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接受姜思达采访,姜思达仅三天可见

姜思达:一个从《奇葩说》走出来的奇葩主持人。

于正:一个比当红明星还受关注的奇葩编剧。

这两个人组合在一起,碰撞出来的,自然是一波又一波的热搜。

"我能烦一个人吗?"

"如果不录这个节目,我根本不想跟他(于正)相处!"

"于正老师知道自己烦人吗?"

于正接受姜思达采访,姜思达仅三天可见(1)

豆瓣评分高达8.1的综艺《仅三天可见》,第三期邀请了狂人编剧于正。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节目过程中,主持人姜思达几乎全程崩溃,数次在镜头前直接抱怨"于正"很烦。

于正做了什么?让作为主持人的姜思达,面对公众,面对镜头,不顾播出后果,直截了当的提到"烦人"这个词呢?

01 《仅三天可见》姜思达暴躁提问:于正老师知道自己很烦人吗?

在《仅三天可见》里,短短三天时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姜思达无数次处在崩溃的边缘。

于正点评姜思达的容貌,三番两次插刀姜思达:"虽然你没那么美!""你在普通人眼里还可以……""你不好看,但是你还年轻……"

于正接受姜思达采访,姜思达仅三天可见(2)

说的姜思达拍着胸口,直翻白眼,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尴尬和憋屈。

姜思达带着吃的,拍摄去剧组探班的日常,于正更是脑洞大开,直接给剧组某演员出了一个"即兴"表演,让其扮演"姜思达"。演员客气的表示不能演,于正却不依不饶,说人家这辈子都只能是个小演员,弄得现场气氛极度尴尬。

于正接受姜思达采访,姜思达仅三天可见(3)

看了节目的网友,也是纷纷打抱不平,认为于正此举既没教养,又没风度,除了狂妄自大,完全没看出任何可取之处。

于正接受姜思达采访,姜思达仅三天可见(4)

说起于正的烦人之处,那也不是一天两天,一个综艺就说的完的。那些热搜事件,挑挑拣拣攒个两三年,就够出一本书。

毕竟于正号称"万人皆可撕",谁火就撕谁。《流浪地球》火了,撕流浪地球主演:拍戏之前先学会做人,路还那么长;公司前流量担当和自己战线不一致了,于正撕起来也是毫不手软,甚至在撕的同时还不忘捧一把公司最新小花吴谨言。

于正接受姜思达采访,姜思达仅三天可见(5)

在职场摸爬滚打数年的于正,确实深谙职场黄金定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只要你有利可图,他就能用尽毕生绝学,把你捧上万里高空;当你毫无价值,他也能当场翻脸,把你拖进万丈深渊。

说到底,这无非一个自私自大、利益至上的戏精尔。

然而,即便如此多人不喜于正的处事方式,质疑于正的人品道德,但是于正对于自己,却自有一番深刻定位。在《仅三天可见》节目的最后,面对镜头,于正坦然说到:我那么好,肯定会伤害到很多人,当然会有很多人不爽!

于正接受姜思达采访,姜思达仅三天可见(6)

是盲目自大还是极端自信?于正有此一说,凭借的到底是什么呢?

02 "我那么好,当然会有很多人不爽!"于正"自大"的资本在哪里?

可能凭借的,就是他多年来的"传奇战绩"吧。

想当年,一部《宫锁心玉》,让童星出道却后继无力的杨幂成功晋级流量小花,;一部《陆贞传奇》,他带着赵丽颖迅速杀出重围,人气飙升;即便是过气演员,于正也有能力让你来个咸鱼翻身。

君不见,借着《延禧攻略》这个大微波炉,许凯、聂远、秦岚、佘诗曼等过气实力演员,着实很是翻红了一把。

圈内有句调侃于正的话:于正曾经捧红的女演员,都是如今于正请不起的大腕儿;而于正只要请了谁当女主,接下来小半年的热搜女明星差不多就定了。

于正的造星能力,可见一斑!

就连网易娱乐评,也这样评价于正:他深谙营销之道,专业能力在业内首屈一指。

坦白说,于正确实非常了解流量市场,他审时度势,懂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什么时候该拍什么剧;他紧追潮流,从非主流时期流行的阿宝色,到大众审美提高后的莫兰迪色,次次押中宝,场场漂亮仗。

他更是能言善辩,面对频繁的抄袭事件,也能死的说活,黑的说白。

于正接受姜思达采访,姜思达仅三天可见(7)

更厉害的是,即便他个人有如此之大的争议,他还能把自己的"于正剧"变成继"琼瑶剧""海岩剧"之后,第三个在华语电视圈中,被独立认可的电视剧品牌。

如此实力的金牌编剧,堪称捧红了半边娱乐圈的于妈妈,似乎确实有骄傲自大的资本?然而,这个的前提是:没有后来的"于抄抄"事件。

03 金牌编剧于怼怼,捧红半边娱乐圈,为何却频陷抄袭门?

说起"于抄抄"这个名字,还得从于正的抄袭门说起。

俗话说得好,天下文人一大抄。小说圈也好,影视圈也罢,往往都是抄袭的重灾区。

2014年,于正拍摄的《宫》系列电视剧大火,然而其中的《宫锁连城》红中带黑,却招来了各方热议。

同年4月15日下午,言情鼻祖琼瑶站出来,大声指责于正《宫锁连城》抄袭《梅花烙》,其中涉及情节、台词等数处,并列出多种证据,一时间,在各平台上掀起一场口水战。

于正接受姜思达采访,姜思达仅三天可见(8)

这一场口水战,一打就是一个多月,直到5月27日,琼瑶一纸诉状,将于正告上法庭,在多方调查之下,于正败诉,坐实了抄袭之事。

自此之后,于正的黑料,仿佛开了闸的江水,一发不可收拾。于正被扒出越来越多的剧,都是抄袭。

大名鼎鼎的《美人心计》被爆抄袭瞬间倾城的《未央沉浮》,于正顶住压力出来自称是买了版权,转身就被作者亲手爆出是事后买的版权,妥妥的马后炮,人设再次崩塌。

而于正的《玫瑰江湖》被爆抄袭《王的女人》,更有忠实粉发现,这这部剧的抄袭之过分,除了换了演员和时代背景,连台词都抄了个一模一样。

一时间,于抄抄之名,闹的人尽皆知。毕竟各个人物都能找出对应人物,可谓是石锤中的石锤,怎么也是摘不掉的。

许是发现黑料越来越多,不利于自身发展,于抄抄后来改了路线,转手买下《云中歌》《神雕侠侣》等小说版权,翻拍改版,想给自己挽回一点形象。

只是,《神雕侠侣》创造了鸡腿姑姑,《云中歌》化身抠图大赏,翻身仗还没开始,就折在了半路上。

于正接受姜思达采访,姜思达仅三天可见(9)

虽然频陷抄袭门,拍的剧也总被吐槽脑残弱智玛丽苏,网友更是批判于正审美捉急,配色死板艳丽无内涵。

然而于正依然靠着"万人皆可撕,万物皆可抄"的"优良"传统,愣是出奇的迎合市场,造成了大家一边吐槽,却一边看得乐此不疲的奇异景象。

然而,随着抄袭事件,蹭热度事件,各种撕人翻车事件持续发酵,于正的人设却在逐步崩塌,这个凭借聪明的头脑,一时投机坐上神坛的狂人编剧,却隐隐已经有了颓势。

即便有人说于正凭借《延禧攻略》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但是看着6.7分的评分,层出不穷的黑料,网友一致觉得:还差些火候!

职场里都是人精,客户观众也不是傻子,一时投机可能会一时得利,但是要想长久,却唯有脚踏实地才是正途。

04 职场投机可一时得利,踏实筑梦才是长久之道:

当然,万事皆是说起容易做起来难。

就好比许多人其实都知道,华语电视电影正面临跟风模仿、复制翻拍、题材雷同等通病,但是在市场的催化下,却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挣这种"快钱",换个名字换个场景,就是一部新剧的模式,去迎合市场的需求,去名利双收快速挣得盆满钵满。

但,凡事皆有列外。

同样都是编剧,我国电影编剧界的领军人物王兴东,却选择了和于正完全不一样的一条路。

于正接受姜思达采访,姜思达仅三天可见(10)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以及国家一级编剧,王兴东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电影剧本使用脚写出来的。

所以,为了写《蒋筑英》,他从长春到成都,先后采访了60多个人物,采访笔记写了20多本;为了创作《孔繁森》,他一遍又一遍的在破败的小院子里推着小推车,去感受一个孝子推着母亲逛街看灯的情怀。

同样是面对国产电影原创不足,题材雷同的问题,编剧陆川更是深入生活,亲自去神秘的可可西里体验考察,最后才能拍出震撼人心的电影作品《可可西里》。

而于正呢?蹭热度第一,抄袭第二,满嘴跑火车那是常态中的常态。

于正接受姜思达采访,姜思达仅三天可见(11)

对于这样的人,在"笑贫不笑娼"的畸形市场中,因为投机,可能会一时得利,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等待众人反应过来,人设崩塌,跌下神坛,也不过是必然之事。

职场投机,无异于饮鸩止渴,看似一时舒服,却不知已经危机四伏。在喧嚣浮躁的市场上,一味投机的人不过是职场中的浮萍,大风刮来,一吹即散,只有懂得踏实筑梦的人,才能扎根职场,在疾风中,也能不动如山,走的平顺安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