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县脱贫攻坚百日冲刺(扶贫攻坚进行时)

2018年7月25日,作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一名员工,我有幸被选派成为团中央第二批驻石楼扶贫工作队员,正式进驻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接替第一批工作队,进行为期两年的扶贫工作石楼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也是团中央的定点扶贫县在这里,贫穷不是简单的字面描述,它是真实的、令人惊愕的在这里的每时每刻,我被辽阔的莽莽山脉和荒塬厚土所震撼,石楼人民努力挣脱贫穷束缚,团结一心奋斗,自强不息脱贫的“吕梁精神”又不时令我感慨系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石楼县脱贫攻坚百日冲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石楼县脱贫攻坚百日冲刺(扶贫攻坚进行时)

石楼县脱贫攻坚百日冲刺

2018年7月25日,作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一名员工,我有幸被选派成为团中央第二批驻石楼扶贫工作队员,正式进驻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接替第一批工作队,进行为期两年的扶贫工作。石楼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也是团中央的定点扶贫县。在这里,贫穷不是简单的字面描述,它是真实的、令人惊愕的。在这里的每时每刻,我被辽阔的莽莽山脉和荒塬厚土所震撼,石楼人民努力挣脱贫穷束缚,团结一心奋斗,自强不息脱贫的“吕梁精神”又不时令我感慨系之。

石楼,扶贫攻坚进行时

●刘涌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二O二O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关键词:中国、西部、黄土高原、吕梁山、革命老区。

2020、攻坚、精准脱贫、石楼县、全面小康。

苍莽吕梁,亘古横今,滔滔黄河,气贯长云。

高塬厚土,临水之滨,重峦叠嶂,望秦比邻。

泱泱奇湾,壮美雄浑,山水曲直,哺育万民。

棋盘如盖,龙交潜鳞,石叠似楼,壁立千钧。

桃花蕙女,子牙姻亲,龙形觥器,国宝遗珍。

义牒庄院,辛关古镇,东征故地,战旗纷纭。

北国风光,毛公挥文,豪迈千古,唯《沁园春》。

这是一首吟颂山西省石楼县风光、历史、人文的诗歌。

中国西部,黄土高原,吕梁山区,石楼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石楼县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西麓,县域处于黄土高原厚土层区内,紧靠黄河之滨。这里有雄伟壮阔的“黄河第一湾”。黄河流经此地时,突然急转为一个气势恢弘的大圆湾。

这里是文物大县,曾经出土了以姜子牙神器“龙形觥”为代表的一大批商代晚期青铜器皿,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堪称为一级国宝级文物。

这里是革命老区,红军东征战役的主战场。1936 年 2月20日,红军主力突破黄河渡口,进占义牒镇,围攻石楼县。三路主力在 75天内转战山西,播下了抗日的革命火种,奏响了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战斗序曲。东征之时,毛主席在此写下了豪迈大气,震古烁今的名篇《沁园春 • 雪》。

这里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深度贫困县。县域地理条件差,至今不通高速公路和火车。全县耕地面积 49.5 万亩,总人口11.9 万,其中农业人口 9.8 万。贫困发生率多年居高不下,至 2017 年底,全县还有 23835 口贫困人口,全县财政收入仅为 4353 万元,位于山西省内末位。

这里也是共青团中央的定点扶贫县。2016 年 5 月,遵照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的指示,团中央第一批扶贫工作队正式进驻石楼县,成为了共青团投身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

培育特色蜂产业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战略,是党的政治责任,也是新时代赋予共青团的历史使命。对此,团中央书记处高度重视,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专程到石楼县进行调研,并就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具体指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在扶贫工作队进驻之前,来石楼县考察时指出:要积极培育和引进产业,提升贫困地区的自身造血能力,依托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帮助群众多渠道多方式增收。

“我们这支扶贫工作队是2016 年 5 月来石楼的,按计划2018 年 5 月离开,两年的时间,能做的事很有限。但我们希望在这段有限的时间里。为石楼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持续助力石楼经济社会发展。”团中央第一批驻石楼扶贫工作队队长陈晓峰这样说。

来到石楼县,工作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调研,用一个多月时间跑完了全县 9 个乡镇。在汇拢调研结果和反复论证后,扶贫工作队首先决定把帮扶蜂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着力打造石楼蜂蜜品牌,逐步推动石楼县农产品走出深山,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蜂农和贫困户脱贫致富。

石楼县东高西低,东边山区多槐树,西边紧靠黄河多枣树,蜂产业基础良好,洋槐蜜和枣花蜜品质优良。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致使蜂产业始终处于初级低端水平。

工作队两个月内三下深圳,苦口婆心说服一家深圳企业在石楼县注册成立“山西善农蜂业有限公司”,开始着手创立“甜蜜网事”蜂蜜品牌。万事开头难!打开了局面,才好做文章。引进了企业,才好依托企业做品牌。工作队上下一心,着手探索“企业 合作社 蜂农 ( 贫困户 )”产业发展模式。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落后,不能满足质量和产量的要求。怎么办?正当工作队为此事忧心忡忡时,接连几天大雨,气温骤降。各乡镇合作社和蜂农们纷纷打来告急求救电话:蜜蜂生病!蜜蜂飞丢了!蜜蜂死了一大半!大家顿时慌了手脚。工作队连忙协调联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的专家教授前来石楼县把脉问诊。经过一番辛苦奔波,终于稳住了阵脚,大家暂时缓了一口气。

一场惊慌过去,工作队意识到:要想成功培育石楼县特色产业,创建石楼县蜂蜜品牌,必须摒弃传统的落后养蜂技术,利用现代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科技养蜂,保证蜂蜜的良好品质,创立新的品牌。否则培训蜂特色产业的计划将是一纸空文。

经过几轮座谈协商,在工作队的促进和协调下,县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牵手石楼县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帮助石楼县科学规划蜂产业发展、培训蜂农,为石楼县普及现代蜂产业经营理念,提升管理技术的专业化水平。

“去年每斤还是 8 元,今年保底收购价 15 元了,乡亲们可以说是相当满足!”面对石楼县小蒜镇高家岔村的惠民养蜂专业合作社,镇党委书记闫瑞平欣喜地说:“团中央驻石楼扶贫工作队的到来,和县政府一道整合了我们村原来‘土庄家’式低端、散乱的蜂农,建立起养蜂合作社。合作社里由能人带头,年轻技术人员承包养殖。村委每年至少能回收 3000 公斤蜂蜜,保证农民获得相应收益。”

石楼养蜂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让高家岔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养蜂就是投资不大,见效快。槐花季过去,钱就进兜里了,谁能不愿意呢?”高家岔村村支书李彦林说。他是子承父业的养蜂能手,也是村里养蜂的带头人。据了解,目前高家岔全村的贫困户数量已从2017年的 60多户变成了20多户。“我有个发小,过去家里吃饭都成问题,在我劝说下养蜂,现在都住上新房了。”

目前,试点创立的小蒜镇高家岔村惠民养蜂合作社与和合乡养蜂合作社已稳定运行,取得良好成效。2017 年,善农公司在石楼县的原蜜收购价比往年提高 20% 以上,已定单收购 10 万斤原蜜,直接帮助 83 户贫困户增收 30 余万元。

石楼县委、县政府已经把助推蜂产业发展的“善农计划”纳入石楼县重大产业项目,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精准扶贫新举措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五进”活动力推消费扶贫

扶贫工作中,开展消费扶贫是能够助力农产品上行,实现产品最大价值化的精准扶贫,促进产品转变为产业的重要扶贫方式。

今年 8 月,团中央召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上,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团中央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汪鸿雁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树牢大扶贫理念,聚焦学业资助、就业援助、创业扶助,深化扶志与扶智项目,开展消费扶贫。

对于石楼县来说,最直观的、见效快的,莫过于想办法帮助群众把手中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让他们能够直接快速受益。2018 年 7 月,团中央第二批扶贫工作队进驻石楼。在经过乡镇调研考察之后,针对石楼县农产品的滞销和贱销局面,团中央第二批驻石楼扶贫工作队会同县委、县政府反复研究讨论,迅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特产品的销售上面,定下盘子。

“好酒也怕巷子深!”在县委扶贫工作会议上,提起石楼县优质的农产品和特色绿色食品,团中央驻石楼第二批扶贫工作队队长、县委副书记孟利语气铮铮地说:“咱们石楼县有这么好的优质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大部分被贱卖,甚至卖不出去。现代社会非常注重高品质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注重选择绿色有机食材,咱们的农产品如果放在超市、社区,不但价格能上去,还一定会成为抢手货,可我们却困坐金山枉叹息。为什么?是交通的原因、宣传的原因,还是没有找准销售渠道?我觉得这一点值得大家反思。”

石楼县人少地多,农作物主要以玉米、谷子、豆类、薯类等杂粮为主。据统计,玉米年产量高达 6000 万公斤,谷子年产量达 3000 万公斤,豆类和薯类的产量也大得惊人。特色产品以大枣、核桃、蜂蜜为主,其中大枣年产量高达 4000 万公斤,核桃年产量达 3000 万公斤。2018年统计蜂蜜养殖户302户,1.5万箱,年产量可高达 800 ~ 1000 吨。县里无工厂、企业,农产品属于无污染、无公害、无农药的优质绿色食材。

怎么样才能让石楼县的优质农产品和特色产品更好地、更广泛地走出大山,推向市场,得到社会上的广泛认知呢?工作队上下人人广开思路、苦思冥想,连开了几道会讨论研究:玉米、小米、豆类和薯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而大枣、蜂蜜和核桃在生活中的需求量相对就小了很多。显然,单个品类的零售是笨办法,对于全县这么大种植面积、巨量的农特产品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这些农产品和特产,不但每家每户需要,学校的食堂、社区、食品加工企业都需要。以蜂蜜为例,平时一家一户每年的需求也就是一斤半斤,但对于一些生产中成药的企业和加工蜂产品企业来说,其蜂蜜的需求量是惊人、不可估量的。

工作队一边寻求团中央机关相关部门援助,一边广泛利用共青团的组织力量,先后对接了中国饭店协会、中国蜂产品协会等单位,积极筹备参加山西省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山西省农产品展销活动”。

9 月 13 日,是石楼县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的一个重要日子。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一号馆门前,彩旗飘舞,锣鼓震天,人们脸上洋溢着兴奋、期待的笑容。上午 10 点整,“2018 山西石楼生态农产品送健康‘五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市场 ) 活动启动仪式隆重开启大幕。

启动仪式上,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熊剑、吕梁市委副书记张广勇、吕梁副市长尉文龙、石楼县委书记油晓峰、县委副书记、团中央扶贫工作队队长孟利、石楼县县长陈浩等到现场为启动仪式助力,一一为石楼县的农特产品做推荐代言。石楼县民间艺人表演了具有石楼地方特色风情的土著摇滚三弦书《石楼赞》和《黄河谣》。在热烈的氛围、喜庆的场面、醉人的笑容中,石楼县县长陈浩代表石楼县与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山西省分公司市场营销部等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展会上展出的善农蜂蜜、东瑞小米、沃达红薯、树德红枣等具有浓郁石楼地方特色的优质生态农产品和黄土地域绿色食品,给首都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阔海高兴地说 :“同仁堂是百年老字号,公司仅生产中成药这一项,对蜂蜜需求量很大,能够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这不仅仅体现了我们企业的社会担当,也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持续发展的路子。这是一个彼此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契机。”

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餐饮部经理金锴说:“扶贫是全社会的责任,是国家大事,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义不容辞。今后二十一世纪饭店要对口采购石楼县的农特产品,让大家在消费的同时,为石楼县农民的脱贫致富加一把力。”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山西省分公司市场营销部表示:“我公司支持并帮助石楼县的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场。物流价格方面从优,运输方式可以协商。总之,提供一切便利,一定尽全力为石楼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

“五进”活动吸引了中青网、《中国青年报》、《吕梁日报》等众多媒体争相报道,新华社刊发专稿“宣传山西省石楼县生态农产品送健康‘五进’活动”《。中国青年报》以“红色石楼、绿色家园、兴业沃土”为题,专版推介石楼农副产品。

“五进”活动仪式的成功开幕,无疑为工作队和石楼县的农特产品外销打了一剂“强心针”。紧接着,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率先行动,一次性购买石楼县3000 多斤小米和 1000 多斤蜂蜜,作为职工中秋节福利发放;团中央各直属单位也纷纷电联工作队,确定了之后的采购意向;碧桂园(山西)公司已经成功对接,全力促石楼县农、特产品进连锁超市……

石楼县县委书记油晓峰这样评价“五进”活动:“在团中央驻石楼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石楼县委、县政府举办了这次生态农产品送健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市场”活动。随着“五进” 县罗村活动的开展,我们将与更多的农产品销售企业、电商销售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努力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全力打造石楼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进一步增强产业扶贫的支撑力。”

连书记来了

泊河村的老党员宁保孩已经70多岁了,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当了 20 多年的党支部书记。一贯性格内敛、不善表达的他,每次见到驻村第一书记连李生,总会急走几步上前拉着连书记的手,笑呵呵地大声打着招呼:“连书记来了!连书记来了!”而且逢人便说 :“真心感到了党的温暖!现在这么重视农村和农民,而且还派团中央这样的好后生来我们村里,党中央英明伟大,英明伟大。”

泊河村于 2018 年 7 月新调整为团中央驻点扶贫村,隶属于石楼镇,全村分为三个自然村民小组,前泊河村、后泊河村和桃花者村。全村台账人口 208 户741 人,至 7 月底建档贫困户 93 户,贫困户占比达 44.7%,是全县最贫困的行政村之一。按照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整体部署,要求泊河村在2018 年底整村脱贫,并将泊河村列入全县乡村振兴重点建设村。

泊河村地形复杂,生产、生活条件非常差。村民分散居住在两条深山谷里,山谷间地表覆盖有深厚的黄土,长期受到流水侵蚀、冲刷,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在这里打一口井,运气好的话 100 多米能见水。要是木(没)选好地方,打一口井,挖到 200 米木(没)得水是常事。”一位泊河村老伯抽着旱烟,一脸焦黄面皮,板着满脸沟壑一本正经地说道。

连李生清楚地记得,第二批工作队进驻石楼县的当天下午,跟随县委组织部人员前往泊河村宣布他挂职驻村第一书记交接工作时,一进村就被整个村子的环境和眼前的地形面貌惊呆了。这……这……哪里像个村子啊!通村的道路还是土路、村容村貌破败不堪、村里没有一户人家有洗澡设施……他暗暗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连李生的老家在福建宁德,用他的话说:“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虽然历史上闽东也很贫困,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 30 年来,宁德人民铭记和践行“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老家的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泊河的模样,我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时间紧,任务重。刚刚进驻村子,连李生就顶着高温酷暑马不停蹄地逐户进行走访,和村民拉家常。查看房屋居住条件、排查在村人口、问询生活生产状况、交流创业致富想法。一个月下来,连李生晒得又黑又瘦,折腾得体重减了 12 斤。黑,是健康。瘦,更加精壮了!面对 2018 年底整村脱贫的目标,他日夜绷紧了弦,半点都不敢懈怠,精力反而愈加旺盛。

要想彻底改变村子,首先得从改变村民居住环境、在生产和生活条件方面做文章。后泊河村民小组的新村和旧村之间有一条路,每逢下雨,大水就顺山势而下,冲坏原来硬化的村路。随着时间推移,路渐渐地被冲刷成了深沟,牛马不能过,车辆更不消说了,就是上了年纪的人每过一次都要战战兢兢,极大地阻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连李生看到此景急在心里,立即召开村支部党员现场会,讨论申报项目,修建便民过水桥。

说干就干。立项目、定方案、绘草图,组织群众挖桥基、打桩座、修过水。泊河村的群众在村委的带领下,开始全力奋战。桥基挖到1.5 深时,一位从事建筑出身的群众说:“连书记,够深了,盖几层楼房的地基也够了。”连李生决断地说:“不行!接着挖。咱们的桥过水孔小,遇到大雨季节桥基会承受很大压力,桥基至少要深挖 3米。咱们既然要修这座桥,就要能够抵挡百年一遇洪水的冲击,要让它成为一座永久矗立的桥。”群众听了他的话,备受鼓舞,干劲陡增,连续奋战了8 个日夜,一座长 20米,宽 3 米的混凝土钢筋水泥桥稳稳地横跨在连接新村和旧村的道路上。峻工那天,全村人兴高采烈,像过年一样鞭炮齐鸣,为困惑了几十年的村路问题一举解决而高兴,也为连书记带领下的村委班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而鼓掌。

仅仅修建一座便民桥,离全村全面脱贫的目标还远远不够。村委最主要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整村规划项目。对此,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连李生是有“野心”的,泊河村委上下都是有“野心”的。他们的“野心”就是要把泊河村打造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窗口村和示范村。

连李生三下江浙,北进太原,请教浙江大学和太原的农村规划问题。村委连续召开会议讨论,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精准详细的脱贫计划。在申请专项扶贫资金的同时,首先坚持稳民心,促生产。让贫困户和群众先受益,然后再进行整村的建设改造。

村委先以扶持资金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展,让群众享受脱贫红利,启动“精准微扶”项目 70个,坚持“让贫困户直接受益、先启动项目后扶持、支持额度不超过项目总额 50%”的基本思路,重在用启动资金或运营扶持资金鼓励和带动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展生产,让贫困群众享受更多脱贫红利,同时摆脱“等、靠、要”的落后思想。积极争取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支持,支持因地制宜开办小超市、小种植、小养殖、小餐厅、小电商等“五小工程”项目90 个,并为每个“五小工程”提供一定量的启动资金与运营资金扶持。特别是在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年报刊协会支持下,面对立足泊河村老年人口占比较大、收入整体偏低、生活普遍困难的实际,向全村 60 岁以上的老人进阶式发放部分关怀金,有效改善老人生活,弘扬尊老助老的优良传统,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还向就读高中阶段的学生发放助学金,大力倡导重教优良传统,树立青少年学习成才、向善向上的鲜明导向。

在整村建设改造和完善生活设施方面,针对泊河村通村道路和生产道路的短板,积极向县委、县政府申请专项支持。目前,通村主干道和桃花者开发片区主干道已列入全县“四好”公路建设盘子,预计将在 2019 年 5 月建成同时,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申请支持前泊河通塬生产道路建设。根据泊河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村委启动了家园清洁行动,推进村居环境绿化,建立垃圾回收系统,整治村居小环境,该项目已经全面启动。完善和修复泊河村的生产生活设施,修建前泊河通村道路、后泊河环村道路、桃花者村通塬道路等,这一系列的项目将在 2018 年年底前竣工。同时,为确保实现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切实将泊河村打造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窗口村和示范村,泊河村申请县委、县政府支持进行整村规划。

申请一经上报,石楼县委、县政府就立即批复支持泊河村进行整村规划。依托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长江学者和教授专家组成的高标准规划团队,在对泊河村的立地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村情民情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县制定泊河村的村域发展规划,后续还将根据规划合理设计项目,纳入 2019 ~ 2020 年项目库,并进行重点支持。

泊河村全体群众沸腾了,他们展望着明天,期待着未来,脱贫在眼前,小康生活在眼前,一个洁净的、绿色的、富裕的泊河示范村即将呈现。

不一样的支教生活

团中央派来大学生支教团了!

大街上,石楼县的民众奔走相告。

扶贫先扶智。智力扶贫是教育援助工程,是国家的一项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战略举措,帮助寒门子弟开阔眼界,提高认知,树立信心,改变生活习惯,从而帮助其家庭谋脱贫致富创造了出路,甚至可能改变几代人的命运。

关于扶贫扶智工作,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团中央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傅振邦在石楼县调研时强调:动员高校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拓宽智力扶贫的范畴,促进贫困县的教育水平提升和人力资源开发。

这次前来石楼县支教的中国政法大学支教团共 10 人,两位男生,八位女生,平均年龄 22 岁,支教时间一年。支教团由县教育局分派到两个学校,其中,黄天浩、张金一、张伊佳、周末、何仁平驻罗村镇学校,曾庆鹏、杨帅、俞嘉枫、朱静雯、李姣漪驻义牒镇学校。

“对于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我们在感到无奈的同时,经常反思如何补足他们缺位的爱国主义教育,毕竟他们生在山区,年纪小。如果什么都懂了,我们又何必来支教呢?”罗村镇学校支教老师张金一说道。

“我们到校不久就是‘九 •一八’纪念日。‘九 •一八’事变,对于整个中华民族都有着非常特殊的纪念意义,而孩子们对这个有着独特意义的日子却并没有多少认知。”

“我们感到震惊了。于是利用连排课的机会组织初一初二全体同学观看‘九一八’事件的相关纪录片,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为他们再现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让他们在幼小的心灵里树立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当再次看到升国旗时他们凝重而敬畏的表情,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支教的意义所在。”

“现在发现,渐渐地,我多了一句口头禅‘没关系,我们再来一遍’。”罗村镇学校支教老师周末说:“耐心和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是我支教生活中最深刻的感受。”

从上第一堂课开始,周末老师就找到了感觉:板着的扑克脸只能暂时地唬住学生,严厉只能维持住课堂秩序,但良性互动而且高效的课堂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双边参与。那么,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参与课堂,最终真正学到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则是一场持久战。

罗村镇地处偏僻,孩子们日常见得少,看得少,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大相径庭。他们基础知识薄弱,还有一个通病:记不住、不想记、害怕记。平时讲课时能做的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没关系,我们再来一遍。”“支教生活磨砺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耐心,反复再反复,挫败感虽常有,但也时有惊喜。看到学生上课时无论是对旧知识的回顾,还是积极踊跃地发言,总能给我信心继续前进。”

石楼县是一个缺水县,县城的用水时断时续。下边的乡镇学校就更别提了,连日常的洗漱都成了难题,而洗头洗澡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几位长发飘飘的年轻女教师纷纷剪了短发,以往在城市里养成的隔天洗澡的习惯,也逐渐变为一周两次擦洗的简单快乐。学校的用电也是时有时无,手电筒、蜡烛和打火机,一到晚上总得记好随身携带。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兜里时刻装着打火机,感觉总有些怪怪的。

“生活条件的艰苦也就罢了,毕竟我们来的时候早有心理准备。我觉得相比于知识,他们应该彻底改变心理上的依赖与惰性。”支教老师俞嘉枫说:“义牒镇学校师生众多,全校共有 340 人,学生的生活素质和心理素质参差不齐,他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思维习惯。”

“义牒镇学校除了做饭的大叔大娘和看门的马大爷,其余的老师都是‘流动人口’。初到这里,办公室落满了灰尘,电教室空放几十台崭新的电脑孩子们却不会开关机。他们比城市的同龄孩子至少差了 3 年的书,五年级的学生不会思考问题。相比于知识,他们需要的是改变。一个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将会让他们受益终身。我们在三到六年级的班级中实施了‘自学报告’和‘互帮互助小组’两个模式,着重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也志在让他们课后养成爱学习、勤思考的习惯。”

“3 个月时间过去了。现在的我们,知道了班上每个孩子的名字,了解了他们的知识水平,熟悉了如何合理地安排好每一节课,更多的则是感受到了肩上沉重的担子,毕竟贫穷与落后有些时候是要从心理的认知上慢慢进行改变。”

“欣喜孩子们能够积极发言,哪怕站起来说的答案错得离谱,以致引来哄堂大笑,下一次依旧会勇敢地举起手;欣慰在课下他们喜欢来办公室找我们,哪怕有时只是来看我们在做些什么,只是过来问下节课讲什么内容,或者过来帮我们把作业拿过去发掉;感动孩子们会把我们放在心上,会把他们美术课上精心制作的‘小艺术品’送给我们,把他们在兜里揣了很久,舍不得吃掉的零食分享给我们,还会给我们写一封封‘小信’,会在放假时关心我们什么时候回校……”

“吕梁精神”

作为团中央定点扶贫县,多年来惠泽了不少贫困群众,但至今仍有不少群众未能摆脱贫困。究其原因,多半是主观能动力不够。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一个乡镇、一个县,如果一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把贫穷当作一种习惯,缺乏脱贫致富的志气和勇气,没有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决心,即便是再多的金钱和物质帮扶,也只能解一时之困,难以拔除思想深处的穷根。在各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从来都不缺少苦难的代表。但在这大山绵延的穷乡僻壤,也不乏从苦难中创出一片精彩人生的佼佼者。他们相信:坚硬的岩石缝中,也能长出傲挺的小草,他们在为梦而战,他们是“吕梁精神”的代表。

“冉海军为王家沟村 60 户贫困户每人发放 1000 元,还为村集体捐赠 2 万元……”深秋时节,好消息瞬间让全村的每一个角落沸腾了,温暖了每一个贫困户的心。

冉海军是谁?他为什么要给贫困户发钱呢?龙交乡的一条深山沟里,有一座别致的养殖农庄。一进农庄大门,就看到一幢二层办公楼,楼上设有办公室、职工宿舍、餐厅、厨房等,院子里有花园、凉亭木屋,农庄周围则是高山耸绕,环境优美,空气新鲜,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防疫保护屏障。

穿着休闲外套,脸上挂着憨憨的笑,为人低调的冉海军出生于龙交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刚满 17岁时,他便只身外出打工。在外闯荡多年后,渐渐有了一些积蓄,冉海军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现在党的惠农政策好,只要看准路子,在哪里都能致富。回乡不但能多陪陪父母,尽尽孝道,也能为家乡和父老乡亲做点事。主意打定,他选择了回乡创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四处奔波考察,他发现食驴肉之风在近几年悄然兴起,市场上驴肉很火,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驴肉具有补血、益气、补虚等保健功能。驴肉还可以加工成驴肉罐头、酱驴肉、驴肉蒸饺等食品。驴皮质柔韧厚实,可用于制革,并且具有药用价值,是名贵中药“阿胶”的原料。这表明开发饲养肉驴大有潜力。

说干就干!冉海军看起来闷闷的,做起事来可是大刀阔斧。他不顾别人劝阻,跑到工商局注册创办了丰泰农庄。选址、破土动工、平整土地、垒围墙、搭钢结构棚顶……

不到半年时间,一个拥有办公楼、饲料棚、饲养场区、屠宰场、冷库等的现代化农庄建成了。当年腊月十六,第一批引进的驴子在这里安家落户。

“一切顺利。”他滔滔不绝地唠起了“驴”嗑。“我干这个挺顺的,驴子是大牲口,防疫卫生方面把住关,基本就行了。”他一边掰着手指头计算干了多少年,一边兴高采烈地讲着未来的规划。“我这农庄准备分四期开发,现在已经完成了前两期,第三期正在筹备建设。二期占地 800 亩,有 20 个饲养场区,设有 100 多个牲口饮食栏位,分成母驴、公驴、幼驴不同饲养区,还有驴马活动场。现在场内有母驴 1240头、公驴 130 头、骆驼 2 峰、蒙古马 2 匹。今年已交易毛驴 227 头,实现销售收入 295 万元。下一步,准备继续扩大农庄规模,同时带领父老乡亲一起发‘驴财’。”说完他呵呵地笑了起来。

“这些母驴很快就要下驹子,到时候我将实行‘借驴还驴’的办法,鼓励贫困户发展家庭围栏圈养驴,乡亲们牵走小驴,还大驴,我照单全收。下一步,准备再扩大规模,除了屠宰、养殖、销售外,还想搞加工阿胶、阿胶糕、生熟驴肉。到时候,农庄将吸收更多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加入,助力大家脱贫致富。”冉海军信心满满地说。

“以前俺家的玉米秸秆要么拿回去烧火,要么直接在地里焚烧。今年,俺家的 4 吨玉米秸秆全部卖给了海军,卖了1600 元嘞。今年,海军的农庄按每吨 400 元的价格收了俺们全村 400 吨玉米秸秆、谷子秸秆。”贫困户杨升应高兴地说。

看着农庄的饲养场区内,清一色的黑头黑脸黑肚皮,体型健硕的驴子,时而亮一声大嗓门,时而三三两两撒撒欢儿,时而将脑袋探出栅栏,伸着厚厚的驴唇喷着响鼻,冉海军非常开心,抚着一头驴的脑袋乐呵呵地说:“这些家伙不挑食,好养活。以后打算当成一个产业链来发展,请个专家再规划一下,让这些驴子真正成为我们村的致富驴,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

支持青年创业就业培训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团中央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傅振邦一直非常关心石楼县的青年电商培训工作。他强调:要加大青年电商培育力度,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帮扶青年创新创业。

自从工作队进驻石楼县以来,就积极筹备组建石楼县农业青年创业协会。依托石楼县 9 个乡镇和经信局、农委、人社局、中小企业局等部门,摸底本县农村创业青年人数、创业项目、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全面掌握创业青年和有创业意愿的青年情况。

“我想去学习养殖技术。”“我想学习汽车修理。”“我可以学香菇栽培技术吗?”在由扶贫工作队组织的“石楼县农业青年创业就业培训意向会”上,一百多位有志学习生产技术的青年纷纷报名填报自己的培训学习意向。

为了加快脱贫步伐,鼓励青年创业就业,工作队积极争取资金进行大力支持。实施了“北方汽修免费培训”项目,21 名贫困青年报名参加,现已全部入学。学制一年,学杂费和住宿费全免,结业后由学校推荐就业,专业技术性较强,就业 前景好,受到农村贫困青年的普遍欢迎。接着又联合京东网,开展了“京东商城扶贫招聘”项目,两期共招聘 20 名仓储员和分拣员赴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就业,目前已全部上岗。

工作队先后举办了“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助力山西石楼脱贫攻坚示范活动。来自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 76 名专家学者走进农村、走进学校、走进医院,进行产业调研,举办讲座培训,开展义诊活动。捐赠价值 146 万元的扶贫物资,结对帮扶 56 户贫困户,签署5 份对口帮扶协议;协调了中国政法大学选派三批共 26 名研究生,分赴石楼县 4 个乡镇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组织了石楼县 38 名青年干部赴广州参加脱贫攻坚培训;组织了11名教师、50 名优秀少先队员分两批赴北戴河、河南驻马店等地参加夏令营;争取了 30 个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名额。联系了浙江大学、延安大学博士生服务团,开展农业种养殖技术指导和服务……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白热化,团中央及所属多家单位纷纷来援,针对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结合本单位的资源、项目、技术、人才等优势进行全力帮助。

这里是一片热土,一片正在开垦、开发的黄土地。

这里是吕梁山区,是无数先烈为之战斗的革命老区。

这里资源广博,物产丰富,民风淳朴。

但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贫穷闭塞。

还好,这里有连绵起伏、重峦叠嶂的吕梁山做精神支柱,有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的滔滔黄河为脱贫攻坚推波助澜。这里有像吕梁山一样朴实厚道、勤劳精壮的吕梁汉子,有像“黄河第一湾”一样百折不屈、团结拼搏的炎黄子孙。他们在“吕梁精神”的激励感召下,正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脱贫攻坚在行动!

原载于《农村青年》杂志

责任编辑:姜万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