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与治理培训内容(隐患治理不彻底)

日前,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专项督查第十一组来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的山东锐博化工有限公司进行抽查,抽查中发现,该企业存在隐患治理不彻底、现场管理不规范、员工教育培训不到位等问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隐患排查与治理培训内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隐患排查与治理培训内容(隐患治理不彻底)

隐患排查与治理培训内容

日前,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专项督查第十一组来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的山东锐博化工有限公司进行抽查,抽查中发现,该企业存在隐患治理不彻底、现场管理不规范、员工教育培训不到位等问题。

据记者了解,该公司成立于1990年3月24日,前身是齐鲁石化公司创办的临淄区化工厂,2007年底改制为山东锐博化工有限公司,现有职工252人,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企业。

走进加氢装置区,记者看到,尽管装置看着比较整齐,但有些设备防腐维护不到位,安装不规范,有的电缆防护套管已有裂口,让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危化品高危企业。

“可燃气缓冲罐加热蒸汽盘管为什么不热?”“已经停用了。”“停用了为什么不拆除?”“不拆除也不会有安全隐患。”这是督查组和该企业相关负责人的一问一答。专家给予纠正:蒸汽盘管虽然已停,出口也已断开,但未设置盲板隔离,存在因盘管腐蚀内漏导致可燃气串入盘管,造成可燃气泄漏的风险。

“未将6万吨/年白油加氢装置DCS报警值和联锁值体现在控制室工艺卡片中,瓦斯缓冲罐设置的可燃气报警器无仪表位号。”督查组指出,这些都是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的表现。

期间,督查组先后查看了安全设备设施、可燃气体报警仪、采样系统、干气等重点部位,问题颇多。比如加氢装置现场氢气采样未设置密闭循环采样系统;洗眼器因没有加热设施导致冬季处于停用状态。

“带我们到控制室看看。”督查组在该企业安全环保部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控制室,结果上演了“出人意料”的一幕。

“控制室有几名操作工?有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吗?有几台?演练一下看看?”督查组一连串的提问让企业有点措手不及。

该企业有关负责人紧张地回答:“有8名操作工,有两台空气呼吸器,我们这就演练。”

接着,一名操作工从应急器材柜中拿出装备,紧急佩戴,在佩戴过程中,可能不太熟悉,1分钟就应完成,却用了4分钟,看上去手忙脚乱。

“安全帽怎么没戴?”专家指指自己的头,暗示操作工没戴安全帽,提醒两次后,操作工才反应过来,转身从应急器材柜中拿出安全帽往头上戴,且一边试戴一边嘀咕戴不上,几次之后,果然以失败而结束。

慢悠悠的动作,不规范的操作,让专家很是皱眉。专家严肃指出:“应该先戴安全帽,再佩戴呼吸器面罩,并且到现在你佩戴空气呼吸器的供气阀也没打开。”

随后,专家又抽查了另外一名操作工,该操作工竟然不知道氢气的爆炸极限,不清楚动火监护人职责。

不仅如此,督查组在打开应急器材柜时发现,柜面上标注的防毒面具数量是8只,而里面实际只有2只,离满足当班员工应急需求相去甚远。

“一个控制室就能查出这么多问题?”看到这种情况,督查人员心里“咯噔”一下,职业的敏感性让督查组查的更加仔细了。

在查阅台账资料时,督查组还发现该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存在漏洞,未明确动火作业的企业监管部门。无独有偶,在抽查企业2019年5月14日加氢装置连锁变更审批表时,内容比较笼统,也没有开展安全风险分析及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

督查组要求该公司,要加强员工教育学习,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岗位员工要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应急演练等一系列整改措施。

刚从控制室出来没走几步,督查组再次发现新的问题。车间会议室面向分馏装置开设门窗,不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规定要求:“化验室、办公室等面向有火灾危险性设备侧的外墙宜为无门窗洞口不燃烧材料实体墙。”面对该安全隐患,该企业安全环保部人员认识到自身的问题,立即表态:“我们明天就整改,把办公室拆掉或者把门窗封上,今后就不用了。”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就有9处安全隐患被督查组的法眼“揪”了出来。

针对检查出的问题,督查组再三叮嘱企业,小小的安全隐患常常因为不被重视而被管理者忽略,但一旦发生事故则后果不堪设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尤其是在危化品行业领域,你们一定要提高企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整改。该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督查组查出的问题对他们触动很大,马上整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