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制笔厂纯狼毫手工制作(祖传四代手工制笔)

状元制笔厂纯狼毫手工制作(祖传四代手工制笔)(1)

00:00

编者按: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功在千秋,利在当代”,意义非凡。即日起,省级非遗品牌张新发组织“非遗传承 有味发现”活动,走进湖南多姿多彩的非遗项目,深入了解非遗的过去、现在,关注非遗文化的未来,助力这些文化都活起来。

状元制笔厂纯狼毫手工制作(祖传四代手工制笔)(2)

【非遗传承 有味发现】

红网时刻记者 唐频辉 长沙报道

在湖南汨罗市川山坪镇有一块“清泉”石刻,是宋代朱熹所提。当时朱熹来到川山坪镇清泉村,见这边景致怡人,又发现这里纯手工制作的毛笔技艺精湛,便有了“足踏清泉溪,手提川山笔”信手题字的故事。

近日,张新发“非遗传承 有味发现”栏目组走进汨罗川山毛笔厂,一探笔里乾坤。

15岁随父学制毛笔 65岁成为传承人

汨罗市川山坪镇享有“笔乡”之称,从1954年长沙左家塘公山古墓出土的书写工具证实,早在战国时期,川山坪一带就有居民制作毛笔。据境内文物古迹清泉石刻,“清泉”二字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提。上世纪六十年代,川山成立了毛笔联厂,1975年组建川山毛笔总厂,现在变成了川山卢氏毛笔厂。

状元制笔厂纯狼毫手工制作(祖传四代手工制笔)(3)

卢存旭是汨罗市川山坪镇西北村人,15岁跟随父亲学习制作毛笔,他没有想到,50年后自己竟然掌舵川山毛笔厂,成为了这项技艺的传承人。为了让毛笔制作技艺后继有人,儿子卢创前几年辞职了,回来跟父亲学习制作毛笔。

状元制笔厂纯狼毫手工制作(祖传四代手工制笔)(4)

川山毛笔制作精巧,种类繁多,共有240个品种,以“圆,齐,尖,健”四大优点驰名。毛笔制作工序繁琐,大体上分为“水盆”和“干活”两部分。

虞文亮是卢存旭的师兄,50年前两个人一起学徒,虞师傅精通最关键的“水盆”工艺。选好的羊毛还要经过石灰水浸泡三天,这样可以退去上面的油脂,方便接下来的制作,也利于成笔后的书写。分拣、扯尾、碱洗,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复杂,南方制笔大部分都是干做,而川山毛笔的制作却离不开水。

这与百年张新发槟榔制作技艺非遗有筛、选、煮、晒、拣、烘、洗、撩、凉、卤、发、焖、刷、滚、切、分、挑、点、晾等61道工序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份非遗技艺都是工序复杂,需精心打磨而成。

祖传四代传承老手艺 川山毛笔书写千年历史

状元制笔厂纯狼毫手工制作(祖传四代手工制笔)(5)

清朝初期,虞含溪先生在北京开设笔店,川山毛笔就获得了“园转如意之灵,玉润珠圆之巧”的赞誉。目前,川山毛笔以汨竹,羊毛,狼毫,牛骨为原料,按构造用途,已发展出37类,240多个品种。

经过反复的作毛,齐毛,切毛,疏寸,毛才通顺整齐,制作要严格遵照传统方法。

虞文亮一手拿板子一手持刀片,从板子上挑出一层毛排整齐后,将笔胎放上,熟练一卷,一个笔头的雏形就出来了。

笔头做好以后,拿绳子穿起来,晒干水分。不同的毛做出来的笔头,软硬度不同。接下来就是“干做”的工序了。笔头要粘在笔杆上,称作斗笔,把笔头安装在一个斗型的部件内,斗笔需要力气也要手法。

状元制笔厂纯狼毫手工制作(祖传四代手工制笔)(6)

石花菜熬煮成浓浆,让笔尖蘸满吃饱,然后手捏成型,最后笔杆雕花刻字,一支毛笔就制成了。上个世纪以来随着钢笔、电脑打字等新型工具的应用,毛笔市场随之缩小。

状元制笔厂纯狼毫手工制作(祖传四代手工制笔)(7)

状元制笔厂纯狼毫手工制作(祖传四代手工制笔)(8)

如今还在坚持制笔的都是镇上的老师傅,镇上除了卢家人少有人愿意学习制作毛笔。但在这对父子看来,传承制笔技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与百年张新发槟榔制作技艺非遗一样,通过传承人的保护和创新,越来越多的民众可以继续欣赏非遗产品,感受非遗的魅力,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是传承人们肩负的使命与担当。

状元制笔厂纯狼毫手工制作(祖传四代手工制笔)(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