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有感(一文带你领略苏东坡身世浮沉的一生)

苏轼,我想他可能是我们每一位同学在学生时代都挥之不去的人物。

我们曾经那么努力地去背过他的文章和诗,分析过他的思想。

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去了解这个人在过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

通过此书,我好像看到一位宋朝“全民偶像”身世浮沉的一生缓缓揭开的画面。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有感(一文带你领略苏东坡身世浮沉的一生)(1)

宋朝最著名的词人、文学家、思想家

科举高中 步入官场

苏轼生于天府之国四川眉州,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

在20岁那年,和父亲弟弟一块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最终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榜眼,从此开始了一生颠沛流离的官场生涯。

关于苏轼获得榜眼而非状元,还有着这样的一个小故事。

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欧阳修在看到苏轼文章后就赞不绝口。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有感(一文带你领略苏东坡身世浮沉的一生)(2)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

内心已然将苏轼的文章视作第一,但是突然想起自己的学生——曾巩,

读来觉得语言风格甚是相似,而曾巩正是欧阳修的学生。

为了避嫌,只好把苏轼的文章定为榜眼。

等到最终结果出来时,才知道原来文章的作者竟不是曾巩,

而是一个来自四川的年轻人,不禁令人唏嘘。

苏轼在高中之后,与东京文坛的文人雅士相交甚欢。

尤其是与主考官欧阳修,二人彼此之间形成了“老师”与“门生”终身不渝的关系。

欧阳修还这么评价苏轼:“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

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欧阳修为当时文学权威,一字之褒,

一字之贬,足以关乎一学人之荣辱成败。

由此便知欧阳修给予苏轼多么高的评价了。

耳濡目染 家庭教育

在小的时候,母亲的言传身教就为他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在后汉时期,宦官干政,官场十分昏暗。

有一个正直无畏的青年,名叫范滂。

苏轼的母亲教儿子读《范滂传》

小东坡抬头望了望母亲,问道:“母亲,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

您愿不愿意?”母亲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父亲的中年发奋也是如此,在耳濡目染中激发了苏轼读书的热情。

这些都让我们不由得感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的过人的天赋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显露,并在生活的磨砺中愈加成型。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有感(一文带你领略苏东坡身世浮沉的一生)(3)

苏轼赤壁赋

屡遭贬谪 一笑而过

有人曾问他一生的成就是什么,苏轼回答:“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是苏轼遭贬谪最严重的地方,但却孕育出了他最优秀的作品。

无形中印证了那句老话:“诗人不幸诗家幸”。

与苏轼在文艺领域的成就相比,他的哲学观和人生观同样为人们所称道。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总是付之一笑。

有的时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只有疾病才能打倒他。

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的积极进取和道家的清静无为以及佛教的缘起性空的完美结合。

主流是儒家思想,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没有停下自己为民做事的脚步。

以道家和佛教思想为辅助,让他在遇到艰难困苦的时候能够暂时的抽离。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有感(一文带你领略苏东坡身世浮沉的一生)(4)

穿蓑衣擎竹杖的苏东坡

他的一生好像一直在路上,刚在这里安置下来,就又被贬到那里。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是他总是能够处理的很好。

在哪里就尽心的治理哪里,兴建工程,与新政抗衡,为百姓做实事。

在这过程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他作为杭州太守时作出的贡献。

这可能与我去杭州游玩的经历有关,亲眼看到西湖的美景,

深入了解杭州城市的建设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氛围。

无不让你对宋朝的这位大诗人肃然起敬,尤其是他对于西湖的建设,

不仅留下了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转浓抹总相宜”,

让西湖的至今仍为广大中国人所熟知,而且真正让西湖成为了杭州人民的西湖。

当你漫步在苏堤上,感受着湖面吹来的微风,

看着远处的游船,你是否会想起一千年前的文学家苏轼在这里的身影。

我们怀念苏轼,学习他优秀的诗词赋,

感受着苏轼的喜怒哀乐,也走进了苏轼的一生,

不由得感叹他真是一个太难定义和解读的文人了。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有感(一文带你领略苏东坡身世浮沉的一生)(5)

把玩砚台的苏轼

结语

他的身上有着太多太多的特质,让你无法用语言很好的概括,

他好像总是不知疲倦,生活中的种种细微小事都是他的快乐源泉。

他也从不在乎什么身份和阶级,无论到任何地方,

他总是有很多的朋友,说苏轼是宋朝人的全民偶像也不为过。

我想苏轼大概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在人生的任何时候去读苏轼,都会有所启发,

读懂了苏轼,便是读懂了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