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湘有关的诗句(自诩34)

史湘云是一个被许多人喜欢的女孩,她爱说爱笑,潇洒自由,直爽豪放,英豪阔达,霁月光风。人们都羡慕她“是真名士自风流",但是细究其来,她的三观并不算太正。

跟湘有关的诗句(自诩34)(1)

第七十六回,中秋之夜,史湘云和林黛玉二人到凹晶馆赏月,两个小姑娘在这月圆之夜,夜静之时,面对皓月清风,开始了畅谈,也可能环境太美,也可能倾诉需求,也许真的长大了,一向看黛玉不太顺眼的湘云对林黛玉竟也关心起来,不但劝林黛玉放开心胸,而且与林黛玉谈起心来:

湘云笑道:"怎得这会子坐上船吃酒倒好,这要是我家里这样,我就立刻坐船了。"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湘云笑道:"‘德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称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待遇,孝道不带你,我不能称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是大是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

跟湘有关的诗句(自诩34)(2)

从这一段话里,我们可以感知到林黛寄居贾府之后,正一点点由原先的自尊,孤傲,目无下尘,走向成稳重,宽容,大度,虽然仍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却不得不说,她成熟了。相比之下,史湘云虽然也成长了,仍然未曾脱去任性,霸道和自我的毛病。仍然有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一切都应该围绕着她转的思想。

跟湘有关的诗句(自诩34)(3)

且不说第二十二回,薛宝钗过生日,贾母定了一班小戏,其中有小戏子长得像黛玉,大家都看出来了,但是别人都不说,唯有湘云口无遮拦说了出来:"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时的失礼,也不说史湘云对向她使眼色的贾宝玉如何奚落宝玉,要宝玉把"没要紧的恶事散话歪话"说给"小性儿,行动爱恼"的黛玉去听,单说史湘云在薛宝钗的抱怨,就让我们知道史湘云性格中的缺陷:不知足。

薛宝钗对史湘云的帮助是很大的,不但为史湘云出谋划策,设计了菊花诗的诗题,还为史湘云请客捐献了螃蟹,后来史湘云更是住在了薛宝钗那里,认为薛宝钗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并且曾利用宝姐姐,打击林姐姐:

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走取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服你……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她怎么就不如你呢……

史湘云还曾经同袭人说,如果她有薛宝钗那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有了亲爹娘,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十全十美的宝姐姐,一旦稍微不如史湘云的意,史湘云也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宝姐姐发出怨言。

跟湘有关的诗句(自诩34)(4)

同样在第七十六回,中秋之夜,良辰美景,偏偏贾府中一众姐妹各自分散,只有湘云黛玉二人一起,湘云在安慰对月流泪的黛玉时不觉带出了对宝钗的情绪:

……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连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做了……

这里我们且不说宝钗到底为何回自己家,我们只说以薛宝钗对史湘云的付出,史湘云就不应该说这些话,第三十六回,薛宝钗在净云轩忘情,史湘云也曾因为薛宝钗待她厚道而为薛宝钗着想,把想取笑薛宝钗的林黛玉拉走。现在又因为薛宝钗回到自己家中,不能於史湘云联句作诗,就对薛宝钗抱怨不已,确实有点儿过分了。她只知道自己联句作诗需要薛宝钗,却不曾从薛宝钗的立场想一想,薛宝钗正在大观园住的好好的,为什么突然搬走,这说明在史湘云的心里,不管是谁,都比不上史湘云自己重要。也正因为如此,史湘云才感觉到她生命中有许多不遂心的事。

我相信史湘云是没有恶意的。但是仅仅因为没有恶意,就可以恣意妄为了嘛。史湘云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一切。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的感受。

跟湘有关的诗句(自诩34)(5)

当然,有什么说什么这样豪爽的性格本不算错,但是如果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考虑别人,这样的豪爽未免有点儿太自我。面对着史湘云的这种"得陇望蜀"的自我,不管是谁,都有可能在最后被史湘云嫌弃。毕竟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不可能时刻为史湘云活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