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馆陶县城(历史上的馆陶县)

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邯郸市馆陶县,在历史上曾有多个县城。不过因为近代的区划调整,馆陶县两座老县城归属到了山东省冠县,那么历史上馆陶县为何迁县城,两座老城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归属到了山东呢?今天我们就带您了解一下。

【为避水患,馆陶县城被迫迁移】

馆陶县始置于西汉时期,因城邑西北七里有陶丘,又有馆驿在其侧,因而得名为“馆陶”。一般认为,馆陶县最初的县城在今天的东古城镇。但是北宋年间,因为黄河改道,让这里陷入了连年水灾的困境。

2003年的馆陶县城(历史上的馆陶县)(1)

今天的馆陶县|图自馆陶县委宣传部

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7年),黄河河水冲毁澶州的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府,经聊城西到今天的河北青县境内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这次事件被称为“黄河北流”。12年后,黄河在商胡埽下游的南乐县一带分流,河水经朝城、馆陶、乐陵、无棣等县入海,这次事件被称为“黄河东流”。

馆陶县恰好就处在北流、东流河道的中间位置。汹涌的河水时常会冲垮过窄的河道形成洪灾。根据《馆陶县水利志》的相关记录,从公元1048年开始,在短短8年时间内,馆陶四次遭遇水灾,这让百姓们苦不堪言。

2003年的馆陶县城(历史上的馆陶县)(2)

《宋史.河渠志》记录,水官李立之就曾建议,将宗城(今邢台市广宗县)、南乐、馆陶、魏县、瀛洲景城镇(今河间市景城镇),这几个处在大堤沿岸的县城迁到远离大堤,更为高畅的地方。

想法很好,馆陶县也一度迁到了地势更高的高囤村临时办公,但是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问题。直到北宋末年,因为黄河的再次改道才改变了现状。

2003年的馆陶县城(历史上的馆陶县)(3)

北宋末年,骁勇善战的女真人南下攻宋。公元1128年,杜充镇守大名府。面对完颜宗望率领的铁骑,这位将领不敢交战。他下令掘开黄河大堤,让河水自泗水入淮河,希望以河水来抵挡金兵。但是,汹涌的河水让淮河下游成了一片汪洋泽国,数百万百姓无家可归,因洪水而死的百姓超过了20万。

2003年的馆陶县城(历史上的馆陶县)(4)

不过,这次黄河改道,也让饱受水患的河北、山东地区得到了一点缓冲时间。而馆陶县的县城也在这个时间段从今天的东古城镇迁到了位置更靠北的北馆陶镇。有学者研究证明,这次迁址时间是公元1130年。之后的800多年时间里,馆陶县城一直留在了北馆陶镇,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为发展经济,县城进行二次迁移】

馆陶县第一次迁县城是为了避开水患。第二次迁县城则是为了经济发展。

2003年的馆陶县城(历史上的馆陶县)(5)

东古城镇和馆陶县的相对位置

到了1955年时,恢复社会经济发展成了馆陶县的当务之急,而原来北馆陶镇,因为战争破坏和大运河运输地位的下降,已经沦为一个普通的市镇。因为累年战争影响,老城墙也早已残破不堪。于是,馆陶县做出了迁县城的决定,他们最终选择了位置偏南且有良好基础的南馆陶镇。

因为当年县城迁址没有留下足够多的文件资料,所以我们只能对个中原因进行一下推测。综合来说,馆陶县之所以选南馆陶镇作为新县城,大概有四个原因。

2003年的馆陶县城(历史上的馆陶县)(6)

北馆陶镇和馆陶县的相对位置

第一点,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打算修建从邯郸到济南的铁路,但这条铁路因故搁浅,而留下的路基成了沟通东西的交通干道。这条路就恰好经过了南馆陶镇。

第二点,南馆陶镇文化气息浓厚,军阀将领王占元、水利专家王化云都出生于此。

2003年的馆陶县城(历史上的馆陶县)(7)

王化云

第三点原因是,馆陶镇附近有连通河北山东两省的七一大桥。当年冀南的部队南下行经馆陶县,冀南专署和馆陶县军民奋战七昼夜,建成了这座可载重12吨的浮桥。到了1949年7月时,大桥已经是木排钢梁桥,因竣工于七月,所以得名为“七一大桥”。

第四点原因是,南馆陶镇商业基础好,而且还有设立行政机构的历史。这里在古代就是水陆货运码头,早在元代就已经有驿站。明清时代,南馆陶镇是漕粮的中转站,朝廷在这儿设有征税机关。

2003年的馆陶县城(历史上的馆陶县)(8)

因为商业发达,南馆陶镇还曾有过山西会馆。山西商人经营的杂货铺、铁器店和布行、钱庄一字排开,在运河沿岸蔚为壮观。

地处南北交通要道而且又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由此馆陶镇成了新县城的不二选择。1955年3月,馆陶县的党政机关正式迁到了南馆陶镇办公。在此之前,县里的剧院和中学已经在南馆陶镇一带破土动工。

2003年的馆陶县城(历史上的馆陶县)(9)

【馆陶县的两座老县城最终划归山东】

公元1952年到1965年时,馆陶县一度归属到了山东省。在1965年时,河北和山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区划调整,馆陶县最终归属到了河北省邯郸专区。

当年,河北省和山东省在卫运河沿岸的县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换地”。原则上,这次调整以四女寺减河、卫运河一线为界,以西属于河北省,以东属于山东省。一度属于河北省的宁津县和庆云县的大部分辖区归属到了山东省。而以原来临清县划归而来的河西五区为基础,在1965年报经国务院批准后,成立了属于河北省管辖的临西县(取“地处临清以西”之意)。以原来划归到河北的原山东省无棣县的一个区、七个公社为基础,再加上盐山的四个公社和两个农场,河北省成立了新的海兴县。

2003年的馆陶县城(历史上的馆陶县)(10)

但是,这次区划也人为性地“破坏”了一些县的地域完整性。地处卫运河沿岸的馆陶县就从中间切开,运河以东的大片区域归属到了山东。河东的北部乡镇属于了临清,而南部的乡镇则划归到了山东省冠县。

理论上说,馆陶县是此次区划调整中最为“委屈”的一个县。因为其他县在损失原有土地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从其他县得到了补充,原来辖区的总面积变化不大。而原来面积超过了860平方公里的馆陶县,在经过了这轮调整后,只剩下了456.3平方公里,面积几乎“缩水”了一半。

2003年的馆陶县城(历史上的馆陶县)(11)

这次调整也人为性地割裂了一些地区的文化发展脉络。山东省庆云县的老县城庆云镇因地处运河北岸,就划归到了河北省盐山县。庆云县就在河运河以南建立了新县城。原来山东省武城县的老县城本来跨越运河,但因为这次区划调整,河西归属到了河北省故城县,老县城被一分为二。

而馆陶县的两个老县城东古城和北馆陶镇因为地处河东,最后划归到了山东省的冠县。这就形成了新县城在河北省,而老县城在山东省的“奇观”。

2003年的馆陶县城(历史上的馆陶县)(12)

馆陶县夜景|图自馆陶县委宣传部

当然,不管是归属到了山东省,还是依然属于河北省,馆陶的新、旧县城在新时代都迎来了新的发展。冠县的北馆陶镇形成了以轴承为特色的产业园区。而昔日的南馆陶镇在1984年正式改称为了馆陶镇。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县城城区规模扩大了十多倍,这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本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私信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