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的私房蛋糕好吃吗 弄堂旧趣录侬吃过麦淇淋蛋糕吗

那些年过春节,麦淇淋蛋糕送到谁的家里,都不是终点。

特殊时期的私房蛋糕好吃吗 弄堂旧趣录侬吃过麦淇淋蛋糕吗(1)

又一个春节过完了,想想以前春节里的一些往事,还是蛮有趣的。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些春节里,弄堂里向一些人走亲访友流行送蛋糕,初二后的几天里,弄堂里、马路上拎着圆盒蛋糕的人比比皆是。那时买的都是“麦淇淋蛋糕”,是人造黄油做的,却也要十多元,几乎占了当时工人月工资的五分之一。麦淇淋蛋糕上裱出的龙凤、寿桃和花朵,以及用果酱写的“新年快乐”,让人觉得高大上。食品店里卖得很火,不少店干脆卸下门板搭成售卖台。

弄堂里有毛脚女婿上门,踏着自行车,龙头上挂着一只大蛋糕,在弄堂里穿梭也是蛮“扎台型”的。想当年,我年初三上门,临行,自行车上“冲锋枪”(火腿)“子弹”(凤凰牌香烟)“手榴弹”(七宝大曲)和一只“炸药包”(麦淇淋蛋糕),装备齐全。谁知踏到兆丰别墅门口,大铁门的凹道震松了包扎绳,蛋糕滚落在地,成了一摊烂糊状。我不舍得扔掉,就一把一把抓起“烂糊”装进蛋糕盒,拎到丈母娘家楼下的厨房间藏好,又奔出弄堂去愚园食品店重新买了一只。这只蛋糕,我是捧着走到丈母娘家的。晚上临别时,我还不忘那只“烂糊”蛋糕,夹在自行车后座上带回家,与弟弟当早饭吃掉了。

特殊时期的私房蛋糕好吃吗 弄堂旧趣录侬吃过麦淇淋蛋糕吗(2)

这种尴尬事不止我一个碰到。我家六合路的一个亲戚,拎着一只大尺寸的麦淇淋蛋糕上了20路电车,车上很挤,怕挤坏蛋糕,只好双手举过头顶托着。谁知,车行中一个急刹,蛋糕没托住,滚落到人家的肩膀上又掉在车厢的地上。穿着新衣裳的乘客肩上一摊奶油,亲戚掏出手绢忙不迭帮忙擦去,但留下的痕迹还是很清晰的。麦淇淋蛋糕自然也被人踩得一塌糊涂。好在那个人好说话,亲戚千谢万谢,总算没让赔新衣服。亲戚到我家时,一根漂亮的蛋糕盒绳居然还在手中。

那些年,弄堂的孩子几乎都没有吃过奶油蛋糕,看到麦淇淋蛋糕很稀奇,总想尝一口。有的人家大人外出走亲戚去了,孩子们就围着蛋糕想怎么打开“缺口”。扎蛋糕是门技术活,一般人打开后是扎不紧的,扎得不好拎在路上是要打翻的,面对这么结实的包装,自然一筹莫展。可也有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弄堂周家的三儿子是个典型的“馋痨坯”,他趁父母外出,偷偷打开蛋糕盒,用手指在蛋糕的底坯上抠了几只小洞尝了味道,又用舌头舔了点奶油,再用手指剥下旁边的蛋糕,一点点像补墙洞一样将洞“修补”好,心满意足了才将蛋糕盒盖上。他自以为天衣无缝了,可最后一关,绳子怎么也系不周全了。情急之下,他捧着蛋糕一路小跑到愚园食品店,让卖蛋糕的爷叔帮他重新扎好。这真叫“瞒天过海”了,不知道他家里后来发现了暗洞否?

特殊时期的私房蛋糕好吃吗 弄堂旧趣录侬吃过麦淇淋蛋糕吗(3)

麦淇淋蛋糕送到谁的家里,都不是终点。那年头买只蛋糕不容易,谁家都舍不得吃,又会拎着它再去走亲戚。蛋糕便会在亲戚、朋友,同事家兜来兜去……记得有一年,我家亲戚送了蛋糕,到了元宵节,亲戚也走得差不多了,准备打开来尝味了,却发现奶油已经发硬了,底板也硬邦邦的,更要命的是,蛋糕已经发霉了。母亲却舍不得扔掉,她把有霉点的地方一点点地抠掉,再切开来分给大家吃。吃在嘴里的“奶油”如同嚼蜡,一点味道也没有,可这是我吃的第一只大蛋糕!(陈建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