉莹。

叶家是书香门第,无论是在前清还是在民国,叶家的亲人们都有很高的成就。比如就在北大的英文系读书,曾任航空署人事科科长,而她的祖父则更了不得,乃是光绪年间的进士。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8)

民国时期的女子学校

叶嘉莹的母亲也是有名的才女,婚前曾在女子职业学校担任过老师。也正因如此,小小的叶嘉莹在家族熏陶下也逐渐喜欢上了读书、诗词。

她继承了家族对知识的渴求和天资,三岁时就会吟诵古诗、读书认字,六岁时,为了好好地教育这个小才女,父母为她专门请来了教书的先生,学习《论语》。

得益于民国时期对女子的束缚大大减弱、叶家的家风也十分开放,叶嘉莹成功地考上了北京本地的小学和中学,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期。

也正是这段快乐的时光,奠定了这位伟大学者的后续人生。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9)

民国女子中学

十几岁时,叶嘉莹就开始尝试作诗、作词。与大多数初学者一样,叶嘉莹选择用美妙的诗歌语言描述的,都是身边的场景。

比如她十五岁时所做的《秋蝶》: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说的正是在夜晚刮风之时,蝴蝶难飞的场景。

从这首诗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个才女惊人的天赋,仅仅是十五岁,叶嘉莹就达到了大多数人需要磨练一辈子才能做到的高度,这种天赋,实在是让人羡慕。

但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北平的大街小巷、奔走的黄包车、美丽的家园与风景就像是梦幻泡影,如露水击电,一触即溃。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10)

1937年七七事变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家国破碎、山河浮萍。叶嘉莹见到了战争,也见到了顶着日本军旗,耀武扬威的日本人。

彼时,父亲随政府西迁,了无音信。叶嘉莹只好继续努力学习,希望可以通过知识改变自己未来的生活。她本就天资聪慧,1941年时,顺利地考入了辅仁大学的国文系。

可还没等叶嘉莹愉快的心情持续多长时间,噩耗就传来了——母亲得了癌症,住院了。

在那个年代,癌症几乎与死刑没什么区别,即使是有条件做手术,也要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极高的死亡率。

叶家并不贫瘠,他们支付了费用,可还是没能留下叶嘉莹的母亲。术后不久,母亲去世,十七岁的叶嘉莹就这样于伯父、伯母生活在了一起。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11)

1943年与顾随(前坐者)及同班同学在顾家合影,后排右二为叶嘉莹

俗话说,真正的文章是要经过苦难的磨炼才能得出的,诗词也是如此。父亲失散、母亲离去,叶嘉莹将全部精神灌注到了诗词上。悲痛的心灵提笔写下,大量的诗词应运而生。

母亲去世后,叶嘉莹曾写八首哭母诗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对她的悼念。

万幸的是,伯父伯母待叶嘉莹很好,伯母更是能干,操持着一家的生计。叶嘉莹的读书并没有受到影响,她安然无恙地度过了大学的时光,成功毕业。

只是她的大学时光并不完美,缺少了一样年轻人都追求的东西——爱情。叶嘉莹长相甜美可爱,腹有诗书,气质极佳,虽然并不是绝美的容貌,但越看越有魅力,也有着追求者。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12)

(大学时美丽的叶嘉莹)

只是叶嘉莹的才学不知要高出他们几多,这种普通的人又怎么会看得上?加之父亲离散,母亲不在,她也绝了谈恋爱的功夫。

到1946年,叶嘉莹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女中担任国文老师。凭借着她深厚的国学知识,叶嘉莹轻易地就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更别提她本身就有着一副极具亲和力的面容。

而叶嘉莹在工作时也十分开心,她似乎找到了除了学习国学之外,她第二件喜欢的事情——教课。

她享受着将知识传播给他人的乐趣,每当看到学生们恍然大悟的表情,叶嘉莹的心底就充满了成就感。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13)

(美丽的叶嘉莹)

只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叶嘉莹再优秀,也免不了家身边人的诉说。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都在好奇这个满腹经纶的才女,究竟能找到怎样的真命天子。

可他们不知道,接下来迎接叶嘉莹的,却不是想象中美好、甜蜜的爱恋,而是一段斩不清、理还乱的孽缘。

叶嘉莹遇到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赵钟荪,是初中时英语老师堂弟。那时的赵钟荪在秦皇岛工作,在看到叶嘉莹后,他立即就对这个柔和似水的女人一见钟情,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没有经验的叶嘉莹哪里遇到过这样的攻势?两人的感情有了进展,之后的一件事,更是让叶嘉莹同意了赵钟荪的追求。

因为长期在秦皇岛与北京往返,赵钟荪患了病,还失了业。叶嘉莹对此十分愧疚,出于一种很难言喻的想法,叶嘉莹也开始笨拙地回应赵钟荪。两人于1948年3月在南京结婚。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14)

(叶嘉莹与赵钟荪的结婚照)

结婚那天,两人拍了婚纱照。身着洁白婚纱、手捧鲜花的叶嘉莹美丽而不可方物,恬淡的气质更是无比引人注目。

之后,叶嘉莹便开始了自己的全职太太生涯。她没有再担任教师,或许是从小的教育让她做出了这个选择。

这样的生活也不差,至少十分安稳。但叶嘉莹却怎么也不会想到,很快,安稳的婚姻生活就会被打破,动荡即将来袭。

因为内战的胜负渐渐明朗,相当一部分国民党人离开了大陆,前往香港、台湾、澳门,在国民党任职的丈夫赵钟荪也是其中之一。

在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之时,叶嘉莹不舍地看向身后的土地。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15)

国民党败退台湾

这里是生她养她的地方,也是古典文学、诗词歌赋发源的地方。就这么一走了之,叶嘉莹真是十分舍不得。

更何况因为走的匆忙,大部分她收藏的古文诗集都没法携带,只能留在南京。只是叶嘉莹内心中就算有千般不舍,可嫁给赵钟荪的她也只能随着丈夫前往台湾。

在搬迁过程中,叶嘉莹随身携带的珍贵典籍也不小心遗失,这让她很是心疼。只是终究来到台湾了,接下来,总能过一段安稳日子了吧?

命运并没有满足她的愿望,叶嘉莹不知道,更加痛苦的生活,即将袭来。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16)

叶嘉莹在台湾教学

来到台湾不久,叶嘉莹惊喜的发现自己怀上了身孕。孩子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特别的,即使是再天真、再懵懂的少女,当被赋予了“母亲”的身份后,就会感到快乐与开心。

叶嘉莹从失落中走了出来,她继续自己过去担任过的工作,担任国文老师。不久后,她生下了女儿,并为其起名为“言言”。

可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就被一则噩耗给打破,丈夫赵钟荪被国民党抓起来了。

这下,生活的压力落在了叶嘉莹的身上。但幸运的是,她至少还有一个工作。只是命运显然不会就这么放过她,丈夫被捕的第二年,叶嘉莹以嫌疑人的身份被交到了警察局去问话。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17)

台湾省老照片

虽然最后因为没有证据被放了出来,但学校显然是不敢入用这么一个“有嫌疑”的教师了,即使她的国学再好、再出色也没有用。

毕竟那时是白色恐怖时期,国民党特务只需要怀疑,就可以随便抓人。叶嘉莹理解了学校的做法,但生活毕竟还要继续,她就带着女儿,投奔了丈夫的姐姐。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18)

(白色恐怖时期,特务可以当街杀人)

那是一段寄人篱下的时光,纵然大姑姐并没有难为叶嘉莹,可外表恬静、内心骄傲的她却不愿意给人添麻烦。

家里的房子小,叶嘉莹只能带着女儿打地铺,等到他们全家人睡了之后,再从过道上入睡。

第二天还要早早地起床,为了不耽误人家的生活。而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叶嘉莹就会知趣的带着孩子离开,防止吵到别人。这样的生活让叶嘉莹筋疲力尽、伤痕累累。

从诗歌中,就可以看出叶嘉莹对那段生活的痛苦回忆:“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叶嘉莹将泪水吃进了肚子里,忍耐着,等待着转机的到来。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19)

叶嘉莹与女儿

因为叶嘉莹的能力的确远超常人,因此在公立学校不敢聘请她的情况下,依然有私立学校愿意请她去教书。

就这样,生活逐渐好了一点,至少不用寄人篱下。叶嘉莹边照顾女儿边上班,逐渐打响了自己的名字。直到三年后,丈夫赵钟荪的出狱。

赵钟荪有了很大的变化,与过去的他相比,现在的赵钟荪暴躁、易怒。狱中的生活自然难熬,尤其是对赵钟荪,这样具有强大自尊心的人来说。

可更难熬的,还是出狱后的人生。因为坐过牢,没有人愿意要他,家里只能靠叶嘉莹一个女人养家,这让大男子主义的赵钟荪难以接受。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20)

讲台上叶嘉莹

每当看到妻子美丽的脸庞时,他心中想到的不再是过去爱情的火苗,而是难以言说的挫败。他开始发火,开始变得苛刻、挑剔,甚至对叶嘉莹进行了家暴。

如果是现代社会的女性,面对家暴,少有逆来顺受的。但是对叶嘉莹这样一个受着传统国学教育、温柔似水的女生来说,却只能把委屈咽到肚子里。

为了家庭不散,叶嘉莹忍受着丈夫一天比一天更古怪、更可怕的性格。而当小女儿出生之后,这样的行为则愈演愈烈起来。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21)

(赵钟荪、叶嘉莹与两个女儿的照片)

原来,因为赵钟荪思想传统,所以相比女儿,他更希望要儿子。如今两个孩子都是女儿,这让赵钟荪不禁在心中怪罪起叶嘉莹来。

他开始变本加厉的家暴叶嘉莹,面对丈夫的家暴,叶嘉莹有口难言,只得在文章中吐露心声。

“把自己一部分精神感情完全杀死。”叶嘉莹在文章中透露出了自己有过的想法。

她甚至想过自杀!但想到女儿,想到人生中的国学、诗词,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只是与丈夫的感情,在一次次的肢体冲突中,烟消云散。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22)

叶嘉莹

后来,叶嘉莹前往哈佛进修,任教,后来又转赴加拿大,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正如前文中提到过的,叶嘉莹开始向世界宣传诗词、国学文化。

而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这个已经显现出衰老的女子,开始思念自己的家乡。

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是没有任何忧愁的时光。怀着这样的想法,1978年,叶嘉莹给新中国教委写信,愿意回国教书。

叶嘉莹再次感受到了年轻时的快乐——那是最本真的,传递知识时的快乐。她越来越频繁的回国,后来干脆彻底回到了中国。

她教育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赞叹以及奖项,包括前文中提到过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叶嘉莹丈夫何年去世(屡被家暴想自杀)(23)

(深受学生爱戴的叶嘉莹女士)

2010年,丈夫赵钟荪去世。叶嘉莹只留下了一句诗:“一握临歧恩怨泯,海天明月净尘埃。”相逢一生的两人就此分别,也为这段令人唏嘘的感情,画上了一个不怎么完美的句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