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丧习俗有哪些(按照传统习俗多少岁算)

记得有一年大学放暑假去同学家里玩,一大早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却忽然听到外面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一下子,便将我从梦中惊醒。

我立刻拽醒了睡得跟死猪似的同学,盘问道:

“外面这是干什么呀,这么热闹?”

同学半眯着眼敷衍道:

“人家结婚呗,有什么好稀奇的......”

言罢,便又安然睡去。

可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哪有人结婚敲锣打鼓的......于是便披了件衣服走到院子中去“求证”。

重丧习俗有哪些(按照传统习俗多少岁算)(1)

结果,隔着院子的铁将军,我赫然看见了一帮穿着白丧服的人,正排着整齐的队伍打门前经过,他们有的手中敲着锣鼓,有的放着鞭炮,有的捧着鲜花,脸上挂着笑容,脚下虎虎生风。

“这,这,究竟是喜事,还是丧事啊?”

我被搞蒙了,自言自语的嘟哝着。

要说喜事吧,他们一个个都穿着白色的丧服,要说丧事吧,现场却没有一个人在哭......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在这时,同学的妈妈走过来,笑着替我解了惑:

“这叫‘喜丧’,你们那里没有吗?”

“喜丧?”

我摇摇头:

“我从来没看到过——”

“所谓‘喜丧’,就是丧事当喜事办,至于为何,我就不知道了,总之这是一种习俗,老祖宗传下来的......”

同学的妈妈耐心地为我解释道。

我点点头,也没有细问,心想即使细问恐怕也不一定能问出什么名堂来,于是便悻悻然回了屋。

于是“到底何为‘喜丧’?究竟有什么讲究?”便一直跟随我大学毕了业,直到我踏上社会,在图书馆工作,看到了一本叫做《清稗类钞》,类似于民俗风情类的书后,方才对‘喜丧’有了真正的了解......

重丧习俗有哪些(按照传统习俗多少岁算)(2)

到底何为‘喜丧’,又有何讲究?

按照《清稗类钞》上记载:

所谓‘喜丧’,即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逝者之福寿终皆具,可为喜也!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一般来说,家人逝世,都是比较悲哀的事情,追悼的人很多;而若是逝者符合“全福”、“全寿”、“全终”三条,则可以算是‘喜丧’,即:丧事当喜事办。

那么,何谓:“全福”、“全寿”、“全终”?

一,全福

所谓全福,即“螽斯衍庆”,这里的螽斯就是蝈蝈,一种产卵很多的昆虫,“螽斯衍庆”就是像蝈蝈一样喜庆的繁衍,意思即:多子多孙,人丁兴旺,最好能形成一个大家族,而自己则是这个大家族的老祖宗。

比如像《大宅门》中的白景琦,《红楼梦》中的贾母,清高宗乾隆......等等,这些人,就叫做“全福”。

说白了就是子孙兴旺,后继有人。

中国人家族观念非常强,往往一个家族的族长,有时候比皇帝还管用,比如战斗力极强的湘军,便就是以家族,以村子为单位的,有时候一个编队里面基本都是自己的家人,族人,他们彼此之间非常熟悉,配合起来很默契,但这样的军队往往也很难调动,因为他们只听一个人的,那就是“族长”,因此,若是找不对人,即使天王老子也休想领导他们。

正是有了这样的家族观念,才有了后来那句老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把一个大家族给整明白了,也就基本上可是当皇帝了。

由此可见,一个大家族,一个子孙兴旺的大家庭,对于国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而作为大家族的族长,老祖宗是多么幸福,多么荣耀。

这就是“全福”的意义,实际上就是一种中国人独特的魅力文化:家庭观。

不是有这么一句祝福语叫做“福如东海长流水”么,什么是“福”,就是要“长流水”,而何谓“长流水”,不就是多子多孙,繁衍不息的意思么。

重丧习俗有哪些(按照传统习俗多少岁算)(3)

二,全寿

所谓“全寿”,也就是“高寿”,“大寿”的意思,那么,何谓“高寿”,“大寿”?

按照古人说法:起步最起码八十岁,最低也必须超过七十岁,最好是九十岁,甚至突破百岁大关。

为啥?

因为在古代,由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医学又不发达,所以能活到六十岁便已经算高寿了,而七十岁,就是古来稀,属于非常稀有的“品种”了,故,古人将七十岁定位“高寿”,“大寿”。

注:A,八十岁,古人称为杖朝之年,何谓“杖朝”,即,在古代,您若是在朝廷当官的,当您到八十岁那年,便可以拄着拐杖去上朝,为皇帝“指点”一下江上,即使说错了,皇帝都不带问罪的,这就是八十岁老人的特权,据说,这最先是曹操规定的。

B,九十岁,也叫鲐背之年,什么是“鲐背”?即:鲐鱼(一种很长寿的鱼)背;因为到了九十岁,老人背上会长一种独特的斑纹,跟鲐鱼背上的纹路几乎是一模一样,故,鲐鱼背又叫长寿背,是九十岁老人高寿的独特标志。

C,一百岁,便是期颐之年,期,即:期限;颐,指:供养;合起来就是期待供养的意思,古人认为:一百岁已是人类寿命的极限,百岁之人行动能力差,生活已经几乎不能自理,故需期待人供养。

重丧习俗有哪些(按照传统习俗多少岁算)(4)

三,全终

“全终”也叫“善终”,意思是:圆圆满满结束一生。

古人认为:只有那些生前能够广积善德,遍撒良种的人,临终之日才不会遭受病痛的折磨,最后无疾而终,自然老逝。

其实古人认为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人只有广积善德,遍撒良种,才会问心无愧,才会心安理得,心无愧,心得安,方才能血畅,血畅了才会神清,神清了方可气爽,气爽了,百病自然不侵。

有人说,你这是危言耸听,哪有那么多神啊,气的,纯属胡言乱语。

告诉你,还真别不信!

所谓:气大伤身

人啊,还就是靠一口气活着,那些心胸狭隘,小鸡肚肠之人,一般都比较短命,比如:周瑜,王朗.....等等;而活得长的基本上都是心胸宽广,可纳百川之辈,如:苏东坡,王维......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心胸宽广,可纳百川,不至于“气大伤身”,很简单:广积善德,遍撒良种......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多做点好事,少为些恶行,气自然就顺了,心胸自然就豁达了。

重丧习俗有哪些(按照传统习俗多少岁算)(5)

总评:

所谓“喜丧”即:逝者必须满足“全福”、“全寿”、“全终”三条;且三者缺一不可,比如满足了“全寿”、“全终”,而自己却是无儿无女,少子少孙的;或者满足了“全福”、“全终”,没到七十岁便逝世的,还有满足了“全福”、“全寿”,但却是非正常死亡的,则都不能算是“喜丧”。

您了解了吗?

谢谢观赏!

关注我,每天都会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