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转自:和松妈去游河

我知道我的读者们一方面都很重视孩子的阅读,另一方面,却也对阅读有很多困惑。当我在读者群内征集问题时,大家的热烈程度,超出我的想象。

我想试着回答一些普遍的困惑,有的至今也是我的困惑,我也在一边思考一边摸索。

一起探讨。

你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1)

NO.1

想读书,没时间

Q:娃上小学了,每天都忙死了,哪里有时间读书?

你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2)

娃上学以后,我感受最深的也是“没时间”。一年级上学期,每天七点半到家再做口头作业,就该赶着去睡觉了,除了周末和假期,阅读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

一年级下学期,阅读渐渐恢复了,一方面学校每天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娃会把自己喜欢的书带过去读;另一方面对拼音越来越熟悉,认字量也越来越大,不那么依赖我的朗读,很多的碎片时间都可以用来自主看书。

为了让他在忙碌的小学生活(擦眼泪.gif)中,尽量多阅读一点,我家采取的做法有——

1、把阅读的优先级提到最高。凡事都如此,你认为重要的,便一定会“有时间”去做,如果总是没时间,一定是因为觉得还不够重要。

幼儿园的时候,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本着“试错”的心态,松有好几个兴趣班,上了小学我们只保留了电鼓外加游泳,我的考虑是,在低年级的时候主要让他大量阅读和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素质。

个人认为其他技能都没有阅读习惯以及身体健康重要,因为阅读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终身学习能力,身体健康决定了一个人的精力,这两个是底层操作系统,其他琴棋书画等等,只是装在上面的APP。

而且,低年级阅读习惯养好,阅读速度和阅读面上去以后,高年级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看更多的书。

2、 零敲碎打,积少成多。以前松睡前想看会儿书,我都说:看不了几分钟,早点睡吧。现在他能看一点是一点,每天睡前看10分钟,五天也能累计将近一小时。

3、 加快阅读速度。我并不介意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一方面并非所有书都值得细嚼慢咽,另一方面孩子看书喜欢反复看,多看几次自然咂摸出滋味。

为了增进识字量,很多阅读指导建议“指读”,个人认为随着阅读量增加以及“年龄到了”,识字顺理成章。养成“指读”的习惯,反而可能让阅读速度减缓。“一目十行”的速度显然远超和“逐字”读的速度。

你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3)

NO.2

自主阅读vs.亲子共读

Q1:我想知道,当孩子可以自主阅读以后,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

Q2:现在带着读那种文字多的,比如最美中国童话,老母亲嗓子辛苦,是需要放一放,等识字量上去了再让他们自己看,还是需要亲子阅读?

你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4)

A:我曾经写过这样一篇:孩子会自主阅读了,你终于可以撒手了?小心前功尽弃

值得仔细读读。

其实这里面提到的“家长要继续给孩子读书”,大家可以灵活对待,不必拘泥。比如漫画书等,相对图多字少又零碎,可以让孩子自己读,这样给他们留出更多的自主想象空间。更何况漫画书中的文字很多只是起串联作用的短句、语气词等。

有一些孩子自主阅读可能不那么感兴趣的书,家长可以读给孩子听。比如松自主阅读时,不会主动选择《柳林风声》这类景物描写多,抒情性强的,家长读给他听,或者各读一章就很合适,一方面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也能够体会到朗读时音韵的美感。

比起“读书给孩子听”,“亲子共读”更重要的是延伸讨论、交流。

这里说的延伸讨论,不是“拷问”或“考试”式的,你可以给我归纳一下主要情节吗?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多问几次此类问题,保证你娃从此离你远远的。

讨论可以用更自然一点的方式进行,比如松前阵子读了《夏洛的网》,在洗漱的时候主动和我说起:我觉得夏洛很好,对朋友很忠诚。我就假装很不解地问“忠诚?忠诚是啥意思?你为啥说它忠诚,能给我举个例子吗?”,还可以继续延伸讨论“忠诚一定好吗?”

你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5)

(美)E.B.怀特 文 (英)玛吉·基恩 图

爱心树童书 出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你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6)

讨论不是为了检验孩子有没有“读懂”,因为读书这件事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讨论更多地是激发孩子进一步地思考,在“你来我往”的观点碰撞中,获得关于这个世界更多元的观点。

另外,沟通是一种习惯——我们家的人都很喜欢“聊天”,聊聊工作中、生活中、学校里的见闻,有什么高兴的、不高兴的事。阅读本身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与真实生活时而交叉时而平行的虚幻世界,交流关于阅读的观点就非常自然了。

PS,当你朗读给孩子听,你们自然就多了很多边读边讨论的机会。比如一起为某个情节哈哈大笑,读到某处会心一笑,这何尝不是一种交流讨论呢?

至于《中国童话》那类字超多的书,到底要不要放一放——可以给他们听音频啊,没有什么书“非读不可”,更没有什么书“非要爸爸妈妈讲不可。

NO.3

出手还是不出手?

Q1: 继续让孩子爽快的读书还是有技巧的读书?比如弄个阅读单,带目的性去读。

Q2:娃喜欢看漫画书或者故事书等轻松的书,要不要干预?

你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7)

1、在第十五届儿童阅读论坛上,曾经讨论过——孩子看文字平庸,但搞笑而“爽”的书要不要干预,比如“植物大战僵尸”。有个孩子提出:有的书就是为了让我获得乐趣的……

论坛精华实录戳:三天的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满满收获分享给你

这个小朋友的回答获得了阵阵掌声,但千万不要被误导。从他的回答,和其他几次现场回答中能看出,他是个阅读量很大,很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当然不用干预。偶尔吃点垃圾食品不会要命。

所以“是否需要干预”这件事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家平时吃的都是垃圾食品,那就得努力调整饮食结构了,也有很多东西是好吃又有营养的。

2、蔡朝阳提出“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孩子”,我认为,阅读自主权包括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用什么姿势读……这些确实都可以让孩子自主决定。

但并不代表家长就完全撒手不管了,家长最容易做,也最应该做的,是给孩子一个大池子,里面装满足够多的选择,以及“一定水平”的选择。

我家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从小我爸在我买书这件事情上从来没有犹豫过半刻,我们几乎每周都去新华书店,只要我看中的书,爸爸都会买回来,所以我养成了终身阅读的习惯,也形成了自己的阅读品味。因此现在我对孩子也是,你想读,我就买,不怕买多,也不怕买错。

大家现在主要通过网络购书,一方面,根据有质量的书单买书,确实在源头上就“筛选了”一道;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主判断、选择的机会。所以建议除了网络买书,也要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让他们通过“乱翻书”,慢慢发展出自己的眼光。

3、一定要注意“阅读构成”中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比例,这个我认为是需要家长干预、引导的。

美国CCSS(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跨洲共同核心课程b标准)里提到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要逐步调整“文学性”的和“信息性”的阅读的比重,“信息性”阅读的比重要不断增加,以适应将来在高等院校以及工作中的需要。

你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8)

信息性的阅读,包括比如科普类、人文社会研究类等,也是常说的non-fiction。对应的是fiction,包括故事、诗歌、戏剧等。

爱读故事书、文学书,一点问题也没有,因为那里面承托了太多语言的美感、瑰丽的想象,人人都爱听故事。但如果只读故事书、文学书肯定不够,毕竟逻辑思维的发展、审辨能力的提高等,都需要非虚构类文本的阅读来辅助。

可以考虑用虚构类为切入点,引入非虚构类图书。比如有一本绘本《世界上最大的蛋糕》讲的是达芬奇的故事,书中讲的是达芬奇如何做出一个像房子那么大的蛋糕,这当然是虚构的。

你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9)

但可以和孩子聊到,世界上真的有达芬奇这样一个人,还有许多奇奇怪怪的发明,从而引入达芬奇的传记。

你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10)

你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11)

其实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书,是把非虚构的材料,写得像虚构类一样好看,只是需要家长多花一些心思去寻找。

主题阅读也是个不错的方法,把有关某个主题的书,在某个时间段集中阅读,涵括科普类的和非科普类的。

4、“开书单”的意义,我认为主要就是防止孩子偏食,家长干预去平衡虚构类、非虚构类的比重。但这同时是一项对家长要求很高的工作,因为如果要限定孩子读什么,你必须开出足够好的书单,否则反而是一种伤害。

建议如果要列书单,要和孩子讨论决定,比如ta最近对什么议题感兴趣,你给他一些书本供选择,列出书的名字、封面、部分内页、内容梗概等,让ta选读哪些,不读哪些,这样保证了你们两人各自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

5、漫画书不是洪水猛兽。幽默分高级幽默和低级幽默,漫画书也分平庸的和高超的,比如松前阵子在读的比利时国宝级漫画《斯皮鲁和方大炯》,里面传递的关于勇气、友谊、冒险和幽默精神等,一点都不比纯文字书少,而视觉图像传递的信息、营造的想象空间,也是极其丰富——一图胜过千言,说不定还激发你家娃创作图像小说的兴趣了呢。

你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12)

还是那个原则,不要偏废,“只读”某一类,要干预。“爱读”某一类,就多给ta提供这一类中的精品就好。

我觉得孩子天然有自己的鉴赏力,看得多了,就能分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注意这里有个前提是——看得足够多,大量阅读。

NO.4

泛读vs.精读

Q1:我目前的困惑是娃大部分时间都是自主阅读,我也提供很多书给他,但我自己没时间把书都过一遍,我会偶尔问问他故事梗概,但他到底读到什么程度我没有完全的把握,这时候还需要再做些什么吗?还是放任自由了?

Q2:是不是应该挑选一些经典的书做一些精读?如何精读?我们现在就是大量的泛读,但是我总觉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能还是需要做一些精读的,去学会深层理解。

你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13)

泛读的作用是增加阅读量,提升对书的兴趣,获得阅读快感。精读的作用是为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是为了输出做准备。

泛读更多的是“读者视角”,我接受你的信息和输入,代入我自己,被你带着走就好。被调动情绪、记忆。

精读更多的是“作者视角”,作者这里用词何其精妙,为何这样谋篇布局,作者在哪里埋下了草蛇灰线;精读还需要更多的批判性思考,跳脱书本看书本,进行反思。

全是泛读,就有可能“读了好多书,写作文还是啥都不会”,因为阅读只积累了信息、快感。全是精读,一方面没时间,另一方面,估计很快就对阅读没了兴趣,此外真的不是所有书都值得精读。

我建议如果家长要在家选适量书和孩子精读的话——

第一、选择孩子读完很有兴趣,很喜欢,似乎“有话想说”的书。

第二、上文说到的“讨论”就是精读之一种。

第三、讨论是一种“你来我往”的对话,你发一个球,一定要让孩子想去接、接得住。比如读者群里有个读者,读完一本儿童文学,觉得酣畅淋漓,想和孩子讨论一下,就问"你觉得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

孩子一脸懵,试想,换我估计也一样,我至今还没法概括出我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三次接不住球,我就要摔拍子走人了,谁还和你继续打哦。

所以不如从“你最喜欢哪个情节”入手,切口小一点,再从这个情节里概括,这个情节反映了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可以分析一下,作者是怎么推进这个情节的。

两艘帆船朝池塘的北边驶去,海鸥们也跟过来,在头顶欢叫着。

“这才是我要的生活!”斯图亚特自语道,“多好的帆船!多美的一天!多棒的比赛!”

当斯图亚特见到涌过来的巨浪,忙往帆的支索那里跳去,可是却已经太晚了。黄蜂号上方倾来的大浪就像山一样高,浪涛汹涌着打上了甲板,把斯图亚特扫向一边,又击到了水里,每个人都以为他被淹死了。斯图亚特用脚使劲击打着水,用尾巴拼命平衡着身体,一两分钟后就又爬上了纵帆船。虽然又冷又湿,却丝毫未损。当他坐回到舵轮旁,能听到人们为他欢呼呐喊:“好老鼠,斯图亚特!好老鼠!”

斯图亚特把黄蜂号掉过头,勒鲁瓦也用他的小棍子把莉莲号拨了过来,于是两艘船就一起往终点开过去。

比如《精灵鼠小弟》里这一小段,描写池塘里的一次帆船比赛。情节走向是:

平缓美好→→紧张→→胜利的高潮→→平缓,等待下一个高潮。

从这里面也能看出斯图亚特的性格特征,比如勇敢、不轻易放弃等。

这只是随意摘取的一个小段落,以整本书的视角来看,可以讨论的就更多了。下次争取专门写一篇可以如何精读。

以上是我的一些回答,供大家参考。写着写着发现,几乎每一个小问题,都可以独立成篇,所以这个系列还会继续下去。

了解更多新书资讯及分享,欢迎入群:

爱心树俱乐部·小学区,QQ:244322345

爱心树俱乐部·幼儿区,QQ:54146494

你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