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小伙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半夜发了一条朋友圈)

24岁小伙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半夜发了一条朋友圈)(1)

原创插图:喵喵夏,讲述:丹丹,女

01

我叫丹丹,性别女,坐标沈阳。

28岁,有一份自给自足的工作,和一套正在还月供的小公寓,独居。

随着年龄的增大,和交男朋友这事的遥遥无期,远在锦州老家的父母和我的相处模式,是这样的:

我偶尔深夜未眠,发了个朋友圈。

第二天我妈的电话就杀过来,告诉我:“不要熬夜,熬夜相当于慢性自杀。”

不管我如何解释,从此以后,我在他们心中就坐实了经常熬夜的罪名。

他们几乎每天都提醒我要早睡早起,并且只要看到跟熬夜有关的文章、视频,必转发给我。

02

不仅如此。

就因为我独居,所以在爸妈眼里,我是一切犯罪分子的目标。

他们曾经给我发来一堆所谓小偷的行业暗号,让我留意家门口是否有这样的标记,如果有,赶紧报警。

每晚九点,我妈会准时跟我视频通话,看我是否回家。

如果没回,她就会一再叮嘱回家的路上千万别一个人走。

如果遇到什么可疑的人,要假装打电话:“喂,爸爸,你在楼下等我啊?我马上就到了。”

有一次,我周末跟几个朋友去凤凰山露营,走时忘记告诉爸妈,山里信号不好,他们联系不上我,等到回程路上有了信号,他们终于联系上我时,我妈在电话里都急哭了。

在联系不上我的16个小时里,她和我爸把所有最糟糕的事情都想了一遍,甚至还报了警。

在警察告知不符合失踪报案条件后,他们再也坐不住了,连夜买了车票往沈阳赶。

我从丹东回来时,爸妈已经赫然坐在我的公寓里。

见到我,我妈第一句话就是:“丹丹,你要是再不结婚,就这么一个人独来独往,我和你爸可能活不了几年了。”

03

爸妈对单身女孩的独居生活误解之深,根本不接受任何反驳。

疫情这几年,我也先后经历了两次隔离。

我一个做会计的,居家办公对我来说还挺惬意的。

可是,爸妈根本不这么认为。

明明我一个人有吃有喝,有忙有闲过得特别开心。

但他们却每天打来电话,对我施以各种同情:“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多孤独啊。”“我跟你说,一个人待久了,语言功能都会退化。”“这次隔离结束,就去相亲吧。要不然,真的病了,发生什么意外,身边连个人都没有。”

眼见着我根本没有告别单身的打算,爸妈开始劝我:“要不你养个猫,或者狗吧,我怕你一个人待抑郁了。最好养个狗,主人有什么危险,它还能救主。”

总之,在爸妈眼里,我一个女孩子单身独居,那就是一部恐怖片。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你一个人住一天,我们就担心一天。”

04

事实上,我慢慢发现,成年儿女与父母之间真的是认知隔裂。

即便亲如父女、母女,我们通常也未必真正了解对方。

尤其是我独居这件事,在我自己看来很开心,实现了在大城市的居住自由。

但在爸妈眼里,一个女孩子独居,那就是危险与不合群的代名词。

好在,我用三个月朝夕相处的日子,让他们看到了我真实的单身生活状态。

05

事情要从一年前说起,妈妈在例行体检中,被查出胆囊癌。

在告诉与不告诉我之间,她和爸爸很是纠结。

最终,我爸选择了告诉我。

一方面他希望妈妈能来沈阳治疗,另一方面他觉得有我在身边,对妈妈的精神状态有好处。

就这样,爸妈来了沈阳。

到底是我妈,明明是她自己病了,但自从来到沈阳,她全部的注意力就都在我身上。

三句话不离那句:“妈不可能陪你一辈子,你该结婚还是要结婚的。”

她病了,我似乎一夜之间成熟,告诉自己无论妈妈说什么,都要听着。

所以,我答应她:“你放心,等你病好了,我就去相亲,不出三年,就让你抱上外孙。”

这话,真的比医嘱还管用。

接下来的日子,我妈对我百依百顺。

06

于无人处,我狠狠地哭过。

从来没想过,强势如我妈也会有病倒的那一天。

同时,爸妈的告知与投奔对我来说,心里的责任感迅速生长出来。

那些日子,我挑选医院,联系医生,敲定手术方案,向爸妈详细讲解未来一步步的打算。

清楚记得妈妈手术那天早晨,爸爸焦虑得血压飙到170。

我责令他马上回家休息。

他不肯,说必须在手术室门口等妈妈。

从小到大,我心里像山一样的爸爸,在那一刻,脆弱执拗得像个孩子。

我打车把他送回公寓,并对他说:“爸,相信我,妈一做完手术,我就打电话给你。你照顾好自己,我照顾好我妈。现在,咱俩得挺住,我妈才挺得住。”

我爸这才乖乖回家,催我赶紧回医院。

07

手术之前,我妈看着我,想把她之前那些所谓的交代再跟我说一遍。

我看她眼圈一红,赶紧让她打住:“妈,我就在手术室门口等你,医生说,术后可能会痛得睡不着觉。有什么话,留着咱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慢慢说。”

我妈听了这话,很受鼓舞:“好,那晚上说。”

而等到终于把妈妈送进手术室时,我才发现自己根本站不住了。

坐在手术室外,这时候,签医嘱时那些可能发生的意外纷纷涌进脑海,我害怕极了。

然后,手机响了,是闺蜜王芳打来的,说医院不让进,那她只能负责往医院送餐了。

“你告诉咱妈,我保证在她住院期间,一日三餐不重样。”王芳的话,让本来有几分颤抖的我,突然就冷静下来。

我跟她说:“中午我想吃虾仁馄饨,要是再来点甜品就完美了。”

王芳说:“得令。只要你还能想起来吃,我就放心了。行了,你这状态,我也不用给你灌毒鸡汤了,就等着中午准时投喂吧。”

08

妈妈的手术,用了三个小时。

期间护士出来过一次,告诉我一切顺利,以及大概还需要两小时左右的时间结束。

于是,我给部门主管打了个电话,让他把昨天没做完的报表传我一份。

他问我:“公司没那么冷血,你就在医院好好陪护吧。”

我跟他说:“有点事干,手术室外的时间才没那么漫长。”

于是,主管把报表发过来,我在文档里敲下一行二号大字:为妈妈的放化疗药物而努力。

这话,是一剂镇定剂,我就那样坐在手术室外冰冷的椅子上,边工作,边心无杂念地等妈妈。

人为什么要工作?

手术室外的等候,有最准确的答案。

在那一刻,我感谢了这份从前一天骂八遍的会计工作。

那一刻,我发现坚强、冷静这东西,我也有。

09

妈妈的手术很成功,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都比当初医生想象得好。

手术后当晚,妈妈吃了止疼药,但也只睡了一个小时。

我索性没睡,就陪她聊天。

我详细地跟她汇报着手术的情况,未来的治疗,她以后生活的注意事项,以及向她出示我手机银行卡的余额,让她放心:咱治得起。

我跟她说:“妈,你向来不拘小节,这是身体在给你敲警钟,是时候好好爱护它了。”

我妈看着我,说了一句:“丹丹,真没想到,你会这么勇敢坚强,妈妈真高兴。”

我一边给她按摩,一边回答:“我是一个28岁的成年人好不好?成年人的标志就是害怕的事,依然害怕,但可以面对了。妈,放心大胆地把你交给我,我保证让你恢复到出厂设置。”

这话,居然把我妈逗笑了。

她说没想到,发生了这么大事,她自己还笑得出来。

她还说:“有你在,妈心里特别稳当。”

10

术后七天,我妈可以下地走路了。

爸爸白天陪她,我上班,晚上再来陪护。

王芳每天都会提前发来食谱,让我妈点餐,用我妈的话说:“王芳的饭做得太好了,谁娶了她可有福了。”

偶尔来送饭时,王芳会乘着护士不备,偷偷溜进病房,陪我妈聊天,帮我妈洗头洗脚的。

我妈过意不去,她就扔下一句:“我和丹丹都是独生女,这辈子遇到任何事都得相互商量支持,所以,阿姨,你就拿我当亲的吧,随便用,哈哈哈。”

我妈不止一次跟我说:“我这一生病,累你是应该的,可人家王芳也得上班,天天给妈送饭,妈觉得这个人情欠大了。”

我丝毫不以为意地对她说:“你就安心接受吧,我和王芳,交情摆在那里。一样的,要是她爸妈有事,我也会第一个往前冲。”

11

术后二十天,我妈出院了。

我给她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让她在养病的同时,慢慢做康复训练。

并且给她提出小目标:如果心态调整好,身体指标恢复得好,很可能不必经受化疗之苦。

我妈特别听话,每天少食多餐,严格执行我的计划表。

为此,我爸特别不服气地对我妈说:“现在丹丹的话简直就是圣旨,这辈子,都没见你这么顺从过?以前我让你少吃油腻食品,你可从来不听。”

我妈对我爸说:“孩子大了,比我们有见识有主意,她说得对的,我就是要听。我是一个从鬼门关爬回来的人,不能再做固执讨人嫌的家长了。”

12

爸妈在,我做饭的热情特别高涨。

每天晚上下班时,他们在车站等我,然后我们仨一起去菜市场。

而对于我走哪儿拍哪儿,没事就拍他们以及自拍的行为,爸妈刚开始不理解。

那天,我把一盘红烧茄子给炒糊了,也拍照记录。

我妈就问:“这个也拍?”

我说:“这个必须得拍啊,这是我的小日子,我自己不拍,还等别人拍吗?能不能有点主人翁意识?就这么不重视自己吗?”

我的一连串发问,把我妈笑得前仰后合。

她说了一句:“丹丹,妈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这么有趣呢?”

我想了想,认真回答她:“因为你和我爸一直用家长的眼光打量我、要求我,就像面试官一样。我在你们面前,施展不开啊。”

我妈说:“那现在怎么施展开了?”

我又想了想:“因为,你们现在是客场,我是主场,所以,比较容易本色做人。”

我的话,又把爸妈逗笑了。

13

那段时间,一到周末,我会约着王芳当司机,拉着我爸妈逛遍沈阳城。

有一次在棋盘山,遇到轮滑群的团友们,于是,我和王芳从后备箱拿出轮滑,跟他们一起玩了一会儿。

四十分钟,大汗淋漓,说不出来的痛快。

而我妈呢,全程拿着手机给我和群友们拍照。

以我对她的了解,她肯定不止替我拍照那么简单。

于是,上车后,我问她:“是不是在这群人里找你未来女婿人选呢?”

我妈可坦率了:“嗯,刚开始真有这个想法,后来确实就觉得你们滑得好看,我从来不知道你还有这份才艺。”

我笑了:“这年头,没有点才艺怎么出来混?妈,等你好了,我教你,轮滑这项运动老解压了,你们没来的时候,我每个周末都跟群友出来滑。”

我妈吓得直摆手:“你放过我这条老命吧,我还是老老实实地跟你爸学八段锦吧。”

我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当天晚上,我爸去小区打八段锦时,她跟着下去了。

以前我爸教她,她还特别排斥,但那天,据我爸反馈:“你妈今天也不知道咋的了,特别虚心,还直喊这运动静心,看来啊,人呢,就是得让病管着。”

我妈听了,也没像从前那样犟嘴,反而说了一句:“活到老,学到老,整天跟年轻人在一起,真觉得从前的生活方式需要检讨了。”

这话,谁不爱听。

而我妈最好听的话,还在后面。

术后45天的复查,她的各项指标好到令医生都很惊讶。

于是,她的术后化疗计划也就暂时搁置了。

这对我们来说,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那天,一走出医生办公室,我就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哗然而下。

当恐惧来临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动用全部力量克服恐惧。

可是,当恐惧消失时,内心的崩溃才敢降临。

14

那天晚上,爸妈没让我动手,他俩忙活了一桌子我爱吃的菜。

我们一家三口,在我58平的小公寓里,边吃边聊。

我妈问我:“丹丹,你没发现吗?自从手术完之后,我和你爸再没催你结婚?”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确有其事:“咋的?终于有时间,有体力,决定开启新一轮的催婚呗?”

谁想,我妈没按套路出牌:“不催了。”

“啊?咋地了?这是要放弃我了呗?”我心里一万个吃惊。

我妈却气定神闲地跟我说了不少肺腑之言。

她说,她和我爸看错我了。

在他们印象里,我独自一人在沈阳的日子应该是这样的,很少自己开伙,几乎都在吃外卖;长期一个人生活,性格越来越孤僻;遇到任何困难,身边没有任何人可商量;晚上加班一个人回家很危险,就连小偷也会暗中盯着我这种单身女孩下手……

是的,在爸妈的想象里,我一个人就是一个行走的弱势群体,每天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她和我爸一直催婚,他们坚持认为,如果我有了男朋友或者结了婚,这些担心也就不存在了。

但这次跟我贴身生活三个月后,我妈对我说:“你有事业,有朋友,有爱好,过得健康充实,尤其是在我手术前前后后,你所有的表现让妈妈刮目相看。很惭愧,我自己的女儿活得比我健康通透有担当,我却还拿她当三岁孩子看,是我自以为是了。我和你爸说了,以后,你的人生,你作主,我和你爸,都不瞎指挥了。”

那天,如果没记错的话,是我这辈子跟爸妈聊天最和谐的一次。

我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之前经历了什么样的感情,以及后来相亲时,都遇到过什么人。

我坦诚地告诉他们:“我不是拒绝婚姻,只是真没遇到那个合适的人。如果遇到了,我不会错过,但如果没遇到,我也不将就。”

爸妈听了,频频点头,寡言的我爸说了一句:“我姑娘长大了,书没白读,路也没白走,好样的。”

那一刻,我内心说不出的温暖感动,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

而父母的肯定与信任,也是激励自己前行最好的力量。

15

就这样,爸妈带着对我的一万个放心,回老家了。

说实话,自上大学后,我与父母的分离是常态。

每年同处一个屋檐的时间,仔细算下来,每年也不超过半个月。

可是,从前的从前,真觉得半个月都多了。

因为从进家门那一刻起,就被父母各种说教,好不容易放假睡个懒觉,他们就会说现在年轻人晚不睡,早不起,生活一点规律都没有。

只要看一会儿手机,他们又说,你这不是回家来陪我们的,就是换个地方看手机。

你想进厨房帮忙,他们就把你撵出来说你碍事,然后转头就说像你这样什么都不会干,将来哪个男孩敢娶你,谁家也不缺姑奶奶。

你辩解,他们说你翅膀硬了。

你不吱声,他们就说回家一趟还不如日常通视频时话多……

再然后,就是一年比一年鼓点密切的催婚。

说实话,每次假期结束,跟爸妈说再见时,我都如释重负,恨不得赶紧回自己的小窝。

16

只有这一次,送别爸妈,我心里特别不舍。

我曾经以为,父母之爱更多时候是一个又一个的要求,和一场又一场的面子工程,以及与日俱增、不可消弥的代沟。

但这次,我在爸妈的检讨里,明白一件事:不是爸妈偏执狭隘,更多时候,我们从来没有给他们了解我们的机会。

两代人的彼此认知,更多时候,全靠各自的想象臆测。

我不感谢疾病,但我感谢成年之后,有机会让父母来我工作生活的地方呆了三个月,让他们在贴身的相处中,看到我的成长与成熟。

我们因了解而和解,并且重新准确而舒适地相亲相爱。

这样,真好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