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章最好的电影(从王子变青蛙到第二次也很美)

陈铭章有400万微博粉丝。当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提起这一茬,他笑称:“如果没猜错,很可能我是电视剧导演里面粉丝最多的。”


陈铭章最好的电影(从王子变青蛙到第二次也很美)(1)


他的置顶微博是入行以来的作品盘点。从早期拍的台湾偶像剧《命中注定我爱你》、《放羊的星星》、《王子变青蛙》、《爱情魔发师》,到大陆都市剧《杜拉拉升职记》、《遇见王沥川》、《克拉恋人》……评论区很多粉丝表示自己全都看过,而更多的路人会惊讶于“原来XX剧也是你导的!”


陈铭章最好的电影(从王子变青蛙到第二次也很美)(2)


这条微博正文里说:“可不可以证明一句话:大家的青春历史中都曾经有过一个《陈铭章》……”


陈铭章最好的电影(从王子变青蛙到第二次也很美)(3)


对电视剧观众来说,台湾偶像剧的确已经属于青春过往的那一部分回忆;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对台湾偶像剧驾轻就熟的资深导演,早已顺畅地将自己的战场转移到大陆都市剧市场,在台偶已成历史的日子里,仍然拍出了一批水花不小的大陆都市剧。


陈铭章的最新作品《第二次也很美》由王子文、张鲁一两位实力派演员主演,讲的是家庭主妇离婚后职业成长、再遇爱情的故事——这听起来是非常本土化的电视剧剧情,收视率持续领先。但如果不去查职员表,普通观众很难想到是出自陈铭章之手。


陈铭章本人并没有感受到某个明确的转型节点,他把自己作品题材变化的原因归结为上了年纪后的自然选择。在他看来,自己拍的仍然属于广义上的偶像剧——没那么现实和严肃,带着理想化的甜。只不过它们是成年人看的偶像剧,故事主人公更成熟、剧情也相对更合乎逻辑。


“我一直觉得大人有看这种偶像剧的需求,但是因为市场上偶像剧都太低龄,所以他们才转过去看韩剧。”拍成年人也能看的偶像剧——这或许正是陈铭章未曾止步于观众的“青春回忆”的原因。


陈铭章最好的电影(从王子变青蛙到第二次也很美)(4)

《第二次也很美》:

站在偶像与现实的中点上


陈铭章每年会陆续收到20多个项目的邀请。因为早年有不少台湾偶像剧成名作,所以找来的项目大多是主打年轻观众的偶像剧类型。


当《第二次也很美》的出品方腾讯影业找到他时,陈铭章一下子就看中了这个题材:“男女主人公都带着小孩,我对这个年龄段的故事比较兴趣,但这种案子找我的比较少,我当然要立刻把握住。”


陈铭章最好的电影(从王子变青蛙到第二次也很美)(5)


《第二次也很美》的确涵盖了许多来自于现实生活的社会话题:女主角安安大学毕业就结婚,她说母亲那辈人的观念是“比别人早就是比别人好”。作为一个社会经验严重缺失的家庭主妇,安安在经历了离婚危机后被迫进入社会、自我成长。


在安安前夫俞非凡的助理眼中,刚毕业就结婚的安安值得羡慕,“年纪轻轻就把女人该做的事都做了”,以后和儿子走出去都像姐弟;在俞非凡看来,专业能力优秀的安安毕业后就在家带孩子,却是对人生的荒废。


陈铭章最好的电影(从王子变青蛙到第二次也很美)(6)


而当俞非凡的离婚律师质问安安没有经济收入却大手大脚花钱时,安安反驳道家庭主妇的支出包括了家庭中的大部分必要消费——这些来自不同角色的言论,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观点集合,而不是一个简单粗暴的“正确”结论。


除了当下最热门的女性话题,《第二次也很美》还涉及到了版权保护的话题。


安安重拾漫画本行,遭遇了作品被抢注的危机;同样从事漫画行业的俞非凡始终倡导重视版权,并与身为律师的男主角许朗合作开展版权保护业务——相比许多都市剧中职业沦为背景板和耍帅工具,版权保护和《第二次也很美》剧情的结合算是紧密而贴近现实的了。


但从小娱自身的观剧体验来看,这些相对深刻和现实的亮点至少需要看上八九集才能发现。在前几集里,安安开车追尾许朗的车,两人不打不相识;因为看错了房卡上的数字,安安错进了许朗的房间,两人意外共处一室……这些都是言情剧里最常见的欢喜冤家套路,很容易让人先入为主地认为这又是一部只会无脑谈恋爱的剧。


陈铭章最好的电影(从王子变青蛙到第二次也很美)(7)


陈铭章自己对此的描述是,“内核可以是一个严肃的主题,但拍法是偶像剧式的。要用糖衣把严肃的主题包裹起来,让大家都很容易下咽。”他承认这层糖衣有可能会“劝退”一些本来会喜欢作品中那部分现实性的观众,但这种流失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一个产品是可以一网打尽的。”


陈铭章最好的电影(从王子变青蛙到第二次也很美)(8)


不过在剧中,也时常会出现对这些套路的“官方吐槽”。安安一边看电视剧一边吐槽人设,“女主得得瑟瑟生活不能自理,男主怼天怼地怼空气”;约许朗吃饭的时候,她说两人每次约饭总有意外,“都是偶像剧老梗”。陈铭章笑道,“拍过那么多偶像剧,我也做一番检讨啦。”在他看来,其实韩剧日剧也不乏这种套路,在套路中找到新意才是创作者的任务。


陈铭章最好的电影(从王子变青蛙到第二次也很美)(9)

当偶像剧沦为儿童剧,

成年人依然需要偶像剧


《第二次也很美》讲家庭主妇离婚后的自我成长,听起来是很“前半生”的故事。陈铭章说,“我听说过《我的前半生》,知道这是好作品,但我自己没有看过。”


陈铭章喜欢看“刺激”的《甄嬛传》和“精致”的《琅琊榜》,却很少看内地现代题材的电视剧。他的观剧口味和导演风格一脉相承:“不喜欢太严肃的东西,不想看得很累。”在他看来,很多优秀的内地现代剧都太「严肃」了。


这与他对电视剧这种体裁本身的认识有关。“我从来不认为电视剧是艺术品,我觉得电视剧就是商品。你想三个月电影拍一集,我三个月要拍40集。能做什么艺术?我尽量在过程中让它赏心悦目,让观众有所获得、能够愉快,我觉得就是特别了不起的功德。”


陈铭章最好的电影(从王子变青蛙到第二次也很美)(10)


陈铭章给自己作品的定位是“成年人也能看的偶像剧”。其中“偶像剧”是提供愉悦的,而“成年人”这个限定词则包含了对故事题材和逻辑的基本要求。


“现在偶像剧这三个字都有点变成贬义词了,好像只要是年轻人演的就叫偶像剧,但是在我眼里不是的。”


偶像剧男主角才20几岁就随随便便当总裁,陈铭章认为这是故事缺乏逻辑的体现,“那些东西基本上就是给小孩看,我觉得是儿童剧;而成年人需要的是他们关心的课题以及通顺的逻辑。”


陈铭章最好的电影(从王子变青蛙到第二次也很美)(11)


所谓成年人关心的课题,或许就包括《第二次也很美》里家庭主妇的职场成长,包括《人间至味是清欢》里70后大叔与80后白领的爱情,也包括《漂洋过海来看你》里男下属与女上司的相爱相杀——无论是故事中的角色设定,还是王子文、张鲁一、佟大为、朱亚文、王丽坤这些演员,在年龄上都比传统偶像剧都更加成熟。


而生长在台湾、很少看内地现代剧,似乎没有给陈铭章拍这些更接地气的故事造成什么障碍。这一方面是因为电视剧拍摄忠实于剧本,陈铭章赋予作品的主要是爱情喜剧式的包装;另外一方面,这与陈铭章坚持的“电视剧商品论”有关。


2009年第一次来大陆拍《杜拉拉升职记》时,有记者问陈铭章,既没有当过上班族、也没有在上海生活过,怎么拍上海的上班族?他当时的回答是,“我要拍的是全世界都能看、没当过上班族的人也能看懂的东西。”


陈铭章认为《杜拉拉升职记》最终成绩很好,正是因为他没有因为钻研某些东西而观众拒之门外。他的“未曾经历”,恰恰帮助他摒弃了创作者的傲慢,和观众站在了同一条线上。


这种不傲慢的姿态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也延续到了拍摄工作之外的生活中。


陈铭章每条微博的“沙发”都会被翻牌,置顶微博里甚至有几十条评论都得到了他的回复,哪怕只是几个“心”或是“玫瑰花”的表情。


他把这件事形容得很简单,“因为她们关心我,我就关心她们。我举手之劳,她们会很开心。”他认得评论区的很多ID昵称,“很多女生我没看过她们本人长怎样,但是我都知道谁是谁。”


多年以来粉丝的这种伴随状态,某种程度上鼓励了他选择更高年龄层的故事去拍:“我现在开始拍主人公有小孩的,因为她们(粉丝)也有小孩;我开始拍《第二次也很美》,因为她们可能也在经历着她们的第二次。”


陈铭章最好的电影(从王子变青蛙到第二次也很美)(12)


在那些粉丝的评论中,总有人说《遇见王沥川》以后再也看不进去其他电视剧。小娱问陈铭章,过去的这些代表作会不会给现在的作品带来压力?


他的心态很放松,“每个戏都有它自己的命,包括你播的时间、平台,你的对手是谁。”他形容正在热播的《第二次也很美》是一部“自己看得上的作品”——作为一个商业导演,能拍出自己「看得上」的作品就已经是一件好事。


陈铭章最好的电影(从王子变青蛙到第二次也很美)(13)


陈铭章非常「看得上」的作品还有粉丝念念不忘的《遇见王沥川》、大家的“童年回忆”《命中注定我爱你》。就在去年,他还把《命中注定我爱你》翻出来再看了几集,依然觉得很好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