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的范围是什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的范围是什么(质量守恒定律)(1)

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接下来我们看几个实验:

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步骤:①在备好的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②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③点燃白磷,迅速塞好瓶塞④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⑤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实验现象:1、白磷燃烧产生白烟;2、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反应物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验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步骤:①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溶液②将铁钉和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③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④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⑤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

A.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 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 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解答: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待测值=4 1 42 10-20-6-31=0;根据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可以判断反应物为:甲和丙,而生成物为乙和丁,所以可以判断该反应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故A错误;

B. 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4g-0g):(42-6g)=4:36g=1:9,故B正确;

C.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以知道,参加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跟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积的比值,由于不知道反应中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所以无从判断反应中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故C错误;

D. 根据A的解答可以知道,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故D错误。

(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化学式或元素组成或原子个数

3、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安全返航,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火箭所用的燃烧为偏二甲肼[(CH3)2N2H2],其主要反应为(CH3)2N2H2 N2O4→X CO2 H2O,由此可知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D )

A、碳 B、氢 C、氧 D、氮

解答:由(CH3)2N2H2 N2O4→X CO2 H2O,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已知:二氧化碳和水已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无氮元素,则可知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种类为氮元素.故选D.

4、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的范围是什么(质量守恒定律)(2)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图示中的生成物中有单质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 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解答:A. 生成物中物质的分子由两个不相同的原子所构成,该生成物没有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 图示中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但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故选项说法错误。

C. 任何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在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D. 图示中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可知共有四种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或反应类型

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的范围是什么(质量守恒定律)(3)

①该反应中B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A氧化剂 B还原剂 C 催化剂);

②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③该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

解答:①该反应中B物质的质量没发生变化,可能是催化剂;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故A的质量为: 4 68 4-40=32g;③C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A、D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一种物质变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四)求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6、化学方程式 2A B═C 2D中,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分别为103、71、160,则D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58.5 B. 117 C. 114 D. 142.

解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量之和相等,固有103×2 71=160 2D,很显然,D相对分子量为58.5.

最后希望大家踊跃回答:你认为下列说法对吗?为什么?

1、纸燃烧后,剩下的灰比原来的纸轻, 此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10克水加热后沸腾,变成10克水蒸气, 此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