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到了透析的地步还能活多久(每10人就有一个慢性肾病)

每10人就有一个慢性肾病?

没错,数据显示,中国成人慢性肾病的患病率约10.8%,总数高达1.3亿人,其中约40-60%的慢性病患者5年到20年或更长时间后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尿毒症是终末期肾病,唯一的治疗方式就是替代治疗,包括我们通常熟悉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脏移植。

肾病到了透析的地步还能活多久(每10人就有一个慢性肾病)(1)

呵护肾脏

1、靠透析还可以活多久?

血液透析是将患者的血液通过透析器进行物质交换,再把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至体内,以达到排出废物的目的。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天然的生物性半透膜)作为透析膜,膜两侧液体中的溶质和水份进行跨膜转运而实施的透析治疗。

如能长期坚持合理的透析,以现在的血液净化技术,活在20年以上的患者越来越多。在肾脏病学界,透析病史最长的应该40年左右。在我们中国,尿毒症患者透析存活20年,已经比较常见了。让透析患者长期生存,先进的个性化血液净化理念和科学的透析管理是关键。

2、什么情况下才需要透析?

很多慢性肾病患者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自己才需要透析,于是可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平时应该定期复查,谨遵医嘱。尤其是当慢性肾病患者出现下面2种情况时,您可能需要透析了:

1. 有尿毒症的临床表现如纳差、恶心、呕吐、严重浮肿、心衰等;

2. 血肌酐>707.2ummol/L或肾小球率过滤<15ml/min;

肾病到了透析的地步还能活多久(每10人就有一个慢性肾病)(2)

血透室:血液透析

3、我国一半人没有及时透析?

截至2016年,中国每年有超过100万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需要透析。然而,获得透析的患者仅为50余万人。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说,由于供体器官短缺,肾移植的可实施性极为受限,因此患者主要通过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方式替代原有已衰竭的肾脏功能进行治疗。腹膜透析是一种可以由患者居家自主操作,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净化血液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疗效与生存率和血透相当。

在那些交通不畅、资源匮乏的无名城乡间,生活着许多终末期肾病患者。他们的住所可能与当地诊所相隔甚远,即使能够定期前去治疗,医院设备和医护人员配置也捉襟见肘,更不用说由于疾病宣教力度的不足,很多患者对自身疾病没有形成恰当的认知。受困于这些问题,众多患者无法得到应有的透析治疗。

肾病到了透析的地步还能活多久(每10人就有一个慢性肾病)(3)

居家透析:腹膜透析

4、“腹透项目”让很多人看到希望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实施,百特医疗支持的腹透项目”,选定辽宁、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和湖南六个项目省,于2013年6月正式启动。以提升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肾内科的能力和水平,推广腹透技术为目的,帮助中国广大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可及性强的腹透服务。

腹透项目以提升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肾内科的能力和水平,推广腹透技术为目的,探索面向广大城乡基层患者的腹透治疗长效机制和基层管理模式及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推行分级诊疗模式和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让中国广大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可及性强的腹透服务。

随着项目的全面推进,制定了腹膜透析质量控制标准与指导规范,深入75所省、市和县三级医疗机构,提升了基层医院腹透诊疗规范性及有效性,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 因地制宜地取得了积极稳健的进展。项目启动五年来,正以可见的速度为基层腹透治疗现状带来令人欣喜的改变:各试点省患者数量稳步递增,截至目前已惠及数千名患者,构建起一套逐步完善的腹透治疗体系。

作为项目的支持方,“腹透项目”是百特医疗助力业界提高透析服务可及性、提升基层开展透析服务质量, 帮助广大城乡基层地区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获得腹膜透析治疗。百特致力于以创新的疗法和解决方案改善中国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将继续携手政府、行业协会、医护及社会各界为提升中国的终末期肾病治疗水平做出贡献。

血透室古戎专注于血液透析专科培训,透析和慢病健康教育,推送肾病透析行业资讯。欢迎关注和分享,交流学习共同进步。_戎达健康.科普堂 292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源:中国网报道,转载非商业用仅供交流学习

配图:今日头条免费正版图片

该文章不构成医学建议,仅用于提供信息。

*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欢迎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好看”或者推荐给身边更多需要的人,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一如既往,创作出更多优质的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