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胡亥(秦始皇战功显赫)

大一统王朝里,秦王朝可以算得上是最短命的王朝。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都是雄才大略,但是后世素质就参差不齐了。往往到了王朝后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秦朝也不例外,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各种工程也没断过,修长城、修直道、修阿房宫、修皇陵……百姓出差服役时刻进行。这种情况下,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无人不怨声载道。可偏偏秦始皇还是个崇尚以法治国,独断专政的铁腕领袖。为了堵住悠悠仁义当先儒士的口,干脆直接焚书坑儒,从思想言论上对人民进行封锁和镇压。

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胡亥(秦始皇战功显赫)(1)

秦宫殿阿房宫

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胡亥(秦始皇战功显赫)(2)

秦陵墓兵马俑

其实秦朝早期采用法家思想,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后世不知变通,一味崇尚严刑峻法。中原地区刚刚经历了四分五裂的大动乱时代,正需要有个像秦始皇一样的人出面,使用铁腕手段,令诸士服,天下畏。如此,才有了秦王朝短短十五年创作的万世功业。“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每一件事都在炎黄子孙骨血里留下痕迹,刻入中华文化的基因。让天下政治、经济皆听一家之言。如此伟业,只有兴法家能做到。

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胡亥(秦始皇战功显赫)(3)

嬴政称帝

到秦二世胡亥即位时,统治者俞加昏庸,赋税愈加严重,法律愈加严苛。秦始皇在位时已经得罪了大部分人,剩下一小部分人也正在得罪中。秦二世胡亥正以向死而生的姿态挥霍着几代秦王创造的家业。世道已然沧桑,人们还没有发泄渠道,满腔怒火憋在胸中。现在给个导火索,就会像炸弹一样一点即发,原地爆炸。这就有了第一次载入史册的大规模农民造反——大泽乡起义,即陈胜、吴广起义。渔阳县边镇的一次寻常服兵役,成了人们揭竿而起的舞台 。星星之火,成就燎原之势,终归于一句话,天下苦秦久矣。

倒溯历史,秦始皇为什么要传位给任性胡为,挥光家产的胡亥呢?

秦朝没有明确的嫡长子继承制,但当时天下人也都默认长公子扶苏是真正的王位继承者。扶苏也一直被始皇帝当作王位第一继承人来抚养。

扶苏名字取自《诗经.郑国.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且狂。”暗涵女子在林叶深处,菡萏芳香处,等待心上人的美好情素。“扶苏”二字可谓雅美动听,意为“枝繁叶茂”,足见始皇帝对长子扶苏的重视以及寄予的厚望,希望扶苏有一天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向阳生长,不畏风雨,独当一面。因此始皇帝打小对他要求严格,引导扶苏上战场,习军法;下乡闾,察民情;读儒学,明是非。

扶苏因而得以自小深入群众,目睹民生疾苦,对底层百姓生活感同身受。外加扶苏师从淳于越,是当时名动天下的儒家大学者。这就养成当立者扶苏宅心仁厚,温和善良的性格特点。谦谦公子,温润如玉。如果扶苏能顺利继承王位,行外儒内法,并治天下,他定能做个惜民爱人,一视同仁的好皇帝。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胡亥(秦始皇战功显赫)(4)

儒士扶苏(既见公子云胡不喜)

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胡亥(秦始皇战功显赫)(5)

武士扶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他认为天下初定,百姓未安,应该以怀柔为主,施行仁义,深得民心。也因此和秦始皇政治观点不和,经常在秦始皇面前进谏,皇帝一气之下流放扶苏去北方戍守边境顺便监管北方军事,并命秦朝大将军蒙恬暗中保护公子安全,辅助公子戍守边境。

实际上蒙恬手下有三十万大军,朝中还有弟弟蒙毅与之呼应,两人合力足以辅佐扶苏称帝,更何况公子扶苏深得天下民心。看似是被厌弃和贬谪的扶苏,实则得到了始皇帝偏爱和保护。不但让其远离朝廷纷争,更是私下为扶苏积蓄力量。静待其羽翼丰满,成就惊人之事。许在父亲眼中,一位合格的皇帝,除却仁慈宽厚,更该当机立断,当断则断。而战场,正是磨练人意志,锻炼人血性的绝佳场所。

但扶苏似乎不懂爱惜自己的羽毛,更不懂父亲的苦心。父亲长久不召见自己,也不关心自己的遭遇,这让扶苏与皇帝心生芥蒂。一边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秦始皇。一边是铁血手腕的法治者,一边是仁义忠孝的崇儒者。 一边是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公子扶苏。一边是严厉、苛刻的家长官,一边是受挫、委屈的小公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无论如何,两人谁也不愿低头认错,退一步,海阔天空成了两人的未解之谜。父子俩不知何时成了那生长在彼岸的曼珠沙华,花叶永不相见。

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胡亥(秦始皇战功显赫)(6)

公子扶苏和始皇帝离心

在扶苏离朝期间,他无暇顾及朝廷内乱,致使秦王朝的实际政权落入长袖善舞,虚伪狡诈的赵高手中。赵高权力顶峰之时,曾亲身“指鹿为马”,以验朝中谁也自己不合,方便其得而诛之。朝廷权臣因为畏惧他,不敢说实话。

赵高如若出身正统,立脚足够光明正大,他一定会自立为皇帝。今在文武百官不支持的情况下,赵高只得另谋出路,推始皇幺子胡亥即位,既未篡位,又得到了一个理想傀儡。毕竟胡亥是自己一手带大,言传身教,作为胡亥的老师,他很了解胡亥的个性作风。于是他亲近胡亥,蛊惑胡亥,在胡亥耳边吹风:秦始皇已经暗中下诏让长子扶苏继任王位,如果扶苏不除,到时候天下都是你哥哥的,而你什么也没有。

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胡亥(秦始皇战功显赫)(7)

皇子胡亥和老师赵高

初受赵高蛊惑,胡亥也第一时间表示自己不会这样做,他曾道:“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彊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可见风浪乍起时,胡亥也曾头脑清醒,坚守底线,欣赏哥哥,顺从父亲,恪守仁孝礼仪。可赵高这种老狐狸向来逐利生长,野心勃勃,并未轻言放弃。他拿捏胡亥脾性,轰炸糖衣炮弹,软磨硬泡,不断向胡亥灌输不当人臣的思想,认定胡亥总有接受那天,这一天的到来终是未让赵高等太久。半推半就下,胡亥就上了贼船。

胡亥时乃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是秦始皇的幺子。往往幺儿最可爱,轻易能得父母全心爱意,胡亥即如此。从小生活在雨露不缺的温室之中,呼风唤雨。加之始皇帝从未将他当做继承人去培养,也就并未要求过他德才兼备,只希望他的幺儿一生金枝玉叶,平安顺遂。胡亥不是太子,太子是要和皇帝争皇位的。秦始皇与胡亥没了这层关系,就只剩下一颗拳拳父子之心。皇帝难免对这个小儿多加溺爱与纵容,生来含着金汤匙,金银财富唾手可得。也就养成了他任性散漫,为所欲为的个性,额外遗传了些父亲的凶狠暴戾。

万物终有归途,不管生来是金珠翡翠还是流沙尘土,所有生命终归化为一抔黄土。始皇帝生前求仙问药,终是成了一场笑话。秦始皇死于五十岁时,平生第五次南巡的路上,有人说是病死,有人说是谋杀,孰是孰非,也随皇帝埋入了黄土。如若想听更传奇的故事,郭沫若曾在他的文中描述道:秦始皇死后第二天,李斯和赵高照常查看时才发现秦始皇已经死去,而且他们还发现秦始皇的右耳朵流着黑血。秦始皇右耳之所以流出黑血,在郭沫若看来,是因为耳朵里有一条三寸长的铁钉,这个铁钉是怎么出现的,只有胡亥知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秦始皇病死于河北沙丘宫(邢台市广宗县)后,赵高阴奉阳违,秘不发丧,用咸鱼掩盖异味,将秦始皇的尸体送回了秦都咸阳。一场阴谋正在酝酿中.......

皇帝重症时,公子扶苏的亲信都不在始皇帝身边。而胡亥和他的法律老师赵高正好在,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赵高看了始皇帝的遗诏后,便与丞相李斯达成攻守同盟,不能让对他们地位有威胁的扶苏称帝,让生性暴戾,但又贪图享乐的胡亥为秦二世上位,更容易驾驭。

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胡亥(秦始皇战功显赫)(8)

胡亥毕竟年幼,经不起鼓动。又或少时胡亥一直生活在兄长扶苏的光环之下,看似孤傲冷淡的他实际内心空虚寂寞,渴望温暖和认同。私底下亦是一直仰慕、崇拜自己的兄长。在胡亥眼里,长兄志高气远、德才兼备、能文善武,被父亲、天下给予重望,他的出现总能博得所有人注意的眼光。而自己,永远是生活在黄金笼里的金丝雀,只会叽叽喳喳供人观赏调笑。最后,干脆得不到的就毁灭,留下的只能属于自己。恶念疯狂滋长,对兄长的仰慕终是变成了丑陋病态的妒忌。

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胡亥(秦始皇战功显赫)(9)

少时长子扶苏和幺儿胡亥

属于扶苏的厄运正在悄然降临。始皇病重时,预感到自己死期,曾召左丞相李斯近前,口授言语,制成玺书,赐与长子扶苏。命其:“将兵事交付蒙恬,速即赶回咸阳,等候灵柩到时会葬”。虽没有直接诏令扶苏继位,实也是希望扶苏速速赶回咸阳,及时整顿朝政,安抚臣心,顺势继位。始皇帝至死却都不曾想到,自己日日提防人心,防范外戚。临了到了晚年,却败在了自己心腹,中书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的手上。

赵高和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胡亥派使者将遗诏送到上郡给扶苏,扶苏看到遗诏内容,就哭泣着走入内宅,准备自杀。蒙恬曾阻止扶苏说:“陛下如今在外,还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我请求你重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使者在旁边一再逼迫催促,可满脑子忠军孝义思想的扶苏却对蒙恬说:“父令儿杀,还需再请示什么呢?”说完便自杀而死。忠孝成就了扶苏,却也害死了扶苏。

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胡亥(秦始皇战功显赫)(10)

公子扶苏拔剑自刎

扶苏死后,胡亥登基,是为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在深宫与妃子们日日欢娱,夜夜笙歌,让赵高处理朝中的大小事务,天下大事只能由赵高向二世汇报。赵高则报喜不报忧,赋税太重,民不聊生,老百姓纷纷举旗造反,赵高还和义军私下接触,这些事二世根本不知道。偷来的皇帝之位永远不会真正属于自己,秦二世德不配位,不经民间疾苦,偏安宫室一隅,养就一副嗜血残暴、麻木不仁的骨血。百姓之事,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朝政之事,亲奸佞,诛贤士;待自己家中亲人更是残忍有加,生生将自己三十三位直亲兄弟姐妹逼入死境。胡亥之名一语成谶,成为历史的罪人,秦朝的祸害。

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胡亥(秦始皇战功显赫)(11)

幺子胡亥龙袍祸世

世间报应总在因果相随,环环相应。胡亥依仗赵高帮助,杀死自己长兄即位。并亲将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权力交到赵高手上,心意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天下如何有这等美差事,胡亥即位三年之后,就遭了报应。他少时的老师,现今的宠臣,这次拿起阴谋的利刃指向了自己。赵高用自己亲女婿,阎乐母亲的性命作威胁,迫使阎乐逼宫,胡亥最后在走途无路下自伐以谢天下。一个还未历遍辛酸苦辣,风雨世事的少年就此逝去,年仅二十四岁。或许他死前真的悔了,看清了赵高的本质,后悔杀了兄弟姊妹,甚至想把帝位还给扶苏。但历史没有重来,胡亥醒悟的代价是生命。

胡亥死,赵高立。不想满朝大臣还是不支持他,他也不可能把朝中重臣全部杀掉,就找到另一位有嬴氏血统的人称帝,即胡亥表弟子婴,以缓和朝中矛盾,继续做起自己的幕后操纵。

庙堂之上,奸臣当道,乱作一麻;江湖之下,暗流涌动,风声鹤唳。胡亥死去的那一天,正是刘邦攻入咸阳之时。

秦王朝的寿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胡亥(秦始皇战功显赫)(12)

秦三世嬴子婴

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胡亥(秦始皇战功显赫)(13)

项羽火烧阿房宫

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胡亥(秦始皇战功显赫)(14)

最后始皇坐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