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饮食与性格的解读(从34)


古代关于饮食与性格的解读(从34)(1)


古代关于饮食与性格的解读(从34)(2)

对食,字面意思是搭伙吃饭。后来延伸出的解释,指内廷的宫女与太监之间结成挂名夫妻的行为。由于深宫寂寞冷,太监宫女们除了日常工作之外,都无事可做,为了克服寂寞而相互慰藉,大家仿照世俗恋爱的形式,相互结成对子,就叫"对食",意思是,相互间不发生同床的事情,只是在一起搭个伙,就个伴,吃个饭,互慰孤寂而已。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无性夫妻"。

古代关于饮食与性格的解读(从34)(3)

"对食"一词是怎么来的?

考究"对食"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古代典籍《汉书》中记载,"房(道房)与宫(曹宫)对食",此条之下有学者应邵的注解,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甚相妒忌也"。《汉书》中记载的"对食"伙伴,道房和曹宫都是昭仪赵飞燕的宫女,因此,"对食"最早指的是宫女之间,没有接触异性的机会,而相互间发展出的恋爱关系。

汉武帝的妻子,馆陶长公主的女儿,有"金屋藏娇"之称的陈皇后,在野史中也有类似记载,"巫著男子衣冠帻带,素与皇后寝居,相爱若夫妇",有巫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与陈阿娇同寝同居,就像夫妻一样。这是陈皇后得不到汉武帝刘彻情感的权宜之计,但毕竟皇后与宫人不同,陈皇后的结局可想而知,"事发,楚服伏辜,皇后废处长门宫"。

隋唐五代时期的《宫词》有云,"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后来太监加入此列,虽然不完整,到底也曾经是个男性,"对食"一词就演变为宦官和宫女之间的恋爱,比如清代史学家徐鼐《小腆纪传》中记载,"常中郭氏名良璞,故阉夏国祥之对食也"。

"对食"的产生,其原因无过于,"宫掖之中,怨旷无聊,解馋止渴,出此下策耳。"既然是出此下策,则多数是短暂交往,或可称为苟合,太监无根不可娶妻,而宫女大多孤单凄凉,不能嫁人,于是两个有共同追求的人,同属一个寂寞群体,合情合理的走到了一起,相互之间寻求安慰。而且相互间也会产生强烈的"妒忌心理"。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古代关于饮食与性格的解读(从34)(4)

从"对食"到"菜户"的演变

"对食关系",主要是为了满足心灵的寂寞,持续时间不长。另有一种"长期对食",像《甄嬛传》中槿汐姑姑和苏培盛之间,虽然掺入政治目的,但纯洁而长久的"对食"也是有的。这种"长期对食",被称为"菜户",专指宦官与宫女的长久稳定恋爱关系,有如世俗的夫妻关系,具有共同生活的目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这种现象在明清时期最为普遍。

明代初年,朱元璋当政的时候,对"对食"行为是深恶痛绝并严加禁止的,对揭发出来的宦官往往处以残酷刑罚,以儆效尤。从永乐皇帝主政之后,朝政制度的变革,导致内廷宦官的权力地位快速上升,祖训禁令被取消。

历史记载,"宫人无子者,各择内监为侣,谓菜户。其财产相通如一家,相爱如夫妇。既而嫔妃以下,亦颇有之,虽天子亦不之禁,以其宦者,不之嫌也。"从这时起,"菜户"的概念出现了,从这则记载看出,"菜户"政策的推出,更像是朝廷给宫廷服务人员的特殊福利待遇。值得一提的是,"嫔妃以下,亦颇有之",看来天子果然宽宏大量,体贴无度。

野史中也有类似内容,比如明代学者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中载,最初因值房宦官和司房宫女的日常接触较多,双方日久生情。有了感情积淀,宦官会主动替宫女采办些日常所需的物品,比如衣食、首饰及杂物等等,以此暗示追慕之情。宫女如果同样有意,即可结成伴侣,称为菜户。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古代关于饮食与性格的解读(从34)(5)

不上台面的"宦官娶妻"

宦官娶妻的记载,其实历代历代并不稀罕,就在老舍先生《茶馆》中,也编排了这样一幕,可谓史不绝书。宦官"硬件"的缺憾,导致不能进行正常的人伦生活,但是他的需求却没有消亡,这是心理上需要迫切满足的。况且,宦官绝不会承认自己的非正常身份,反而无时无刻不想证明自己的"男儿本色"。于是,心灵慰藉和潜在需要是宦官成家的两大动因。

历史记载的最早宦官组成家庭,应当是太史公《史记·李斯列传》中提到的,"指鹿为马"的太监赵高,"夫高,故宦人也"。《七修类稿·卷二十七·宦官娶妻养义子义婿》又记载,"而秦赵高有养义女,赘其婿阎乐,阎乐后弑二世",赵高的女婿叫阎乐,曾任咸阳县令。在秦代宫廷政变中,赵高派女婿阎乐率领党羽千余人,杀入望夷宫弑二世胡亥。有女有婿,按常理也应当有"完整"的家庭关系,或许赵高是历史上第一个吃"对食"的高级太监。

此后,宦官成家的记载更多。据说,到了东汉时期,甚至出现了"常侍黄门亦广妻娶"的情形,表明娶妻纳妾的行为,至迟在东汉时已成为宦官常态权利。

盛唐以降,宦官娶妻更为普遍。玄宗时的首席宦官高力士,偶遇了刀笔吏吕玄晤的女儿,见她容貌秀美,举止娴雅,可说是一见倾心,心向往之,遂娶之为妻。吕玄晤因婿而贵,随即被擢为少卿,后外放刺史一职。真是一场天降富贵。隶宗时,权阉李辅国的"对食"老丈人元擢,也因此关系而出任梁州刺史,成为地方封疆大吏。

唐代大宦官,曾经"杀二王、一妃、四宰相,贪酷二十馀年,亦有术自将,恩礼不衰"的仇世良,娶妻胡氏,被朝廷册封为鲁国夫人。这位胡氏可不是一般人,她是名门之后,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赠户部尚书胡承恩的女儿。可见太监"对食"也要讲究门当户对。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古代关于饮食与性格的解读(从34)(6)

假戏真做,"菜户"也有真情感

明代多数时候,菜户关系是光明正大被允许的,有时候皇帝也会问身边的宦官,"汝菜户为谁?"就是咱们问对方,你的媳妇是哪个?被询问的宦官,没有"出柜"的恐惧,只要据实回奏即可,不必担心面临残酷的刑罚。

有了"菜户"关系,宦官和宫女之间夫唱妇随,"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形如真正的两口子一般。宦官对所爱的宫女任劳任怨,宫女也会心疼宦官,避免主子差遣太多的活儿。有些年老丑陋的宦官,会充任菜户的仆役,替他跑腿执事,做些低下脏累的差事,以此换取宫女的酬谢银两。有一技之长的老宦,便成了"菜户"的抢手货,最多时候,一个月可赚得四五量银子,比月例银子多得许多。如果某位宫女年纪很大了还没有太监为相好,则会被人取笑为"弃物"。

结为"菜户"的宫女、宦官,把虚拟夫妻看成真夫妻,而且比之世俗更加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情感,有隆重仪式,盟誓终生彼此相爱,永不背叛。一旦发现有情敌或"撬行市"的人,宦官的嫉妒心更重,会导致极端的后果。比如,万历年间郑贵妃宫中发生一件"菜户"情感背叛的事情,宫女吴氏和宦官宋保相爱,后来又移情别恋,劈腿宦官张进朝。宋保悲愤交加终至万念俱灰,出宫削发为僧,青灯古佛一生。

当然,有明一代,吴氏宫女的行为是很少见的,结为"菜户"的双方大多终身相守,守节相尚。如果一方死去,另一方则终身不再选配。《万历野获编》曾记载,有书生寓居城外寺中,见一室紧锁不接外客。书生甚觉奇怪,趁寺僧打扫的机会,溜进闭室看了一下,竟然全都是已亡宫女牌位。寺僧告诉书生,此间是专为宫中宦官奉祀"菜户"灵位所设,每逢宫女忌日,与其结为菜户的宦官便来致祭,悲伤号恸的情景,即使寻常夫妻无过于此。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古代关于饮食与性格的解读(从34)(7)

"对食"行为被皇帝发现了会怎样?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同朝代的规定是不一样的,宫女和太监"对食"在明朝大部分时间是默许甚至公开的,而在有清一代则是被严格禁止的,实在需要,也只能偷着干,绝对拿不到台面上,除非不怕死。

前一阵清宫剧当道,大家熟悉的内务府机构中,就有慎刑司这个部门。宫中的太监、宫女如若违规、犯法,不会交给外面的刑部处理,而是由宫廷内部"司法"解决,这个内部机构就是"慎行司"。

如果一对太监跟宫女在玩对食,皇帝发现后会如何处置?其实这种情况,出于天伦人欲,不可能禁绝的。太监跟宫女之间的关系也是逼出来的,都说宫中有高猛帅气的侍卫,宫女其实根本没有多少机会见到,侍卫也不能随意进出后宫。像魏璎珞那样的全程加挂宫女,不是也对心爱的傅恒大人束手无策么?

而且每个朝代的具体规定都不相同,如果一对明清时期的太监跟宫女产生了"对食"甚至"菜户"关系,皇帝应作何处理?一味打压恐怕不行,杀一儆百可能不灵,最终还是要考虑这个太监的地位和能量。所谓"法不外乎人情",而"人情总有大于天"的例外。

据说,在明代最严厉的时候,还不是朱元璋时代,嘉靖皇帝也严令禁止对食行为,只不过实在无法禁绝,无奈之下,嘉靖皇帝竟然把抓获现行的"对食"放进笼屉里蒸死了,这种方法确实让人胆寒,从中也可看出皇帝的无可奈何。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古代关于饮食与性格的解读(从34)(8)

除了对行为的无奈,皇帝对权高位重的太监同样没有办法,比如明朝的著名大太监魏忠贤,大臣杨涟弹劾他的二十四大罪状,首条就是"忠贤原一市井无赖人耳,中年净身,夤入内地",这位权宦为了前途命运,"一刀斩断是非根",中年进宫做了太监。他进宫以后,居然跟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乳母客氏搅在一起,搞得满朝风雨,关系混乱。朱由校尴尬至极,又不能拿出办法处置,只能听之任之,咽下一口窝囊气。

遇到性格冷漠的皇帝,"对食"的命运往往堪忧,但说到底,还是要分人。比如热播网剧《甄嬛传》,太监苏培盛和槿汐姑姑,两人的关系非常暧昧,一个是皇帝贴身,一个是宠妃嬷嬷。著名的无情帝王雍正皇帝,处理起来也很难为,毕竟苏培盛是非常信任的太监,也是太监首领,槿汐又是甄嬛的第一身边人。这到底只是编剧,而且也是很少见的,因为清宫中做到这种地位的宦官宫女,非常爱惜自身羽翼,不会轻易发生"对食"关系的。

通常来讲,如果太监跟宫女对食的行为暴露,皇帝最大的可能是体罚以后,把太监赶出皇宫。其实这与死刑区别不大,因为太监一旦离开熟悉的皇宫,到了社会上,生存几率基本为零。犯错的宫女,则会被安排到宫里最低层级的地方去劳作,或者发配披甲人为奴,彻底失去了做人的尊严,这种下场比处死更加凄惨。

当然了,凡事必有两极。皇帝发现了"对食"的行为,也有可能逆其道而行之。五代十国时期,就发生过一件奇葩事情,五代蜀主王衍,发现宦官王承休的"对食"美艳动人,竟然动起歪脑筋,与"对食"私通。宦官王承休更加事故,得知后非但不做恼怒,不加阻止,反而怂恿对食妻子,继续保持与蜀王的暧昧关系,以此作为晋升之道以求宠幸,结果心愿达成,当上了天雄军节度使。算得上,江山美人得其所哉。

古代关于饮食与性格的解读(从34)(9)

(侵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今日头条"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

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558213306/#mid=158838862201344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