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套路都有哪些 分不清套路的人生

1秋叶大叔写了篇《不会套路的人生,谈什么成长》,道理本身没什么大错,问题在于,有可能会形成误导,从留言中也可以看出来这个苗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人生套路都有哪些 分不清套路的人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套路都有哪些 分不清套路的人生

人生套路都有哪些 分不清套路的人生

1

秋叶大叔写了篇《不会套路的人生,谈什么成长》,道理本身没什么大错,问题在于,有可能会形成误导,从留言中也可以看出来这个苗头。

大叔在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泛套路化。

套路成了个大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认同这种对套路的解释的,可能会有两种情况出现: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噢,原来是我误解了套路,原来套路是好事,那我也要多学点套路。

而有些原本就习惯于使用套路的人也可能会觉得,看吧你们根本就没明白套路,我多聪明啊老早就会了,所以以后别怪我用套路了,当你们被套路的时候也别怨我,是你们自己没学习。

套路,真有这么好么?

2

百度百科上关于套路的解释是这样:

“套路”是指精心策划的应对某种情况的方式方法,使用该方式方法的人,往往已经对该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并且形成条件反射,逻辑上倾向于惯性使用这种应对方法应对复杂的情况,心理上往往已经产生对此方法的依赖性、对人有较深影响,使用某种特定不变的处理事件的方式,对一些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形成“路数”,是名为套路。2016年互联网使得“套路”一词重新流行于年轻人之间。简单来说,该词偏中性在具体语境下略含有贬义,一般多指某人做事有所欺瞒或有极具实际经验的处事方法,从而形成了一类行为模式,即所谓的“套路”。网络意义上的套路趣味性十足。幽默、娱乐性质较浓。

请注意在上面的解释中,套路“偏中性在具体语境下略含有贬义”,可以说这是大众的认识,而且后面有指出贬义的由来,是“有所欺瞒”,秋叶大叔说,他认为套路是个中性词,这是自己的看法,而当我们使用一个词语时,并不能忽略掉大众看法。这就好像是有人写文章为秦桧翻案,能够扭转一部分人的看法,但是在历史上,秦桧依旧被钉在耻辱柱上,甚至连秦桧后人,也会说“我到坟前愧姓秦。”

读过秋叶文章并认同的人,可以有共识,但是没读过的呢?我们是不是还要解释说:秋叶大叔可不是这么看的。

别人认可么?

有些套路很多而且属于“有所欺瞒”的人,本来按照正常的看法,需要对他们存在警惕心,但假如你误解了套路这个词的含义,可能会转而佩服,哇,这个人懂的套路好多啊,花花公子比直男就是强呢,虽然不够真诚,但是让人很开心呢!

而对于不太会套路的人,可能会心生鄙夷,甚至认为是不思进取、不爱学习。

然而,陈昱霖被套路的后果,大家也看到了。老男人吴秀波,用佛经套路了多少女孩子?这样的做法,真的就比直男好么?当女孩子吃这样的套路而不懂得分辨真心与否的话,可能会陷身很大的危险而不自知。

秋叶说:“长大后看言情剧,发现那些花花公子,虽然‘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但是起码每一次鲜衣怒马,仪式做足,让女孩子享受一下贵宾级待遇,小恩小惠不断,虽然不负责,但是在场面上,的确满足了一个女孩子的公主梦。”

梦要是一辈子不醒,可以,关键是,能吗?

陈昱霖做了七年的公主梦,醒来发现不对劲,她年龄增长了,心智却没有,假如真的罪名成立,牢狱之灾对她来说就是人生的彻底灭顶。

3

我个人对套路的看法是这样:

我们需要学习对套路的区分,是中性还是略带贬义,需要看具体情境。

我们需要了解很多套路,有时候要应用,有时候要识破,避免被套路,有时候我们要学习反套路。

比如《好莱坞英雄和反派的关键差别是?编剧揭开英雄电影5大套路》这个标题中提到的“套路”,明显是中性词。

而有些套路,明显带有贬义。

在知乎上看到的故事:

我正在地铁站广场上执勤,一个姑娘挺着急地向我跑来,说自己钥匙包丢在站台上了,能不能一起帮她找找。我说行啊,便赶紧带着她从应急通道进去,走到站台上帮她找钥匙。我们在她疑似丢钥匙的地方找了大概有三分钟吧,怎么找也找不见,当时等车的人也多,效率低,我便想着让站务员给广播一下。这时候姑娘冷静想了想,打了个电话,然后又是惊喜又是抱歉地告诉我:原来是我落在家里啦!实在不好意思警察小哥。我说没事。这时候正好来了一趟列车,她就上车走了。回到单位后随口和同事聊起这件事,同事眼睛瞪得老大:是不是一个个不高嘴唇圆圆的姑娘?我说是啊。同事说:每次她上班要迟到了不想排队进站都说自己在站台上掉了东西,然后民警就会从应急通道把她带进去,有一次被我当场识破,她还咯咯笑呢。看来你还是生瓜蛋子!当时我就觉得地球好危险啊。

作者:马拓

链接:zhihu/question/50627142/answer/148465429

来源:知乎

对这样的套路,你会佩服吗?

反正我不会。

这种人的存在,透支了警察的信任,所以当他们接到报警的时候,可能先持怀疑态度。

而这样的套路故事,如果有人觉得值得学习,那就更麻烦了,会造成社会风气的败坏。

套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路径依赖,在很多时候省事甚至高效,但也不是每次都奏效,习惯了使用套路,可能会形成思维僵化,有些人把流程、规范等理解为套路,其实是牵强的,因为二者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否则的话,为什么不用套路这个词替代了所有这些说法?

我很喜欢一个词,是知识管理中的一个专业名词,“最佳实践”。

还是引用一下百度百科定义:

一个岗位有很多人次从事过,势必会形成做事的最佳方式;一个人做了很多工作,势必会在某个事项上做得最好。把岗位做事的最佳方式和个人做得最好的事项一一总结出来,就是组织的最佳实践。

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是一个管理学概念,认为存在某种技术、方法、过程、活动或机制可以使生产或管理实践的结果达到最优,并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相比套路,最佳实践会不断趋向于更好,而套路更像是刻舟求剑。假如习惯于用套路去替换掉很多好的专业名词,那其实是懒惰,而且也不可能,因为内在涵义不同。

我们原本也应该学习更加精准的表达,这样才不会产生各种混淆。

如果认真阅读秋叶的文章,会发现里面所说的“套路”这个词,在不同的段落、不同的语境中,其实指的并不是一回事。比如有的地方指的是花招,有的地方指的是处世艺术,而在当处世艺术讲的时候,也才能得出“因为不用套路,简直没有办法生活”的结论。

4

秋叶大叔,德高望重,声名甚隆,和我也是非常好的朋友,如果是一般人,对于秋叶非常信服,通常不会怀疑,就算有点,也不愿意杠,所以经常是“你说的都对。”

然而独立思考的人,不迷信权威,不受限于情感。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故意和秋叶抬杠,我也不认为,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是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我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我更加希望的是,身为读者的你,能够理性地学习,而不是“因为他是秋叶大叔啊,所以他说的都对”,那样盲从的话,谈什么成长?

大年初一,很多人可能在玩耍,我在台北,昨晚虽然很忙很紧张,仍然在十二点半入睡,七点半起床,早餐后沿着基隆河散步,下午也去了松山车站和五分埔商圈游逛,但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写作,这也可以说是不按套路出牌。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区分套路、经常突破套路,不断探索最佳实践,我相信,那样会成长得更快。

要是觉得我讲得对,不如点赞打个赏,这算不算套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