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风是现实中谁的例子(抗战时期的郁风)

抗战时期的郁风

《尘封的红色档案故事》抗战篇之一

作者 谢华

郁风是现实中谁的例子(抗战时期的郁风)(1)

画家郁风小姐(1935年)

郁风的祖籍是浙江富阳人,1916年出生于北京。系中国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散文家。父亲郁华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法官,曾设法营救过田汉、阳翰笙等左派人士;叔叔郁达夫是新文学著名作家,一代革命烈士。也正是在这两位亲人的影响下,郁风打小就很热衷进步活动。

1933年,郁风毕业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次年入上海新亚学艺传习所学习。三十年代中她在上 海瞒着家里参加一些左翼活动,每天很晚回家,母亲父亲盘问多了她不免顶撞,常常惹得父亲大怒。

1935年,郁风19岁,受当下社会氛围的带动 影响,积极投身于左翼文化运动,并同一些革命人士一起组织了一个上海青年妇女俱乐部。为了这个俱乐部,郁风特别拼命赚钱。她先是到电影厂为电影《母亲》做配音;后又去女工夜校教女工们认字 读书,顺带也宣传一些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除此之外,郁风还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天地——演话剧,她专门跑去剧团演了《武则天》。

郁风是现实中谁的例子(抗战时期的郁风)(2)

1936年,上海青年青年妇女俱乐部倒车站欢迎赴抗日前线慰问归来的代表团,左起吴佩兰、陈波儿、(不详)、郁风

郁风进入南京中央大学后,热爱艺术的她就开始显露出与众不同之处。她喜欢豪放,喜欢热烈, 喜欢无拘无束的个性挥洒。这样的性情,不需要刻意打扮,她画自画像。找来一块大红布,随意往头上身上一裹,恰同于西班牙女郎的奔放和热烈。这幅自画像,起名为《风》,上海著名的《良友》杂志1935年发表这幅作品时,在“编者按”写道“郁风女士,为文艺家郁达夫先生之侄女公子,作画潇洒豪放,笔触流动,为现代女画家之杰出人才,上 图即为其近作自画像之一。”画面上这位姑娘,既不是大家闺秀似的含蓄、优雅,也不是小家碧玉似的温柔,而是一个火一般热烈、透出逼人锐气的现 代社会女性。她的眼睛,大而炯炯有神,仿佛逼视 着面前的一切,不需要任何遮掩;两道细长的眉毛,生动地渐渐上斜,然后又略微弯下,被勾画得十分有力大胆;嘴唇显得颇为性感;头巾稍稍将左额的 一角遮住,使椭圆形的面庞,多了一些变化。

1936 年左右,郁风和江青(当时还叫蓝苹)都是左翼的上海妇女俱乐部成员,俱乐部设在吕班路 ( 今重庆南路 ) 与环龙路 ( 南昌路 ) 相交的拐角处一家洗染店里。游行,集会,给工人夜校上课,郁风陶醉在社会革命的浪漫中。她在话剧《武则天》中出演武则天B角时,已小有名气的蓝苹帮助她说戏。两人的交往故事,彼此之间的历史渊源,致使后来阴错阳差地使她和苗子身陷囹圄……

郁风是现实中谁的例子(抗战时期的郁风)(3)

出席上海评剧界救亡协会成立之剧作者田汉(中)与胡萍(右)郁风两女士谈话情形(摄于1937年)

虽然郁风一边积极参加革命运动,但她也在一边准备留学法国。就在她的父母为她准备好了一切留学法国手续后,抗日战争爆发了。为了全身心投入抗日救国工作,郁风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留学的机 会。

上海沦陷前夕,先施公司遭敌人的飞机轰炸,郁风的母亲正在那里为伤兵购置纱布受了伤。郁风是在医院里和母亲含泪告别,离开已经沦陷的上海 乘船到香港转广州。母亲赠她的诗云:“漂流从此 始,怜尔已无家”,郁华却是坚定地嘱她放心大胆 去工作,不要想家。郁风绝没想到从此再也见不到父亲了,而他是否已意识到这可能是和女儿最后的诀别呢?

在广州,作为抗日救国前线的一颗明星,郁风积极参与了社会活动家夏衍和著名作家郭沫若主持的《救亡日报》编辑工作,后转粤北四战区从事美术宣传工作。她同十几个热血青年在一起,什么都干,什么都做,只要对国家有益,她都会积极争当第一位参与者。需要采访,她第一个上;需要画画,她也是第一个;需要演话剧,依旧是她。

据说有一次广州文艺界为宣传抗战,需要排一部短剧,郁风便是其中的演员。郁风会演戏一事, 她的朋友早在之前就多多少少有所了解。可他们不敢相信的是,她只花了两天时间就把剧本背熟了,还用了粤语演出,只为让当地人听懂。她明明是个浙江人,才刚到广州不久就会讲粤语,这让他们颇 为敬佩。

1939年郁风到香港任《星岛日报》及《华商报》编辑,并与夏衍、叶灵凤、戴望舒、徐迟、叶浅予、黄苗子等创办《耕耘》杂志,任主编。并参加香港 文艺界协会活动。

20世纪40年代后,在桂林、成都、重庆工作, 发表散文,举办画展,为话剧团设计舞台服装。其后任重庆及南京《新民报》副刊编辑……

郁风的丈夫黄苗子,曾用名黄祖耀,1913 年生于广东香山 ( 今中山市 ) 书香世家,早在进入香港中华中学读书前,黄苗子就喜欢上漫画,16 岁时创作的漫画《魔》入选香港学生画展,并在叶浅予主编的《上海漫画》发表,这使他对上海无限向 往。父亲黄冷观与国民党要员吴铁城曾同为同盟会 会员。1932 年,黄苗子从香港跑到上海投笔从戎,黄冷观给时任上海市长的吴铁城拍电报,拜托他关照儿子。吴铁城把黄苗子安排在上海市政府任职。1938 年以后,在广州、重庆、上海工作。黄苗子 身在官场,心在艺坛,与许多画家成为至交。

郁风是现实中谁的例子(抗战时期的郁风)(4)

女画家郁风为灾区速写(1937年)

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后,很多上海的文人被迫流亡广州,当时郭沫若是《救亡日报》的挂名社长,由夏衍主办,郁风为记者。有一次,夏衍对黄苗子诉说《救亡日报》缺乏白报纸。黄苗子积极支持抗 战,想出了个主意,建议夏衍以郭沫若的名义写个 报告,上交广东政府,要求进口国外的白报纸,理 由是宣传抗日,这样可以免关税。夏衍照计而行, 很顺利地得到批准。多余的纸张,在广州卖出去,得到一些钱,又可以养活《救亡日报》了,一举两得。

郁风是现实中谁的例子(抗战时期的郁风)(5)

郁风为难民群速写(1940年)

黄苗子与夏衍交往,自然免不了与郁风接触。当时,黄苗子24岁,郁风21岁,二人已经在上海相识,又在千里之外的广州相逢。后来几经周折,两人又相继来到重庆。在重庆,黄苗子、郁风、夏衍、徐迟、冯亦代常聚在一起。当黄苗子向郁风求婚时, 以革命者自居的郁风觉得难以抉择,因为黄苗子这 时依然在国民党政府任职。为黄苗子担任说客的是 共产党人夏衍,夏衍专程到盘溪徐悲鸿的美术学院 找到了郁风,玉成了黄苗子、郁风的“国共合作”。1944年5月,他们在郭沫若的家里举行订婚仪式。当年11月,不同政党的要员在重庆一同参加他们的婚礼,书法大家沈尹默做证婚人,柳亚子和郭沫若合诗 :

跃冶祥金飞郁凤,

舞阶干羽格黄苗。

芦笙今日调新调,

连理枝头瓜瓞标。

婚后几十年间,黄苗子和郁风声名日隆,夫妇书画合璧,被誉为中国艺术界的“双子星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