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泽华书画家(专访丁泽华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的初心与未来)

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出品人、总策展人、北京德泽燚燚艺术中心总经理、静舍文化总经理 丁泽华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丁泽华书画家?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丁泽华书画家(专访丁泽华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的初心与未来)

丁泽华书画家

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出品人、总策展人、北京德泽燚燚艺术中心总经理、静舍文化总经理 丁泽华

2019年举办的“第一届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获得了业界高度的认可与支持,在助力青年艺术家成长,为青年艺术家搭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平台,拓宽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及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第二届“1515青年雕塑艺术家创作计划”正在火热报名,1515计划将继续秉承项目初心,保持高标准办赛条件,并保证高水平创作支持,力争呈现更优秀的艺术作品。本期我们邀请了“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的出品人、总策展人丁泽华先生,共同走进“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

构筑多元化、创造力、实验性和成长型的青年艺术平台

QUESTION(以下简称Q):今年的雕塑创作营已经进行到第二届了,您作为出品人和总策展人,对举办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活动的出发点和初心是什么呢?

丁泽华(以下简称丁):唐山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是一个钢铁企业,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企业希望在现下的发展中进行转型升级,逐步建立一条工业旅游和钢铁艺术结合发展的道路。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是由北京德泽燚燚艺术中心发起,特别邀请国内知名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团队担纲策划的艺术项目。项目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年艺术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探索艺术与产业融合。第二届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是对首届国际雕塑艺术家创作营的延续,旨在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专业、多元、自由的成长平台。

唐山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

唐山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材料场

钢铁雕塑不同于其他的艺术门类,对于雕塑创作而言,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在创作材料及技术上为艺术家提供较大的保障,使艺术家更好地完成作品。此次创作营,艺术家通过钢铁材料这一特定媒介,拓展和提升钢铁雕塑的创作能力,同时为唐山德龙的艺术工业旅游建设助力,最终实现双向共赢,这就是我们做活动的初心。

今年创作营在宣传及评选环节,有了较大的改进与突破。第一届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分别到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进行了落地宣传。创作营获得了国内各美院及知名艺术院校的高度认可与赞许,在青年艺术家群体中也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采用线上报名、投票的形式,活动从一开始公开招募,就在艺术圈和钢铁行业产生了广泛影响。今年开放报名一周的时间,报名人数就超越了去年报名人数的总和,这完全在我们的意料之外,也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

Q //本届创作营的主题是“不灭”,您对这个概念是怎样理解的呢,您认为不灭和钢铁雕塑有什么样的关系?

丁:“不灭”是我们这次活动的评委会主席盛葳老师提出的,我也很感谢盛葳老师。“不灭”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说的是生死只不过是人为区分的,实际上既没有生,也没有死。那些钢铁作为不同的“形态”,似乎有自己的生与死,譬如机器、雕塑,但作为钢铁,他们实际上不灭,甚至也会作为其他形态而存在。在它生命的一个阶段,作为雕塑,如何重新去理解钢铁和生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主旨。

简单来说,钢铁也有前世今生。钢铁雕塑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以雕塑形态呈现的钢铁,是一个临时状态,远不是永恒。在此前,它可能是机器或者其他存在的形态;在未来,它也不会永远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没有什么形态是永恒的,不同形态之间的变化,又是不灭的。

钢铁材料是一种可再生利用的材料,其本身的重复利用性非常高。钢铁材料的重复加工利用,其实是“不灭”的体现,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钢铁本身是一种形态,淬炼之后的废铁是另一种形态,但其本质是不变的。

在评委会主席盛葳老师提出这个主题时,我们认为,“不灭”这个主题非常契合“生命”与钢铁之间的关系。同时,主题中所蕴含的“生命”含义又与今年爆发的疫情相关,让大家对生命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感悟。钢铁以不同的姿态重生,生命以“不灭”的形式存在,“不灭”是对生命探索的主题。

此次活动,我们会组织关于“不灭”主题的系列讨论会。艺术家、策展人和媒体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都可以畅谈对于“不灭”的看法,进行深度思维的交流与对话,发表“生命”与“钢铁”之间关系的相关论点,为活动输入更加多元的想法与观念。

Q //刚刚听您对此次创作营主题“不灭”的阐释,仿佛已经将我们带入到“生命”与“钢铁”的思索中,那么,我们也能够看出来,此次的评委会团队有一个较大的变化,组委会是基于怎样的原因组建的这样一支评委会团队?

丁:首先,我非常感谢第一届的评委会老师们,给予活动很大的支持与帮助。鉴于项目参与的对象主要为青年艺术家,今年的评委会团队在去年的基础上更加多元化,我们希望建构起一个全面、多层次的评审团队,以确保评委的权威性与全面性。

评委会邀请学界内知名的策展人、艺术家、批评家等作为评审委员,其实对我们团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作为发起单位,我们希望组建更加专业的团队,给青年艺术家们提供学术性的引导、专业化的指导以及客观性的评价。对青年艺术家而言,通过创作营这个平台,更能系统化的梳理其创作理念,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第一届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 一等奖 李海斌作品《新·栖息地》900x800x600cm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第一届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 二等奖 任波作品 《如是》 650x1005x60cm 中央美术学院

第一届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 三等奖 张立柱作品 《法·殇》 1000x650x650cm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Q //您刚刚也谈到这个项目是以青年艺术家为主,青年艺术家有什么吸引您的特质呢?您怎么看待第一届创作营青年艺术家及其作品?

丁:首先,我对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比较感兴趣,他们的作品充满了不确定性,在个人创作符号、风格尚未定型的情况下,他们在创作中表现出对作品体系化的思考探索非常有意思。艺术家的创作思想需要有自己的论调,创造更多元的内容;其次,他们的作品表现跟随时代潮流的发展,更具有激情与活力,作品中也会呈现出边缘、破坏、激进等特性;最后,青年艺术家们也存在一个共性,他们易受个人情绪的影响,在表达上更随心所欲、自由。

第一届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20位艺术家的作品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每一件作品都很有特色,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们的雕塑作品是新的时代文化艺术观念与钢铁结合的体现。他们表现出来的创作激情、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他们对艺术的追求与执着,都给我很大感触。

Q //本届创作营是以钢铁雕塑创作为主,今后会开展其他艺术类型的创作活动吗?您对本届的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有什么期待吗?

丁:有朋友会发现,第一届创作营我们的主题是“1515青年雕塑艺术家家创作营”,今年我们改为“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1515”包含了两个概念,一是每年招募15位艺术家,累计举办15届;另外一层含义是1515是钢的熔点,是钢铁变化的开端。我们未来会突破钢铁材料,增设其他多元化的艺术项目,通过不同材质和媒介,使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产生更多的可能性,诸如:绘画、装置、影像等具有实验性的形式。

未来“1515”要做成有特点和创造力的艺术活动,我们也会综合已有的资源,探索艺术机构新型的成长模式,为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我们也在努力把“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项目品牌。

德泽燚燚美术馆(建设中)

Q //北京德泽燚燚艺术中心作为一个新的艺术机构,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丁:北京德泽燚燚艺术中心一开始是专门做收藏的机构,拥有丰富、系统的艺术收藏体系。德泽燚燚当下主要聚焦于艺术品收藏与流通、青年艺术家扶植推广计划、产业与艺术的融合以及艺术媒体运营等四个主要方面。我们在宋庄正在筹备建设德泽燚燚美术馆,希望通过专业化的运营、现当代艺术领域的收藏与流通积淀,努力发掘和孵化优秀青年艺术家。我们将打造高水准的国内外艺术创作与交流项目,让艺术更好的融入生活;我们也将持续引入产业跨界资源,致力于新经济形势下的艺术生态构建。

采访/编辑:王华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