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匪夷所思的笑话(引出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近日读到一则写错字的笑话,说的是:

从前,一对做小生意的父子俩,生意做得马马虎虎一般般,更糟的是这俩父子,识字用字也是令人啼笑皆非。有一次儿子到外地去谈生意,走到半路,忽然天降大雨。儿子没带伞,就写信托人带给父亲,信中道:父亲大人,儿走到半路,天下大雨,别人有命(伞)我无命(伞),接信后,有命(伞)带命(伞)来,无命(伞)带钱来买命(伞)。

一则匪夷所思的笑话(引出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1)

他父亲接到信后,看了半天,终于明白了儿子的意思,气得七窍冒烟。急忙回信道:儿子,你会马(写)就马(写),不会马(写)就木马(莫写),家里有容(客)人,真差(羞)死我了……

一则匪夷所思的笑话(引出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2)

看完这个笑话捧腹过后,我不由想起自己曾经也错字错解的一段尴尬往事。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毕业的初中生,按后来的说法,那时正是动乱时期。

毕业下放不久就参加了工作,分配在矿山锯木班。班里都是些从旧社会过来的老师傅,没读过书,基本上是些文盲。

我虽是个初中生,其实在那个动乱年代,读书也是三天打魚两天晒网,肚子里没装多少墨水,徒有其名。但毕竟在班里“学历”是最高的,名符其实的“秀才”。所以理所当然,我被班长“任命”为“读报员”。

一则匪夷所思的笑话(引出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3)

读报员看似不起眼,可别把它不当回事,责任性极大。那时,政治空气很浓,读错字,写错字,意思弄反了,就有可能惹出一场横祸。而我是个乱世的所谓“秀才”,名义上是初中毕业,实际上小学水平。尤其是识字,更是力不从心,特别是汉字,孪生兄弟多,看似长得几乎一样的相貌,却读音意思完全相反。

一则匪夷所思的笑话(引出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4)

使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读报时,遇到“病入膏肓”这个成语。觉得这个“肓”字像“盲”,可这二字的下部,一个是“冃”,一个是“目”。区别不大,自想来是印刷错误,应该是读盲。于是我自信无误,脱口而出念成“病入膏盲”。

读完报,一位老师傅问我:小李,“病入膏盲”是什么意思?我很有把握地解释道:“就是病人病得很重,已经看不清东西了。”正巧旁边另外一位师傅的老父亲刚去世不久,他听我这一解释,连说“对,对,我父亲死时,就认不出站在他眼前的是哪个了。”

如果说这“病入膏肓”被我错读乱解过了关,那么另一次的信口开河依文解意,就让我惊出一身冷汗。

一则匪夷所思的笑话(引出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5)

那次读报时,报中反复出现“篡党夺权”四个字。“篡”字我又不认识,但它像“算”字。平时广播里也经常念“篡党夺权”,听起来篡算音差不多。我就想当然,把它读成“算党夺权”。

老班长睁着迷惑的眼晴问我,“算党夺权”怎么理解?这下我心里发了慌,这个词不同于上面那个词,上面那个是普通词,而这个词在当时带有政治色彩,解释不好得背处分。

但不管怎样我还得回答班长呀,要不然我这“秀才”也失面子。于是,我装得胸有成竹的样子回答说:“顾名思义,这算就是算计,暗算。连在一起,就是说有一小摄坏人,想夺取党的权力,必须先要暗算我党……”

一则匪夷所思的笑话(引出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6)

我的这一通神解释,正好被下来检查政治学习的书记听到了。书记先是很严肃地纠正了我篡算不分的读音,我听后心中忐忑不安,暗想千万别上纲上线。转而书记绷紧的脸松施下来道:“好在你字虽然读错了,解释得牵强,总的来讲意思还没出格。你还年轻要加强学习,下次可别再张冠李戴……”

一则匪夷所思的笑话(引出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7)

听了书记的话,我如释重负。但也给我敲了一记警钟,自那以后,我便不敢不懂装懂,想当然牵强附会读字释义了。

文/李陵湘

责编/毛秘《白浪情》

来源:新华号 宏哥有话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