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集团架构(武汉40年风云看民营)

武汉:40年风云看民营

题记:武汉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先行者,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开放政策、富民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武汉的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武汉民营经济的发展分为三个主要时期:1978年-1987年为武汉民营经济的恢复期;1987年-2002年为武汉民营经济的发展期;2002年至今为武汉民营经济的繁荣期。纵观武汉民营经济40年的发展,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商联、统战部配合默契、服务周到,武汉民营企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涌现了如卓尔集团、当代集团这样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探寻武汉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演变的过程,将为今后武汉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提供思路。

二、卓尔企业的建立

卓尔集团架构(武汉40年风云看民营)(1)

阎志:我是在1996年12月创办的第一家公司,我们当时注册的名字叫武汉卓尔市场传播有限公司。为什么创办这家公司呢?因为我有过在《市场时报》做编辑记者的经历。《市场时报》是商业部门的报纸,对商业、对企业、对市场、对品牌关注比较多,报道得比较多。我在一线报道商业企业,和一些在武汉做市场的外地品牌都有接触。当我想要创业的时候,我首先想到选择自己最熟悉,投资成本也最低的项目来做。我决定先做一个广告公司,成本不高,有了一支笔,如果再招一两个人,有两张桌子,就可以开门营业。基于这样的考虑,我的创业就从广告公司做起了。那时候,广告传播的形式主要是通过报纸媒体,我们从最早期简单的广告宣传做起,再到做品牌策划,两年左右就在湖北广告界完全站稳脚跟了。后来我们抓住了VCD行业爆发的机遇,为行业品牌做策划、做宣传,又通过VCD行业进入了家电电子行业,成为当时众多热门大品牌的广告服务商,最初是夏新、新科、万利达,后来服务长虹、海信、海尔、小天鹅这些品牌。我记得1999年左右,我们就和像白云边这样的一些本土品牌展开了深度的合作,有的是做全面代理,有的做总体全案的策划,市场反应也很不错。

卓尔集团架构(武汉40年风云看民营)(2)

在做广告公司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不管你做得多好,你都还是置身于一个求了甲方还求乙方的行业。你既要服务好甲方客户,又要和媒体沟通好,在拿到好版面的同时价格还要尽量便宜。我认为当时这样做广告其实就只是一个中间业务,这种模式很难长期持续。而且湖北市场没有大品牌、大媒体做依托,我们作为中间商虽然有一些收益和发展,但是也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局限性,市场空间终究有限,我们所能提供的服务缺乏成长性,所以我决定转做实业。从1998年到2001年,我们一直在进行各种实业方面的尝试,做过清洁卫生产品、做过酒,这一轮创业最后的结果是,我们抱有很大希望的、认为在品牌方面会有优势的消费品最终没有做成,我们没抱太大希望做的原料工业如纺织业相反还做得像个样子。2002年左右,我们就正式涉足纺织产业,一直做到现在。依托纺织产业,我们的企业已经有一只脚踏进了实业。到2005年实业方面就有了一定的规模。

那个时候我们仍然是一个很年轻的企业,我们发现做企业还是需要有利润支持,有利润支持才能够支撑你更大的梦想。纺织是一个利润率很低的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我们确实要坚持做下去,但是如果只做这一件事情,就不利于我们企业更健康地成长,我们还有更大的理想。这个时候我们又回过头来关注武汉市场,我们接触了长虹、步步高等品牌商,发现这些品牌有在武汉当地成立分公司或者华中管理中心,或者营销分部的需求,他们的展厅、办公室、仓库都需要位置。于是我告诉他们,我如果做一个园区,给你们每家做一栋楼,你们将展厅、办公室、宿舍甚至仓库都放进去,你们觉得怎么样?几位客户对我的想法给予了很好的反馈。这样,我在2005年就提出要建一个企业社区。我抱着这个方案在武汉到处找位置,我印象中找了七个区,其中谈得最多的是东西湖区,但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签下来。于是我们就想地理位置再偏一点的地方应该有可能,就找到了盘龙城开发区。那时候到盘龙城只有一条岱黄公路,公路上还有收费站,从后湖过去的路还没修整,都是破烂不堪的小路,两边都是农家菜,而且到盘龙城的路上几乎一个项目都没有。于是我就写个项目报告,找到当时的市委统战部部长刘彩木同志,彩木部长在报告上签了意见,签给了黄陂区时任书记、区长。当时的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刘汉民亲自领着我到黄陂区委区政府,区里主要负责领导亲自接待了我们,对我们的方案非常认同,应该说是黄陂区张开热情的双手接纳了我们。2005年5月左右我们就签约了,到2005年的8月16日,卓尔优势企业总部基地,推广名叫“第一企业社区”顺利开工了。

2006年,当时的盘龙城地区,也称之为黄陂南部经济带是一个交通资源密集围合的区域,它距离天河机场20分钟车程,距离武汉火车站和汉口火车站15到20分钟车程,距离武汉三环5分钟,到武汉外环也只要5分钟,再加上那个时候正在论证建设横店火车编组站,距离阳逻深水港也只有半小时以内车程,这样一个区域,我们应该看到它的价值。这个地方最适合建设新的商品批发基地,或者说现代物流的集散地。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我们在2006年9月提出了在黄陂南部发展商贸物流的构想,并得到了黄陂区委区政府的回应。2006年的9月23日我们举行了第一次论证会,在这个论证会上首次提出在汉口北部打造市场集群,这应该说是首次提出汉口北的概念。2007年我们得到了各界积极的反应,汉口北项目建设得到了有效的推进。2016年,国家八部委发文将我们这个项目——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定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项目,中西部区域仅我们一家,这代表着在国家层面、政策层面对汉口北的完全认同,直到现在,汉口北发展势头仍然很好。2011年的7月13日,我们卓尔发展(现在叫卓尔智联)就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了。从卓尔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应该说没有湖北这些年稳定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局面,就没有汉口北,也就没有我们卓尔很好的发展。这是我的一句心里话。

卓尔集团架构(武汉40年风云看民营)(3)

汉口北鸟瞰图

袁堃(25)作为时任黄陂区委书记、区长,谈到了对阎志卓尔集团的支持,他说:

黄陂号称湖北的“温州”,能人很多,能工巧匠不少,但是外流很严重,因为穷山恶水,人们不愿意待在这。我们发展民营经济这一块,首先还是沿着南北经济带发展,因为它离武汉最近,交通最方便,实际上真正起步的是从盘龙城开发区起步的,当时盘龙城开发区也是省级开发区,聚集了一些民营企业,但是规模都不大,蛮多企业进去了以后基本上都放着不动了,因为环境不配套。我们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修路,另一件事呢是我们下决心把收费站往北边延伸了1.5公里,就是把整个盘龙城南部经济区域解放了,不收费了,这样招商引资就有吸引力了。

当时我们在盘龙城也是腾笼换鸟,用优质资源和政策把一些好的企业集聚起来,包括在全国也有影响力的浙江精工集团搞的轻钢结构的企业,就在我们手上引进了,那时候我们给它很优惠的政策,它也属于民营经济。然后像阎志他们这一排的,坦率说那个时候规模都不大,阎志最早就是在盘龙城开始发展的。当时我们有一块别人手上200多亩的闲置土地,阎志刚好找到黄陂,想做项目,于是他就接了这块地。实事求是地说,当时我们信心并不足,但是我也招不到更好的企业进来,他的方案也打动了我们,我们是带着一种试探的心理,200亩地让他接盘,结果他非常务实,很具有战略思维,他以这200多亩地为起点,在这个地区规划了一个企业总部,或者叫第一企业社区。黄陂那个时候大的企业并不多,连基础都没有,搞企业总部蛮多人都不相信,你阎志能搞企业总部吗?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很支持他,因为我们招商引资,对外要有影响力,也要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思路,我也希望借助他的这个总部经济来推动整个南部经济带的发展,所以我们在黄陂搞了一次总部经济高峰论坛,就是卓尔负责筹备,我们出面,这个论坛应该来说召开的比较成功。

卓尔集团架构(武汉40年风云看民营)(4)

2021年3月卓尔智城40亿摘地黄陂拟建6万座的专业足球场卓尔空港国际体育中心效果图

总部经济做起来之后,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就是准备向汉口北迈进——当时这里还不叫汉口北,就是滠口一带,搞大型的批发市场,我们支持主要的因素是看中这个地方的交通。大物流、大交通、大配套太好了,我们觉得是个金三角,所以搞大物流配套绝对没有问题。我们当时规划是10个大型综合的批发市场,就是从吃喝玩乐各个方面进行配置,阎志的汉口北小商品市场只是其中一个市场。现在看来真正成功的是哪个呢?阎志算成功的,金马家居也算成功的。

历史链接:

本月28日,黄陂县正式挂牌撤县建区。回顾黄陂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人们面前:个体私人经济迅速崛起,为黄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黄陂人多田少,能工巧匠多,农民务工经商相沿成习,素有“无陂不成镇”之说。近年来,黄陂县委、县政府先后颁发发展个体私人经济10多个专门文件,鲜明提出“民营兴县”口号。县乡镇(场)均成立个私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各部门层层建立扶持民营经济领导责任制,实行目标考核,让民营业主放心、放手、放胆发展。

宽松的外部环境,使黄陂成为民营经济迅速壮大的一方沃土。1992年到1998年,全县民营经济产值年均增长60%以上。目前,黄陂民营企业共44196家,其中个体私营企业经营户41723户。

大批走南闯北的能工巧匠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并具备较丰富市场经验后,携巨资回乡“挥金入土”,开发山水资源。在汉创办华云大酒店的张明云,投资800多万元在土庙兴建万头猪场;在汉从事农业科技推广致富后的徐小铁,投资2000万元在家乡罗汉镇创办徐洲高科技农业园。全县从事农业开发的个体私营企业达350多家,租赁荒山、水田、水面3.3万多亩。

不再停留在“小打小闹”的作坊式经营,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个体私营大户涌现出来。目前全县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大户达350多户,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大户有150多户,“武汉源泰铝业公司”、“湖北神箭汽车公司”、“武汉市哥特石膏模具公司”等企业注册资金超过千万元。

民营经济有力推动了黄陂经济的发展。1998年,全县民营经济产值占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的81%,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64.8%;民营企业年工商税收达到3919.2万元,占全县工商税收总额的46.4%,缴纳工商管理费500万元。

不少民营企业通过承包、租赁、参股、兼并、购买等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亏困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不仅壮大了自身,也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推动着国有、集体亏困企业的解困步伐。甘棠镇高家河锣厂和荣华公司通过对原有集体企业实行公有民营,年创利税分别达60万元和100万元。

民营经济还为缓解黄陂就业压力立下功劳。目前,个体私营企业共吸纳安置农村富余劳力22万人,占农村劳力总数的53%,吸纳外地民工3万多人,安置城市下岗职工近万人。不少大中专生、职校生在这些企业找到了用武之地。(26)

编撰人:欧阳思萌

[25]袁堃:原黄陂区委书记、区长,武汉市人大秘书长,现任地产集团董事长,2019年6月20日口述。

[26]《黄陂“民营战略”结硕果》,长江日报,1999.03.30

卓尔集团架构(武汉40年风云看民营)(5)

本文来源:《武汉改革开放口述实录(二)》,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

*图文照片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