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是咋回事(农村有句老话为什么说)

我们的先辈对于万事万物的认识,由于缺乏科学判断,很多都是出于朴素的神学思考。古人都讲究个天人一体,万事万物都有其源,人与物都有共通之处。人有佛道之别,树也有鬼仙之分,其中最为人知的鬼树,都是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民间所谓的五大鬼树分别为柳树、桑树、槐树、大叶杨、苦楝。在民间有种说法,“前不栽桑后不植柳”指的就是房子的前面不能种植桑树,房子的后面不能种植柳树。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有人说这是迷信,也有人说是风俗,不管说它是啥,这房前屋后栽什么树,肯定是有讲究的。

老话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是咋回事(农村有句老话为什么说)(1)

就拿上面的俗语来说,主要是一种禁忌,因为古人对什么事情都有个吉祥的期盼,所以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了许多禁忌。这居住环境,可是几代人要持续生活的地方,那讲究就会更多。

记得很小的时候,还住在黄围孜老湾,门前的空地很窄的,不几尺远就是门口塘了,除了留下一片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外,在塘边是种了几棵椿树的。是高高大大的那种,树干笔直,俗称臭椿。那是制作家具的上好材料,大伯去世前,就放倒两棵打了棺材。

另外,椿树还是人们心中的长寿树,古有寿椿八百岁之说,就是椿树能活八百年,看来门前栽椿除了实用,也有讨巧的吉利在。

老话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是咋回事(农村有句老话为什么说)(2)

比如鲁迅院前的那两棵枣树,也是有讲究的,“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

老屋的前院太小,深不盈丈,只是铺了一层青砖,什么也没栽种。拐过几处房门,有个后院,面积到是有小,以前本来也是房子,战争年代毁于兵火之后,就没再盖房子,爷爷把它开辟成后园,种些时令蔬菜,另外,园中栽了三棵树,一棵是香椿树,另一棵也是香椿树,还有一颗柿子树。园中的具体景象现在是很难描述了,因为那时的关注点并不在野景杂趣上,心中装着的唯有那棵柿子树,总是盼着它早点开花、挂果。当年要是也有鲁迅那样的情怀,应该也能定出一篇《百草园》来。

柿子是秋后才能成熟的,年年到是香椿捡了个头彩,一季香椿芽可以吃上大半个月,摘了采、采了摘的,自家人吃得到少,一年也就吃那么一两回香椿炒鸡蛋,其他的,大部分都送给左邻右舍的乡亲了。那么好的东西自己不吃都送给别人,当时是有点想不通,现在,终于想明白,美味共分享是乡亲们共有的美德,但是,最重要的是,那时的鸡蛋是别有用途的,得积攒到一定量时,拿集市上卖了换点油盐钱。还有,炒鸡蛋费油,可家里偏偏没油,搞个凉拌啥的,那时父母还真不会。不是不会,其实很简单,过热水一焯,切碎、拌盐就行,照样可以伴饭佐酒,只是,他们没想到日子还可以过得再精致点而已。

老话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是咋回事(农村有句老话为什么说)(3)

柿子不能等到成熟到红软才摘的,那样的话,早被贪吃的麻雀与乌鸦给叨光了。所以,每年趁着柿子还青涩时,就早早的摘了下来,在每个青柿子的蒂边插上几根用芝麻杆剥成的小尖棍,埋进谷缸里,过上个十天半月,柿子就会陆续催熟的。

老家有句歇后语:“半夜吃柿子,专拣软的捏。”说的是斗不恶人,专门欺负良善的奸邪小人的。其实,半夜吃柿子这事,许多人都干过的。饿了馋了,就会越发睡不着,便会偷偷爬来,摸到埋有柿子的谷缸边,拿手伸进谷子里摸,哪个柿子软了,就说明是催熟了。偷吃的味道,比光明正大的吃,更甜。

难怪有人会说“妻不如妾、妾不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还真是有那么点道理。

一写又扯远了,还是说说房前屋后的事吧。其实吧,房前屋后、院里院外,种啥不种啥,也不要拘泥太多,还是俗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过,从适用性上来说,还是得讲点科学原则的:

第一要适合在本地种植,也就是它合适在当地生长;

第二,无毒、无刺、无污染的树种;

第三,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的树种;

第四,要树木尽量分枝点低,生长速度慢的树种。

最后一点是要抗污染抗病虫才能强,养护管理简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