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次世界大战 波兰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

一连两个星期,铁木辛哥投入他麾下的师和坦克旅,试图以反复的进攻强行突破德军北部防线,但是,未能成功,200多辆苏军坦克被击毁在德军阵地前。

于是,杰米扬斯克这棵“大蘑菇”的南部战线上,铁木辛哥的突击第1集团军于1月2日,再次发起大规模进攻。

遭受到这一冲击的是德军第126步兵师实力严重受损的各团以及第58和第225步兵师的各个营和战斗群。

第2次世界大战 波兰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1)

杰米扬斯克激战示意图

铁木辛哥将战火向东面更远处延伸,扑向德军第123步兵师和第12步兵师一部所据守的防线,但这位元帅发现这里也无空可钻。

他无奈地放弃了,从11月28日至1月12日这46天的战斗中,他的3个集团军阵亡1万多人,另外,还损失了423辆坦克。

德军的伤亡也不小,杰米扬斯克通道和作战区域内德军各个师的伤亡名单表明,17767名军官、军士和士兵在战斗中阵亡、负伤或失踪,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战斗的激烈程度。

11月28日至1月23日这57天中,17767人,这是个可怕的伤亡数,瓦尔代丘陵的前沿阵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但毫无疑问,苏军还会向这里发起进攻,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守军还将付出更高的代价,他们迟早会全军覆没。

过度延伸的防线和不足的兵力这一整体态势,继续承担这种风险还具有合理性吗?战地指挥官们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也是元首大本营内,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大将的回答。

他试图说服希特勒,让部队撤离瓦尔代丘陵,但希特勒起初完全听不进去,他的回答是“坚守”。

在他看来,前线上突出的“堡垒”将为日后的攻势提供出发阵地,希特勒仍坚持以占领对方广阔的领土和经济重要地区为征服苏联的策略。

斯大林格勒的废墟,这一可怕的警告使他稍稍产生些动摇,但他仍不愿修改自己的主张。

第2次世界大战 波兰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2)

被苏军击毁的德军4号坦克

1943年1月下旬,危机变得明显起来,由于没有及时命令第6集团军从伏尔加河撤往顿河,该集团军全军覆没,蔡茨勒大将再次敦促希特勒,将杰米扬斯克这个半包围圈内的十万名将士撤出,以免重蹈第6集团军的覆辙,并为陆军总司令部挽救这不可或缺的12个师。

希特勒不再断然拒绝这一请求,此刻的他,在常识和固执间摇摆不定。

德军最高统帅部战时日志的记录者,赫尔穆特·格赖纳,在1943年1月30日写道:

“昨天,元首索要一份关于杰米扬斯克地区补给情况的报告,以便帮助自己作出撤离该地区的决定。在这一问题上,元首顺便提到,他发现很难做出赞同撤退的决定,因为从目前看,他仍打算发起一次向奥斯塔什科夫的攻势以封闭前线的缺口,尽管他认为消灭列宁格勒更为重要。”

一个惊人的想法,从杰米扬斯克发起一场进攻,直扑勒热夫地区!“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之间的缺口宽达80英里,希特勒想从受到威胁的杰米扬斯克包围圈展开一场攻势,从而封闭这个缺口!尽管他“认为消灭列宁格勒更为重要”。

消灭列宁格勒,就在12天前,苏军打破了德军围困这座城市的包围圈。

此刻,希尔珀特的军级集群正在锡尼亚维诺的高地上拼死抗击着苏军优势兵力的猛烈进攻。

事情再一次清晰表明,希特勒对战略问题过去那种冷静、客观的判断已让位于一种病态而又虚幻的痴心妄想。

但是,第6集团军的噩运再次与杰米扬斯克的第2军擦身而过,瓦尔代丘陵上的十万名德军将士被两个因素所搭救:

斯大林格勒严酷而又惊人的失败和一个名叫冯·罗森塔尔的总参少校。

1943年1月31日,希特勒终于被伏尔加河上的局面所说服,对蔡茨勒的坚持作出让步。

第二天,2月1日,在发给第16集团军的一份电文中,蔡茨勒批准第2军实施撤退。

在几乎无路的地区所进行的这场后撤,必须分阶段进行,不得丢弃任何一件武器装备。

“疏散行动将在70天内完成,”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中这样指出。

70天!各师部的军官们禁不住笑了起来,70天内可能会出现很多变故!后撤当然不能耗费两个半月时间。

第2次世界大战 波兰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3)

正在撤退的德军装甲部队

幸运的是,正如我们将看到的那样,这种情况并未发生,这场行动只用了规定时间的七分之一,因为劳克斯将军和他的参谋人员,在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到来前很久便已做好后撤的准备工作。

自1月中旬以来,劳克斯将军按照他与第16集团军的默契,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第225步兵师的作战参谋冯·罗森塔尔少校,带领一个策划小组负责与撤退有关的一切问题。

当然,“撤退”这个词不能出现在正式的通讯记录上,因此,“垃圾清理行动”成为该计划的代号。

所有不知情的人都以为,这个计划是为一场即将发起的进攻所做的准备。

清理组和劳动队建立起来,铁轨被铺设,束柴路被搭建,一个交通系统应运而生,从“蘑菇”的顶部径直通往通道处,为数支部队同时后撤提供了可能。

德军士兵们卖力地忙碌着,战俘也被派去参加劳动,机械化除雪机嘎吱作响地穿过作战区域,就这样,出现了“一号公路”、“束柴大道”、“选帝侯大街”和“西里西亚长廊”。

后方仓库中一切不必要的东西、多余的车辆以及属于后勤补给单位的装备都被送上窄轨铁路,这条铁路开始于波拉河后方,穿过杰米扬斯克通道直达旧鲁萨地区。

疏散物资被集中在那里的一些收容点,只有机械化和马拉雪橇被留下,以便为秘密筹划中的后撤行动所用。

冯·罗森塔尔少校和他的策划人员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他们这个“地下组织”的工作高效、精确,未引起最高统帅部的丝毫怀疑。

1943年2月1日,撤离该地区的正式命令终于到达时,大部分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重装备的疏散工作可以立刻开始,到2月中旬前,大约有8000吨装备、5000辆马车和1500部汽车的货物已被疏散,若不是罗森塔尔的未雨绸缪,撤退行动可能刚刚才开始。

军部告诉陆军总参谋长,疏散时间可以缩减至40天。但这并非就是最后的定论。

自1943年2月初以来,呼啸的暴风雪一直席卷着瓦尔代丘陵,吹集起的积雪深达数英尺,铺设好的铁轨和道路都被覆没,机械化除雪机不得不被调入,再次清理道路。

德国人使用了一切伪装手段,以欺骗苏军和战区中为苏军提供情报的老百姓。

来自谢利格尔湖的寒风,吹过德军第32步兵师主防线前方的高地,卷起的积雪很快便覆盖了在第94掷弹兵团防线前方的艰难地形中,实施侦察的德军巡逻队的路径。

在一个巨大的雪堆后,德军士兵再次发现克雷奇默中士此前曾发现过一两次的情况——孤零零的一条滑雪道。

中士用他的雪杖指着滑雪道说道:“就在我们到达这里前不到半小时,有人刚刚从这里经过。”

克雷奇默的同伴们点点头。贝伦斯下士说:“难怪苏军总是对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要是他们发现我们正准备后撤,肯定会朝我们扑过来。”

这些士兵踏着滑雪板,艰难地返回到他们的营部,克雷奇默中士做了情况汇报:“一条孤零零的滑雪道向苏军防线而去。”然后,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突击队和巡逻队队长,他又补充道:

“要么是战区内充当联络人的苏联老百姓,要么就是伪装成当地百姓的特务,可能居住在被老百姓当做栖身所的那些窑洞中的某一座。”

所有营部人员对这种危险都很熟悉,眼下如此薄弱的防线,不可能阻止敌方特务来来往往的活动,必须设法争取最好的结果。

在目前的情况下,所谓的“最好”就是给那些来往于战线间的特务提供虚假信息,必须愚弄他们,必须用假情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于是,从2月初起,沿着整条战线,一些奇怪的单位中出现了一些特种任务分遣队,并引来广泛的关注。

例如,来自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的第30步兵师里,出现了空军某野战师的“交接联络组”。

2月12日,第26燧发枪手团的防区内,空军某野战团的接洽组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接管阵地”的准备工作。

空中也充斥着欺骗,要求增援的密码电文被发往集团军司令部,所使用的密码很容易被破译。

按照事先的安排,集团军司令部回电,命令他们为即将到来的新部队、大炮和迫击炮单位构建住处,根本就不存在的幽灵部队在清晰可辨的“宿营地”架设起无线电发报机。

防线间的苏军秘密滑雪者、游击队员和间谍们将这一切汇报给苏军指挥部,但苏军对此疑心重重。

战区间谍所报告的情况、侦察行动的发现和航拍照片的确表明德国人正在增援杰米扬斯克防线。

例如关于马匹情况的报告。德国步兵师已将后方区域的马匹再次调入战地。

另外,德军士兵们也在谈论撤退事宜,而且,他们谈论的内容很快便传到当地农民的小屋中。

是否该怀疑?这是不是一场欺骗?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立即对通往杰米扬斯克战区的狭窄通道发起一场新的进攻。

第16集团军左侧的友邻部队是第18集团军,完全被牵制在斯大林格勒。

杰米扬斯克南面的维捷布斯克,第59军在“中央”集团军群与“北方”集团军群的结合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在勒热夫,第9集团军陷入一场激烈的防御战中已达两个月之久。

更南面,曼施泰因元帅需要每一个营,以对付波波夫坦克集群的突击和瓦图京渡过顿涅茨河直扑第聂伯河的推进。

所以,这些情况清楚地表明,一旦杰米扬斯克周围的态势再度出现危机,第16集团军无法指望从友邻部队得到有效的援助。

至于其自身的预备力量,第16集团军根本就没有,他们的最后一支装甲单位,被称作集团军“救火队”的第203装甲团,年初时已按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调往法国。

苏军知道这一切,对这些情况的掌握使他们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铁木辛哥元帅再次接受了最高统帅部赋予的任务:俘获杰米扬斯克地区的十万名德军士兵。

显而易见,如果这次再遭败绩,这位元帅的职业生涯将岌岌可危。因此,他投入手中一切可用兵力,再次对通道最窄处发起钳形攻势。

2月15日,星期一,清晨6点,杰米扬斯克“大蘑菇”中的德军士兵被一阵突如其来的苏军炮火粗暴地唤醒。“天哪!”他们说道,“在这最后关头,他们还是来逮我们了。”

从《伟大卫国战争史》一书中我们获知,苏军这场进攻得到了密切的协调配合。

三天前的2月12日,列宁格勒方向的苏军,在拉多加湖南岸针对基洛夫铁路线发起新的攻势。

这样一来,德国第18集团军便被牵制住。此时,“北方”集团军群无法从该集团军抽调任何预备力量。

而在勒热夫突出部和大卢基突破地带,苏军同样发起了进攻。所以,从相邻集团军群获得援助的希望也落了空,特别是他们的北翼,被牵制在激战中已达数周之久。

这样一来,瓦尔代丘陵上的第16集团军不得不独自应付这一新的致命危险。

自7点钟起,铁木辛哥便以6个步兵师和3个坦克团对杰米扬斯克通道的北部防线发起进攻。

他的打击落在三个德军师的阵地上——第290、第58和第254步兵师。

通道的南部战线上,苏军突击第1集团军以其6个步兵师和3个步兵旅的兵力,对霍佩将军第126步兵师的各个团展开攻击。

6个师对付1个师!另外,苏军第一波次的进攻中还包括50辆T-34坦克。

这里存在着发生突破的危险,特别是第126步兵师的南部地区。但铁木辛哥却未能在任何地段取得突破。

战区内的德军指挥部意识到,这仅仅是个序幕罢了,到目前为止,苏军只投入了两个集团军,而在杰米扬斯克这棵“大蘑菇”周围,他们总共有五个集团军。

五个集团军对12个师!苏军随时可能从各个方向展开大规模攻势,鉴于这一情况,特别是考虑到通道南部防线上的重要阵地,这些阵地决不能丢失,因此,防线必须缩短。赫内将军需要预备队来缓减通道“墙壁”所遭受的重压。然后,他们将离开这个陷阱!

劳克斯将军通过定向无线电连接与第16集团军司令部取得联系,他把自己的担心告诉给集团军司令。

这种安全可靠的无线电连接是1942年5月由第1空军信号团构设的,这是一种性能出色的无线电通讯,最重要的是避免了过去一次次修复长途通信电缆所付出的大量人员伤亡。

第1空军信号团第3连构设起这一定向无线电连接前,为修理和维护通讯电缆,短短几周内便有50人身亡、100人负伤,这几乎是半个连的兵力。

现在,这一切已成为过去。而且,这种新的通信连接不会受到干扰。

“您有什么建议?”布施元帅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这样问他的军长。

疏散杰米扬斯克包围圈的“齐滕”行动,十天内,12个师被分阶段撤出。

劳克斯回答道:“阁下,应该立即开始疏散!”

“能做到吗?”布施焦急地问道。

“能做到!”劳克斯回答道。

到目前为止,冯·罗森塔尔的策划小组所进行的准备工作,可使劳克斯将军在20天内完成撤退任务。

20天,而不是原先设想的70天,鉴于危险的形势,元首大本营批准了。

实施“齐滕”行动的电文立即被发出,这是疏散行动的代号。发起时间为1943年2月17日。

傍晚时,渐黑的暮色中,位于东面和北面最远端的德军师向第一道拦截线退去。

来自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的第30步兵师和来自梅克伦堡的第12步兵师,和原先他们所做的一样,构成德军防线的支柱,他们将留在阵地上再坚守24小时。

战争史上最大胆、最危险的撤退行动已经开始。

对于疏散行动的精准、指挥部人员的组织能力以及士兵们严格的纪律,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第30步兵师的作战日志,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所有的一切都已得到精确的计划。

交通控制和行动监督确保了队伍在十字路口、桥梁和瓶颈地带的顺利通行,一切行动进行得冷静而又从容。

没有灯光,四下里一片寂静,每当车辆抛锚时,它们便被推出队伍,在路边一块迅速清理出的空地上,进行必要的维修,然后再次加入撤退大军。

远处传来的炮声不断提醒大家逼近中的危险。一旦支撑着通道的“墙壁”坍塌,部队将遭遇没顶之灾。

沿着仅有6英里宽的通道,这些部队在防线上已坚守了数月之久,接下来的20天,他们仍将继续守下去。通道上的防线不断获得从后撤中的各个师里抽调出的预备队的增援。

但出岔子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每场战斗都是个带有不止一个未知因素的数学题。

其中之一是苏军:谁知道他们在筹划什么,在做些什么呢。另一个未知数是天气。

现在,天气状况开始介入,猛烈的暴风雪到来了,没用几个小时,所有道路和铁轨都被掩埋在雪中,人员和马匹吃力地穿过深深的粉状积雪,机动车辆陷入这些柔软的白雪中,深及车轴。

撤退行动出现了堵塞,出现了耽搁,出现了无法按计划时间完成任务的危险,尽管所有的一切到目前为止执行得像钟表般精确。

现在,苏军也介入了,2月19日清晨前,苏军指挥部发现德军已放弃战区东部边缘的阵地,立即派出骑兵和滑雪部队展开追击。

气候状况对他们有利,苏军快速滑雪营冲过暴风雪,冲过德军后卫部队,试图堵住德军各个师的后撤道路。

来自奥伊廷的第6步兵团第1营,在福格尔少校的带领下,步行穿过轻轻飘落的雪花,突然,苏军赶上了他们。福格尔的部下不得不以手榴弹和冷兵器展开一场激烈的白刃战,以便夺路而出。

穿过积雪覆盖的田野,绕过苏军据守的村庄,福格尔的各个连队最终回到后撤道路上。

有一件事令德军士兵们受到鼓舞。数月来,他们第一次享受到德军猛烈炮火的掩护,现在,这里再也不需要节约炮弹了。

弹药库中堆积如山的炮弹,一直被拿着铅笔仔细计算的管理员小心守护着,现在却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炮弹必须被用掉。因此,所有大炮使出浑身解数开炮射击。

2月19/20日这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德军后撤部队准确按照计划时间,到达第三道拦截线——这条防线围绕着杰米扬斯克镇划了条宽大的弧线。

这样一来,亚翁河与波拉河上的道路和桥梁,都为德军后撤部队保持着畅通,阵地构建得非常出色,守在这里的是第12、第30和第122步兵师的各个团。

在他们的掩护下,重型和轻型火炮的机械化或马拉单位、高射炮部队、反坦克部队、通讯单位和救护车穿镇而过,掷弹兵的行军队列沿杰米扬斯克镇旁的另一条道路而过。

肆虐的暴风雪中,每个人都要留意不能与前面的战友失去联系,不能离开自己的队伍,不能偏离前方队伍所踏出的路径,踏着滑雪板的巡逻队在行进队列间提供掩1休息点不得生火取暖,以免暴露行踪给敌人。

但这种情况还是发生了。一支队伍在杰米扬斯克镇子边缘遇到个物资储备相当丰富的仓库,管理仓库的军需官慷慨地将库存物品分发给路过的士兵们。

这些物资中包括几桶法国白兰地,许多人开怀畅饮起来,还有人把随身携带的小酒壶也灌满了。

寒冷的夜晚引诱着他们,使他们沉溺于过度的放纵中,但是醉酒造成了鲁莽。很快,离杰米扬斯克镇主街道不远处的一座小木屋燃烧起来。

呼啸的寒风将火种洒向镇内的各条大街和小巷。火星钻入钉着稀疏木板的窗户的缝隙,透过腐烂的屋顶飞入阁楼。很快,镇内到处都燃起火焰。熊熊烈火将马拉大车和匆匆而行的队伍映衬在幽灵般的光芒中。

穿镇而过的交通,也出现严重混乱,房屋燃烧所产生的高温融化了后卫部队指挥部连接军部的电话线。

此刻,想抢救任何东西为时已晚。杰米扬斯克镇被夷为平地——唯一幸免的一座建筑是战地医院,里面还有50名身负重伤的苏军士兵。

这座建筑在德军工兵们的全力抢救下幸免于难,甚至是完好无损,苏军伤兵被留下,照顾他们的是苏联医生和护理人员。

第2次世界大战 波兰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4)

德军撤退后丢弃的重型装备

此刻,苏军全力压向后撤中的德军部队,后卫部队已卷入激战,波拉河与亚翁河上的桥梁,出现的情况尤为危险。

可是,铁木辛哥的快速部队未能在任何一处成功地赶上或包围德军部队,按照计划,德军顺利到达了第五和第六道拦截线。

截止到2月27日,撤退行动开始的十天后,杰米扬斯克地区和通道已被彻底疏散。

按计划需要20天完成的任务,只用了10天,而最初的构想是70天。

甚至连苏联官方的军事史也无法否认德军的这一成就,而且,这是由于铁木辛哥失职所致。我们在赫鲁晓夫时代出版的《伟大卫国战争史》一书中读到:“战地指挥员所犯的错误应该受到谴责。”

铁木辛哥元帅对德国人的成功负有责任。确实,大约有1200平方英里的土地被丢给苏军,但德军没有丢弃一门火炮,没有一辆完好的车辆,也没有一件可用的武器落入铁木辛哥之手。数百吨弹药被炸毁;1500部损坏的车辆和700吨无法运走的食物被破坏。被丢下的只有10000座精心照料的墓地——它们默默地见证了杰米扬斯克周围这14个月来的激战。

12个师,近10万名德军将士和他们的武器装备得以保存,对集团军群饱受威胁的北部战线来说,这是一股可观的预备力量。

他们使布施元帅可以击退苏军跨过洛瓦季河,向“北方”集团军群后方实施的进一步推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