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怎么对待他的幼弟(我杀了弟弟还要霸占弟媳还想把她立为皇后)

李世民是明君,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屠弟是他唯一的污点。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胜利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其实过程非常凶险,谁输了谁就有灭门之祸,双方都是拼死一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大势已去,李世民赶到太子府齐王府,将自己的十个侄儿杀得干干净净,李元吉死时只有二十三岁,他的五个儿子可想而知能有多大,可是李世民却不论大小,连襁褓中的婴儿一起杀掉,以绝后患。

李世民怎么对待他的幼弟(我杀了弟弟还要霸占弟媳还想把她立为皇后)(1)

斩草除根了也不表示就安全了:李渊还活着,玄武门之变是高层争权夺利,太子做储君协助李渊处理政务多年,发生这样的政变,文武百官必须安抚,不然民心不稳,动荡不安。所以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进入宫中跪倒在他的皇帝老子李渊面前失声痛哭,趴在李渊身上吮吸乳头,意即不忘抚养之恩安抚李渊。

李建成与李元吉被诛后,李世民住进了东宫,李元吉的齐王府则被赏给了功臣尉迟敬德,为什么要霸占他们的房子,就是为了瓦解两人势力,昭示天下:齐王和太子彻底没有了,连窝都没有了。但另一方面, 李世民却下令赦免所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其中以魏征为代表的优秀人才更是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不少人都位至宰相。

“玄武门之变”距离唐朝统一只有不到五年,距离南北朝结束也不过三十多年,当时社会上依然存在很多不安定因素。如果李世民大规模搜捕处决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极有可能再次引发天下动乱。 所以他要大赦天下,重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

李世民被尊为“千古帝范”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能做到克制个人感情而选择正确的决策。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所做的都是把政变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可是很多人却言之凿凿李世民“霸占”了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并一度想立为皇后。他们的理由有两点:

李世民怎么对待他的幼弟(我杀了弟弟还要霸占弟媳还想把她立为皇后)(2)

一是她出身弘农杨氏,是当时有名的望族,所以为了取得弘农杨氏的支持,李世民不仅不能杀她还要好好善待她。二是李世民是有胡人血统,纳弟媳不违背伦理。

这两点完全站不住脚,李渊的母亲与杨广的母亲是亲姐妹,这两人红楼梦里宝玉与薛蟠的关系,李世民亲上加亲,娶了杨广的女儿,杨妃还为李世民生了个儿子李恪。李世民根本无须用娶杨氏来争取弘农杨氏的支持。相反,李恪因为自己尴尬的血统,一生小心谨慎,但最终还是被长孙无忌设计陷害而死。如果争取支持这个理由成立,李世民更应当纳的是郑观音,荥阳郑家才是支持李唐上台的力量,不然郑观音也不会成为太子妃。

李唐只有部分胡人血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大多会尊重和融入中原文化,为了得到汉人的支持,李唐自称是老子的后人抬高自己身份,也不会干出有违汉人伦理的事情,李隆基霸占儿媳,先是令杨贵妃出家当道人,相当于与寿王离婚,另外给寿王娶了媳妇,后面才封贵妃,前后花了十几年功夫,大家都忘了她是寿王妃,才变成了自己老婆。

李世民怎么对待他的幼弟(我杀了弟弟还要霸占弟媳还想把她立为皇后)(3)

杨氏自始至终都不属于唐太宗的后宫,她的头衔一直都是跟着丈夫李元吉的称号而改变。李元吉在被唐太宗废为庶人,杨氏随即失去王妃的封号沦为庶人;李元吉被追封为海陵郡王,杨氏便是海陵王妃,李元吉改封巢王,杨氏就成了巢王妃。李世民如果真想纳她为妃,把她的称号随着李元吉改来改去,是怕世人不知道她是李元吉的老婆,自己是霸占弟媳吗?

李世民生育能力强大,有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公主,据考证,他与杨氏的儿子李明生于贞观十八年,难道李世民是在玄武门之变后十几年才霸占杨氏的?这都不合情理。

在玄武门之变后,齐王府太子府都被占了,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妻子女儿可以说是无处可去,再加上这些女眷身份敏感,所以被李世民充入掖庭,幽闭在宫里,实质上就是软禁。

李元吉的正妻杨氏与小妾以及庶女挤在同一间宫殿里,而隐太子妃郑氏所居住的长乐门内归仁门东就是宫城的最南面,出门便是士兵的重重守卫,被幽闭宫中的女眷生存环境都是艰难的,根本无人问津。

李世民怎么对待他的幼弟(我杀了弟弟还要霸占弟媳还想把她立为皇后)(4)

李治的萧淑妃死后,她的两个女儿都成了老姑娘了,婚事还无人问津,李显看不过眼,上书求情,武则天才随便找了个人嫁了出去。

李元吉的儿子虽然被杀光了,但他有七个女儿,其中有一个是杨氏的。贞观十八年,归仁县主十九岁了,才被册封,并被赐婚,似乎并不太晚,但是注意,李明生于贞观十八年,也就是说,因为杨氏为李世民生了儿子,李元吉的女儿才被想起来,册封县主出嫁,给人作了续弦。

所以可以推测,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安抚民心还来不及,根本没有想霸占弟媳,杨氏的女儿们一天天长大,在后宫生活艰难,杨氏为了女儿和自己的将来,主动对李世民投怀送抱,杨氏貌美,李世民一直把杨氏当做情妇,并没有娶她之意,连杨氏为他生的儿子李明,他都过继到了李元吉名下,这才是最有可能的真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