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部编版朗诵(致统编教材主编)

宿新市徐公店部编版朗诵(致统编教材主编)(1)

本学期使用的统编四年级下册第1课第2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1)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2)疏疏:稀疏。

(3)阴:树荫。

看到这首诗,有两点引起我的思考:

一是我们以前教了多少年的“树头花落未成阴”,为什么变成了“树头新绿未成阴”?也就是说我们以前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我与许多老师一样,一直都是相信教材的,相信教材都是对的,也都是按照教材去教的。

二是“新市徐公店”到底在哪里?网上一查,知道新市有另外的说法,是浙江北面。但教材上却标名是“湖南攸县”。

继续搜索,网上有不少信息说杨万里写这首诗的那一年根本没有到过湖南,他的老家是江西吉水。而江西吉水到湖南攸县,还要300多公里呢。

我知道,网上信息,很难相信的。

而教师教学用书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于是乎,我在京东上花了几百元买了《花红别样——杨万里传》(聂冷著,作家出版社,2014年7月版)、《杨万里选集》(周汝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版)、《杨万里集笺校》(十卷本,中华书局,2007年9月版)、《杨万里年谱》(于北山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7月版)、《诚斋内外杨万里》(王彦著,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2019年11月版)。

阅读这些书,我知道了:

1.《宿新市徐公店》写于1192年清明后。杨万里当时66岁(1127-1206)。

2.这几本书所选的诗全是“树头新绿未成阴”,看来以前教得“树头花落未成阴”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因为没有看到杨万里这首诗的真迹,没有宋刻版线装书,也就是说这首诗最初到底印成什么样的,这个第一手资料找不到。因为我是小学老师,没有办法进入中国古籍资源库查找。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会非常容易的得到第一手资料。我教苏教版近二十年,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的考证能力是相当厉害的。

3.从《杨万里年谱》中知道,1192年寒食(清明节的前两天,称为寒食)前一日从建康去上饶,途经安徽宣城、宁国、绩溪、祁门,然后入江西浮梁、乐平、弋阳、上饶。折返过安仁、鄱阳湖,经都昌、彭蠡,游庐山,抵江州。后循大江经彭泽、湖口、东流、舒州、池阳、铜陵、芜湖、和州各县境,舟归建康。很明显,这一路,没有去浙江北面,更没有去湖南攸县。这一路,历时两个多月,杨万里写了200多首诗,当然包括《宿新市徐公店》(二首,教材只选第一首)。这一年,他还去了哪里?八月十一日除知赣州,称疾不赴任。离建康返故里,九月十六日返抵故乡吉水南溪,自是不复出矣。

4.从《杨万里集笺校》第四卷,也就是《江东集》,即书的第1728-1729页发现明确告诉我们:

宿新市徐公店部编版朗诵(致统编教材主编)(2)

宿新市徐公店部编版朗诵(致统编教材主编)(3)

【笺证】新市徐公店,新市在当涂县东五十里,徐公店不详。

这套书应该很有影响力,而把这句话与杨万里1192年寒食节后那两个月去过的地方看,就非常吻合了。也就是说“新市应该在当涂县东五十里”,现在的当涂县隶属马鞍山市,宣城、芜湖,距其不远。

教材注释为“湖南攸县”,真的错了吗?因为我依据的是二手资料,也许教材主编有一手资料能证明这首诗写在湖南攸县。但愿这首诗中的新市是湖南攸县的,这样我们就没有疑问了。

也多么希望教材主编能够快速告诉我们,因为即将开学,真的不能给孩子讲错。

宿新市徐公店部编版朗诵(致统编教材主编)(4)

本学期使用的统编四年级下册第1课第2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1)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2)疏疏:稀疏。

(3)阴:树荫。

看到这首诗,有两点引起我的思考:

一是我们以前教了多少年的“树头花落未成阴”,为什么变成了“树头新绿未成阴”?也就是说我们以前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我与许多老师一样,一直都是相信教材的,相信教材都是对的,也都是按照教材去教的。

二是“新市徐公店”到底在哪里?网上一查,知道新市有另外的说法,是浙江北面。但教材上却标名是“湖南攸县”。

继续搜索,网上有不少信息说杨万里写这首诗的那一年根本没有到过湖南,他的老家是江西吉水。而江西吉水到湖南攸县,还要300多公里呢。

我知道,网上信息,很难相信的。

而教师教学用书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于是乎,我在京东上花了几百元买了《花红别样——杨万里传》(聂冷著,作家出版社,2014年7月版)、《杨万里选集》(周汝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版)、《杨万里集笺校》(十卷本,中华书局,2007年9月版)、《杨万里年谱》(于北山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7月版)、《诚斋内外杨万里》(王彦著,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2019年11月版)。

阅读这些书,我知道了:

1.《宿新市徐公店》写于1192年清明后。杨万里当时66岁(1127-1206)。

2.这几本书所选的诗全是“树头新绿未成阴”,看来以前教得“树头花落未成阴”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因为没有看到杨万里这首诗的真迹,没有宋刻版线装书,也就是说这首诗最初到底印成什么样的,这个第一手资料找不到。因为我是小学老师,没有办法进入中国古籍资源库查找。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会非常容易的得到第一手资料。我教苏教版近二十年,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的考证能力是相当厉害的。

3.从《杨万里年谱》中知道,1192年寒食(清明节的前两天,称为寒食)前一日从建康去上饶,途经安徽宣城、宁国、绩溪、祁门,然后入江西浮梁、乐平、弋阳、上饶。折返过安仁、鄱阳湖,经都昌、彭蠡,游庐山,抵江州。后循大江经彭泽、湖口、东流、舒州、池阳、铜陵、芜湖、和州各县境,舟归建康。很明显,这一路,没有去浙江北面,更没有去湖南攸县。这一路,历时两个多月,杨万里写了200多首诗,当然包括《宿新市徐公店》(二首,教材只选第一首)。这一年,他还去了哪里?八月十一日除知赣州,称疾不赴任。离建康返故里,九月十六日返抵故乡吉水南溪,自是不复出矣。

4.从《杨万里集笺校》第四卷,也就是《江东集》,即书的第1728-1729页发现明确告诉我们:

宿新市徐公店部编版朗诵(致统编教材主编)(5)

宿新市徐公店部编版朗诵(致统编教材主编)(6)

【笺证】新市徐公店,新市在当涂县东五十里,徐公店不详。

这套书应该很有影响力,而把这句话与杨万里1192年寒食节后那两个月去过的地方看,就非常吻合了。也就是说“新市应该在当涂县东五十里”,现在的当涂县隶属马鞍山市,宣城、芜湖,距其不远。

教材注释为“湖南攸县”,真的错了吗?因为我依据的是二手资料,也许教材主编有一手资料能证明这首诗写在湖南攸县。但愿这首诗中的新市是湖南攸县的,这样我们就没有疑问了。

也多么希望教材主编能够快速告诉我们,因为即将开学,真的不能给孩子讲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