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创作特色(呼啸山庄社恐)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一生,只写过一部小说,但是这唯一的一部小说却在世界范围引起过巨大的轰动和争议,更是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探究,它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更接近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弥尔顿的史诗”,也是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

这部小说就是《呼啸山庄》。

艾米莉连同她的《呼啸山庄》就像是一个先锋一般,以一种完全不同十九世纪初,人们司空见惯的艺术作品的姿态、敏感而超前的意识和强烈狂暴的爱与恨,展示了一幅人性复杂下的畸形社会图。

当今世界文坛公认的重要作家乔伊斯卜罗尔·欧茨在《直言不讳: 观点和评论》中曾表达过对于艾米莉·勃朗特的敬意:“在经典英文小说中,《呼啸山庄》是我们青春激情的伟大的罗曼司,而艾米莉·勃朗特是我们文学中一位难以捉摸,而又萦绕着我们的人物。”

然而这位“难以捉摸”的天才作家却过着与世隔绝一般的生活,她关起门来写着这个故事,勃朗特三姐妹被世人所知,《呼啸山庄》引发巨大轰动,这些事情艾米莉已经无从得知了,因为她在年仅三十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

她没有看到世人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却是最懂得自己的那个人,她曾在自己的诗《忆》中写过这样的诗句,“比我自己的更属于自己”,而《呼啸山庄》也确确实实向世人证明了它是独一无二的,正如它的作者艾米莉一般,也是独一无二的。

《呼啸山庄》讲述的本是一个爱情故事,却历经了又爱到恨甚至再到复仇的转变,艾米莉让这场爱情不再流连于浪漫的桥段和伤感的气氛,而是给予了它一场扑面而来的肆虐狂风,用这风把那一层层的“遮羞布”掀起,让猛烈的感情狂飙喷涌,让撕裂的人性直接显现,让青春的激情步入荒凉。

呼啸山庄创作特色(呼啸山庄社恐)(1)

“比我自己的更属于自己”——“社交恐惧症”的天才少女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约克郡靠近布拉德福的索顿,她的父亲帕特里克原本是个爱尔兰的乡村牧师,同时也是个激进的、爱好读书和政治的保守党人,所以勃朗特姐妹们在耳濡目染之中深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勃朗特姐妹中的三位后来也都成了为了举世闻名的女作家。

家境并不宽绰的勃朗特家族,从他们的母亲玛丽亚于1821年因癌症去世之后,更是陷入了窘境,但是三姐妹都表现出了他们坚强能干的品质,在入不敷出的日子里,三姐妹经常出外以教书或做家庭教师来补贴家用,这让她们的生活孤独而苦闷。

勃朗特三姐妹曾合出过诗集,但效果并不理想,一直到1847年,三姐妹分别出版了小说《简·爱》、《呼啸山庄》和《爱格尼斯·格雷》,但是只有《简·爱》收到了巨大反响,被当时文坛所重视。

自此之后,艾米莉每每被提起,便总是被被捆绑在“勃朗特三姐妹”之中了,哪怕是时至今日,以这个“姐妹天团”做捆绑销售的情况也并不罕见,但或许,艾米莉并不想如此,正如她说的“比我自己的更属于自己”那般,只有她才更懂得自己的寂寞。

一向离群索居的勃朗特家族,也造就三姐妹沉默而内向的性格,其中艾米莉·勃朗特显得尤为孤僻、神秘,甚至有那么一点古怪和厌世,她甚至从未交过任何朋友,每条朝夕相处的只有家人。

艾米莉平时鲜少出门,她深爱着荒原,就像一个遁世的隐士一般远离着社会和人群,家人们认为她患有社交恐惧症,也希望她能够多与人交流。夏洛蒂·勃朗特的传记作者哈曼曾说,“这也是为什么家人们希望艾米莉能够离开西约克郡的家去上学的原因,哪怕只有一会儿也足矣。”

就像我们听说过的,很多天才都有着这种“天才病”,譬如牛顿、爱因斯坦、梵高等等,他们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就像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他们用力绽放,展现出所有的热情。

艾米莉也是如此,她徜徉在自己的蔷薇花园中,展现了超乎一般的想象力,她在早起的诗歌创作中从未掩饰过强烈的情感,英国著名诗人及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在诗歌《豪渥斯墓园》中,曾评价艾米莉•勃朗特的诗句说,她心灵中非凡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忧伤、大胆是自从拜伦死后无人可与之比拟的。

然而她还不曾看到自己的绽放,生命之花便早早凋谢了。

呼啸山庄创作特色(呼啸山庄社恐)(2)

1848年9月的时候,被当做勃朗特家的“骄傲和希望”的弟弟勃兰威尔,因为酗酒和吸毒而染病去世,身体本就柔弱的艾米莉对于胞弟的早逝痛惜难当,竟然在弟弟葬礼当天感染了肺结核,她拒绝了任何的治疗,在同年12月病逝于家中,年仅30岁。

关于艾米莉最后的时光,《夏洛蒂•勃朗特传》中有着这样的描写:

“十二月的一个星期二的早晨,她起来了,和往常一样地穿戴梳洗,时不时地停顿一下,但还是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甚至还竭力拿起针线活来。仆人们旁观着,懂得那种窒人的急促的呼吸和眼神呆钝当然是预示着什么,然而她还继续做她的事,夏洛蒂和安妮,虽然满怀难言的恐惧,却还抱有一线极微弱的希望。……时至中午,艾米莉的情况更糟了:她只能喘着说:‘如果你请大夫来,我现在要见他。’这时已经太迟了。两点钟左右她死去了。”

然而她的传世名著《呼啸山庄》此时的署名并不是艾米莉·勃朗特,而是她发表小说时用的男性化名“艾莉斯·勃哀尔”, 《呼啸山庄》的真实作者身份,竟然是她去世之后,姐姐夏洛蒂整理遗物时才发现的。

夏洛蒂对于艾米莉这个妹妹曾这样评价:“比男人还要刚强,比小孩还要单纯”,她的老师埃热先生似乎也认为艾米莉的这种激情、刚强而不羁,更像是一个男人,所以他说, “艾米莉具有一种逻辑的头脑,一种辩论的才能,这在男人身上已不同寻常,在女人身上则更属罕见。”

1848年9月,勃朗特家的“骄傲和希望”、弟弟勃兰威尔因酗酒、吸毒而染病去世。身体柔弱的艾米莉痛惜胞兄早逝,在葬礼当天感染了肺结核,而且她拒绝任何治疗。同年12月19日下午2点钟病逝于家中,年仅30岁。

艾米莉短暂的一生绽放着热烈而绚烂的光芒,她如狂风骤雨一般呼啸而过,用超乎寻常的想象和汹涌澎湃的情感,写就了“一首完美,动人的叙事诗”。

呼啸山庄创作特色(呼啸山庄社恐)(3)

“铅色的天空掠过一道闪电”——独一无二的传世之作

在那晴朗宜人的天空下,我流连徘徊在这三块墓碑周围。望着飞蛾在石楠和风铃草中间振翅飞舞,听着那和风轻轻拂过草丛。我心里想,谁会想到,在这一片安宁的土地下,长眠于此的人却并不安宁呢? ——《呼啸山庄》结尾。

《呼啸山庄》讲述的是爱情故事,更是一个爱情的悲剧,围绕着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恨纠葛以及希斯克利夫从爱到恨转向复仇直至人性的复苏为线索进行全文的布局。小说通过这个爱情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图画,展现出人性的复杂。

《呼啸山庄》的阅读并不容易,它不拘一格的叙事形式形成了一个内外缠绕的意义线段,但是当我们认真读过之后,不得不佩服艾米莉这种精巧的布局,这也是《呼啸山庄》的独特魅力之一。

故事中的爱与恨都那么强烈,震撼人心不仅仅是那些强烈的情感,还有刻骨铭心的爱情,残酷变态的复仇,扭曲畸形的社会和人性,和凄厉阴森的气氛。

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与小姐凯瑟琳童年时期一直朝夕相处,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对于希斯克利夫十分的厌憎,他禁止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接触,把他赶到仆人那去,不让他接受教育,还对他百般虐待和侮辱,在共同对抗辛德雷的暴虐的过程中,两个人的感情逐渐加深。

然而凯瑟琳却因为虚荣和愚昧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她觉得嫁给希斯克利夫会有辱自己的身份,于是凯瑟琳转而嫁给了温文尔雅的富家子弟的埃德加·林顿,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这让希斯克利夫痛不欲生,加上对于一直以来辛德雷的怨恨,希斯克利夫决定要展开他的报复行动。

三年后希斯克利夫再次归来之时,已经是一个衣锦还乡的富豪,他去了凯瑟琳的小姑子伊莎贝拉·林顿,却对她残忍相待,他用辛德雷在自己年幼时施加的虐待行为,变本加厉地还诸于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身上,甚至逼迫凯瑟琳的女儿凯西嫁给自己生病的儿子。

仇恨和丑恶在《呼啸山庄》中变得错综复杂,艾米莉用自己的笔将这一切酣畅淋漓地爆发出来,就像一场强劲的狂风,一场肆虐的雷阵雨,她带着伍尔夫口中的那种“一股超越生活的凌厉”,将这个原本在欧洲文学史中并不稀奇的复仇题材,演绎成了独一无二的经典。

她笔下的人物往往是趋于极端、桀骜不驯的,他们冷酷无情又顽强而神秘,她从不屑于用柔风细雨去讲述浪漫情话,而是更喜欢用暴烈激情点燃那粗犷峥嵘的荒原。

呼啸山庄创作特色(呼啸山庄社恐)(4)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及创作家毛姆,在一九四八年应美国“大西洋”杂志请求向读者介绍世界文学十部最佳小说时选择了四部英国小说,其中之一便是《呼啸山庄》,他这样写道:

“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呼啸山庄》使我想起埃尔•格里科的那些伟大的绘画中的一幅,在那幅画上是一片乌云下的昏暗的荒瘠土地的景色,雷声隆隆拖长了的憔悴的人影东歪西倒,被一种不是属于尘世间的情绪弄得恍恍惚惚,他们屏息着。铅色的天空掠过一道闪电,给这一情景加上最后一笔,增添了神秘的恐怖之感。”

艾米莉将这个复仇故事从肉体上的毁灭升华至精神上的摧残,希斯克利夫就像是一个魔鬼一般地疯狂复仇,甚至超越了伦理上的认知,当他在临终前放弃了这个复仇计划和念头的时候,人性终于得到复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