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烈士陵园图(红色游记之二十一)

在井冈山市火车站下车后,我坐进一辆出租车前往井冈山景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井冈山烈士陵园图?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井冈山烈士陵园图(红色游记之二十一)

井冈山烈士陵园图

在井冈山市火车站下车后,我坐进一辆出租车前往井冈山景区。

路上,我向司机师傅询问井冈山的景点情况。他很热心地给我介绍说:你先到茨坪镇住下,那里的北山有烈士陵园,镇内还有纪念馆、毛主席旧居等好多红色旧址呢。于是,我们到达茨坪镇先安排入住旅馆,随后,我就独自直奔茨坪北山,去拜谒那里的井冈山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在茨坪镇最北面的一座小山上,依山而建在北岩峰上。

来到山脚下,仰看山顶的陵园,就可以看到山顶巍峨耸立的铜碑像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沿着两边是桂花与翠竹掩映的台阶路,我缓缓拾级而上。有两组台阶直达陵园大门,第一组有49级,第二级有60级。后来听介绍知道,那分别象征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烈士陵园是在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10月建成的。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的横式牌坊园门,雄浑庄重。

园内松柏苍翠,建筑庄重恢宏。

走过一片平台后,来到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一排大字是彭真题写的。

我缓步进入纪念堂,环顾大厅。六面墙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烈士的名字。

在纪念堂大厅正中,安放着一块汉白玉的无字碑,它寄托着人们对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同时,它也默默向人们述说着当年井冈山斗争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

沿墙摆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显得庄严肃穆。

在毛泽东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汉白玉墙壁下,有一队穿戴着红军服装的游客在面对着党旗庄严宣誓!

我不仅受到感染,也静静地伫立旁边,低头默哀。

据介绍,自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整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有48000多名红军将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可是,在建烈士陵园之初,根据记载和一些当年战士的回忆,最终只有15744名烈士被刻上了姓名,还有更多的烈士无从考证。

照片墙上一幅幅年轻英俊的容颜,深深地震撼着参观者的心灵。青山一旦埋忠骨,史册千秋注英名。烈士们身躯虽已长眠地下,但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存人间。烈士们用鲜血浇灌了革命胜利之花,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树立起一代风范,永远值得后人颂扬和学习。

走出纪念堂,登上山顶,就看见了高耸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它是金灿灿燃烧的火炬,象征着生命的永恒。

纪念碑两边的雕像很悲壮。左边是祖孙二人,孩子手持红缨枪,他们紧闭双唇,凝眉远望。右边是夫妻相送。

我看着雕像,心里很悲凉。也许,他们的亲人正在前方打仗;也许,已经牺牲;也许,多少年后亲人等回来了,也许永远等不回来了。

在纪念碑的后面树林里,是一片井冈山雕塑园。据介绍这是1987年10月兴建的,是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人物群像为题材的雕塑园。雕塑园园标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肖克上将题写。

园内塑造了十九尊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共井冈山前委、红四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的主要领导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谭震林、贺子珍等人的光辉形象。

我轻轻迈步,生怕踩翻了脚下的碎石,弄出声响,打扰了这些英灵。

我在一尊尊塑像前伫立,注目,回顾。

四周无声无息,只有我的思绪在倾听先烈们的心声。

2014年5月7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