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广播电视台记者孟虹男化身)

“观众朋友们,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长春市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现在是下午5点,随着最后一名患者走出舱门,各医疗队也完成救治任务,这代表着这座方舱医院从即日起正式休舱……”这是一条令很多长春人感到振奋和喜悦的新闻,而对于正在播报的这位出镜记者来说,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我曾采访过很多关于抗击疫情的相关报道,而且也曾亲身参与其中,能够看到并宣传长春这座美丽的城市越来越向好的状况,我心里满满的高兴。”说这话的是来自吉林广播电视台《第1报道》栏目组的记者孟虹男,曾当过兵的她,褪下戎装却不改军人本色,无论是作为一线记者,还是化身“大白”下沉基层为社区服务,她都始终冲锋在前。

(吉林广播电视台记者孟虹男化身)(1)

早在3月初疫情突发时刻,吉林广播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按要求统计能够驻台留守采访的记者,《第1报道》栏目组记者孟虹男主动请战报名。随后,孟虹男便坚守在采访第一线,参与了报道联防联控举措、记录抗疫感人故事、记录方舱隔离医院的建设等诸多工作。在圆满完成持续近半月的工作后,孟虹男回到家中进行封闭休整。刚刚隔离完毕,闲不住的她又主动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者工作,还担任了小区临时党支部副书记。

(吉林广播电视台记者孟虹男化身)(2)

化身“大白”的孟虹男每天为居民发放试剂盒,做核酸检测的扫码工作,并为居民搬运、发放物资。就在当志愿者的第二天,工作了一天的她刚要休息片刻,蔬菜包到了,一整天没吃饭没喝水的她又与其他志愿者们一同从大货车上卸下1000箱蔬菜。搬运过程中有人发现她是女孩,说太沉了,让她别干了,她却透过雾气朦胧的面罩,坚定地笑着说:“没事,我可以!”

孟虹男所在小区内曾有一栋楼出现了阳性患者,该楼栋立即变成了封控楼栋,但每天仍需要志愿者上门入户发试剂盒和做核酸。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孟虹男丝毫没有犹豫:“没事,我去!”于是封控的14天里,她一直为封控楼居民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大家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谁家缺什么少什么,她都主动拿出自己家的东西送给邻居,有时她还变身为“知心朋友”“贴心家人”,为因疫情而产生心情波动的居民进行心理疏导,那栋楼里的居民都给这个有双美丽大眼睛的可爱“大白”点赞。

在一次扫码过程中,孟虹男发现一户居民家里只有一个14岁的男孩。得知这一情况后,她立即与孩子家长联系,表示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她,吃饭有困难的话也可以每天做好给男孩送去,孩子的妈妈非常感谢。而且在这段忙碌的志愿期间,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用手机记录着疫情期间小区的生活情况,第一时间通过节目向大家传达。就在疫情得到缓解,小区解封后,她又立刻回到了工作的岗位上,继续冲在一线。

“90后”的孟虹男从退伍后就开始从事记者工作,现在已经整整7年了。从正式成为一名记者的那一天起,她就在部门的现场报道组,每次有现场报道,她都积极响应。她曾参加过2020年吉林省台风“美莎克”等迎战冰冻雨雪恶劣天气重大自然灾害的直播采访报道任务,在2021年公安部开展的“团圆行动”中跟随吉林省公安厅到全国各地记录失散家庭重逢的画面十余次。2016年5月,正在准备直播的她看到了一位老人被倒下的限高杆撞倒,她立即上前为老人捂住伤口,陪老人说话直到救护车到来,这一刻被路人记录了下来,也就是这件事,大家都称她为“最美女记者”。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年三十刚值完最后一班岗的她,大年初二就回到工作岗位,送走了吉林省支援武汉的第一批医疗队,之后又多次深入到定点医院、社区等地进行直播报道,第一时间将大家“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通过手中的话筒向公众进行传递。

孟虹男说自己始终记得,她曾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党员,这些都是让她冲在第一线的动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感人故事被公众了解,我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给大家希望和信心!”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璐

编辑:于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