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京剧顺序(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

京剧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京剧是在微、汉两剧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寿辰,“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微班陆续进京演出。嘉庆道光交替之间,他们和来自湖北的汉剧艺人合作、取长补短,并吸收借鉴了昆曲、秦腔等戏曲的部分剧目及表演形式。逐渐形成了以西皮、二黄为唱腔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道光末年,京剧艺术渐趋形成。

三国京剧顺序(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1)

京剧艺术在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艺人们居功至伟。不可否认,清皇室成员对戏剧艺术的喜爱及皇家频繁的演出活动、也是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繁荣的原因之一。

三国京剧顺序(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2)

早在康熙时清宫即专门设置了承演戏曲的机构——南府,人员庞大。 乾隆年间,演职人员达1500名之多。道光七年(1827年),为了节省开支。大规模地裁撤南府相关人员、改南府为升平署。

三国京剧顺序(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3)

康乾时期,宫中所演剧目,以昆、弋腔为主。昆曲清逸华美,高贵典雅,清廷视为“正音”。然而昆曲日益脱离社会現实,曲高和寡。普及性较差,不易为普通百姓接受,即使在宫中也是如此。皮黄腔(京剧的前身)产生后,以其通俗,上口等特点,倍受世人喜爱,渐渐占据主导地位,昆、弋两腔则退而居其次。道光中后期,昆,弋腔日新衰退,而皮黄则蓬勃发展以至成熟,预示着京剧艺术的诞生,最终成为“国剧”。

三国京剧顺序(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4)

《春台班义园碑记》,道光十五年(1835年),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在北京市崇文区左安门内购得荒地一块,凡16亩,作为“春台班”艺人的基地。《春台班义园碑》立于道光十七年,位于北京崇文区南极庙内。

清代中后期,国力日衰,道光七年(1827年),为节省开支,道光帝将康熙年所设的南府改为开平署。升平署腰牌,是清官内务府颁发给演职人员和后勤人员出入禁门的凭证。

三国京剧顺序(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5)

《定军山》取材于小说《三国演义》,曹操率军进攻葭萌关,诸葛亮用激将之法使老将黄忠出战。黄忠杀退魏国大将张部,攻占曹军屯粮之地天荡山,再斩魏国大将夏侯渊,夺取定军山。《戏剧图用》描绘了《定军山》演出时的情况。

三国京剧顺序(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6)

《空城计》取材于小说《三国演义》,蜀国将领马谡刚愎自用。失守街亭。司马懿率军直通西城,诸葛亮无兵可派,急中生智,洞开城门,巧设空城之计,智退司马懿大军。

三国京剧顺序(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7)

《斩子》取材于民间故事“杨家将”。宋代边将杨延昭之子杨宗保阵前招亲,与穆柯寨女将穆桂英私订终身。杨延昭大怒,命将宗保绑赴辕门斩首,佘太君、八贤王先后求情,延昭不允。穆桂英亲往求情,方赦宗保。

三国京剧顺序(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8)

《黄鹤楼》取材于小说《三国演义》,东吴都督周瑜在黄鹤楼宴请刘备,试图劝其归降,如不从,则杀之。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刘备安全退出。

三国京剧顺序(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9)

《芦花河》取材于民间传说薛丁山,樊梨花的故事。

三国京剧顺序(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10)

《柴桑口》取材于小说《三国演义》,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呕血身亡。诸葛亮亲赴柴桑吊祭,东吴诸将欲杀之。诸葛亮于周瑜灵前哭诉二人的友谊,声泪俱下,情真谊切。东吴诸将感动,诸葛亮安全返回荆州。

三国京剧顺序(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11)

《赶三关》是以初唐时期的薛平贵,王宝钏为主要故事角色的八出折子戏之一。

三国京剧顺序(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12)

《取荣阳》取材于《楚汉春秋》,讲述了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项羽发兵围困刘邦于荥阳城内,刘邦部将纪信乔装刘邦出城面见项羽,刘邦乘机脱逃的故事。

三国京剧顺序(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13)

清宫升平署戏衣一女靠:饰演古代女将穿的服饰,代表在战场上穿的铠甲。清宫升平署道具——荷包枪:荷包枪是饰演武将的演员所用兵器之一。清宫升平署道具——偃月刀:偃月刀是饰演武将的演员所用兵刃之一。《三国演义》中的关习惯用这种武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