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

“谁不爱淳雅的粗犷、明朗的含蓄、透明的丰厚、浓艳的单纯,而这恰好是陈儒义的追求。他从渔村生活深层淘金,在京研修数年,师事北京画院名家王文芳与石齐,每日临池 ,磨练笔墨,熟读画论画史,宏中取精,升华新我,找到胶东渔村文化底蕴,倾注激情心血,丰富绘画语言,达到沉静刚健、婀娜浑润的风格,给故乡艺坛吹来清新海风与淳挚朴素的诗意。”

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学者、作家、艺术评论家柯文辉先生对画家陈儒义的一段评价。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1)

NO:001

请横过手机屏幕欣赏



海是原始的,海是新生的,海是灿烂斑斓的。静观苍海,坐视万船飞渡,畅怀千古潮汐,默视旭日涌现,明月照临,且看海的那番心景:有默然无语的宁静,亦有旭日初升的火热;有潮汐澎湃的激情,亦有明月照临的淡泊恬静。画家陈儒义出生是真正的渔民之子,美丽的大海和家乡对他来说刻骨铭心,更是他的所爱,他在作品中讴歌渔岛的美丽,讴歌渔民的质朴,还有大海的无涯。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2)

NO:002




渔船曾载着期待,载过收获;它也曾载着幻想,载过幸福。他的画作,哪一艘艘渔船,不是寒江独钓的一叶扁舟,而是刻画了古朴憨厚的一付身骨,画作中,可以感觉到渔船在航海过程中与风暴的较量,与恶浪的搏击,隐约体现出修补好的创伤,这正是渔民们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精神,这些画作就是对渔民们的赞歌。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3)

NO:003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4)

NO:004




家是温馨的港湾,容纳漂泊的灵魂;家是如伞的大树,遮挡酷夏的骄阳;家是清凉的雨丝,拂去疲惫的征尘;家是永远的牵挂,珍藏幸福的存根。他画作中哪屹立不倒的石头房,就是渔民的家,房子不是秋山疏林中的点缀,而是生他养他,住过几十年的老屋,典型海边渔港渔民住所。画作中房子非常独特,房顶上苫着厚厚的海草,两头高高耸起;这些房子扎根在岩石,紧靠海水,任海浪在脚下冲刷而屹然不动。这是敢于与大海抗衡的战士、斗士,这正是渔民的气魄和精神。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5)

NO:005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6)

NO:006




鱼是财富的象征,也是渔民们的希望。画作中三五成群的渔,有的翘着瓶子口似的嘴,吞吃着,扑甩着,有的俯冲有的下潜,动态十足,憨态可掬。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7)

NO:007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8)

NO:008




画家陈儒义的作品挥洒着大写意笔墨,倾泼着凝重辉宏的色彩,画得洒脱,造境寄情,体现着对家乡、对大海的一片赤诚,观赏者观之也心花怒放……



更多作品欣赏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9)

NO:009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10)

NO:010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11)

NO:011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12)

NO:012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13)

NO:013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14)

NO:014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15)

NO:015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16)

NO:016




画家介绍


海上的渔民,渔民的儿子大海的画家(17)

陈儒义,笔名老安,号赤山安翁、赤山渔民,斋号醉海斋,生于山东荣成,先后受教于吴冠中、卢沉先生。90年代入北京画院深造,师从王文芳、石齐先生。擅画山水、海鱼系列。近十多年来,他以胶东渔村、渔船、渔网、渔具等物象为载体,以“大视觉”的绘画语言,深入挖掘胶东“海文化”的人文内涵,以期唤起观众温馨的历史记忆,获取一种新的审美体验。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员,河北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导师,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

1977年入选中国美协《首届全国农民画展》。

2000年中国美协《世纪、中国风情画展》。

2002年中国美协《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60周年全国大展》2件。

2006年中国美协《纪念李苦禅艺术馆开馆、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2006年中国美协《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2006年中国美协《2006年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2007年中国美协《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全国首届“草原情”中国画作品提名展》获优秀奖。

2009年中国美协《第五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