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有几个弟弟妹妹(来一个苏东坡的同款弟弟)

传家风丨扬正气丨铸族魂丨促发展

意公子

每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总会成为脑海自动播放的BGM。但你知道吗?

这首词其实不是写给情人的,

而是苏东坡写给他的弟弟苏辙的。苏辙他真的太好了!

谁不想要一个这样的弟弟呢

来一个苏东坡的同款弟弟

接下来意公子跟你讲…

苏东坡有几个弟弟妹妹(来一个苏东坡的同款弟弟)(1)

潇涵:青年创业者,外号“意公子”。意外艺术创始人,原电视台主持人,擅长用大白话解读艺术,发起“意外艺术”项目致力于艺术大众化普及,主讲艺术脱口秀《艺术很难吗》。10年前,潇涵凭着“让艺术更轻松有趣” 的信念,放弃她电视台主持人的工作, 成为一袭绿裙的艺术脱口秀主持人。

求一个苏轼的同款弟弟

作者:煮雪烹茶惠

摘要:宋代诗人郭印曾写诗云:三苏皆天人,著作浩篇简。而苏家这三位"天人"除了令后人交口称赞的千古之才,苏轼与苏辙兄弟二人的金坚之情更为人动容,至今为后人津津乐道,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手足之间的佳话。

1. 生活之良伴

既是至亲手足,也是良师益友,这句话便是苏轼与苏辙二人关系的最佳写照。苏家兄弟常共游山水,是生活中的知己和良伴。有一次苏家兄弟与好友佛印结伴同游,佛印随口对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妙在"无""巫"同音,苏辙对答"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也对答"何水能如河水清",果然苏辙更加赞同,认为较自己的更合辙押韵些。苏轼早年在刘巨门下读书时也常做对子,一同窗做"庭松偃盖如醉",另一同窗对"夏雨新凉似秋",苏轼对"有客高吟拥鼻",苏辙则对"无人共吃馒头",众人皆大笑不止。文采上彼此欣赏,生活中互为知己,苏氏兄弟的手足之情早已超过了寻常的血脉之情了。

2. 会诗之佳友

除了生活中的好朋友,苏轼与苏辙还是诗文之友。苏轼一生创作诗词高达两千七百多首,可谓是宋代文学史上一朵熠熠闪光的奇葩,而在这些诗作中,有229次提到了弟弟子由,即苏辙。除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大醉之后"兼怀子由"的,苏轼还在人生的许多重要时刻写诗赠予这位至亲兄弟。苏轼在《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中写道"似二陆初来俱少年",以陆机、陆云兄弟比况,希望苏辙仕途通达,胸襟开阔;苏辙奉命出使辽国时,苏轼知他内心屈辱,便鼓励他"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将苏家男儿的豪气带到异国,以震国威;即使是在狱中性命难保之时,苏轼仍不忘"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苏辙为救兄长,写下了一篇言辞恳切的《为兄轼下狱上书》。这种兄友弟恭的深厚感情最终感动了神宗,苏轼也免得一死。

3. 文采之拥趸

常言道"文人相轻",苏氏兄弟同为流芳千古的文学家,却是彼此欣赏的一对知己。苏辙说哥哥"扶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则认为弟弟"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甚至说弟弟的文章胜过自己,"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据《宋史·苏辙传》记载,"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其二人的兄弟之情甚笃,甚至约定"风雨对床眠",共听潇湘夜雨。与二人同时期的曾巩、蔡京等人皆因政见不合闹得不可开交,而苏氏二兄弟俨然是宋史上兄弟和睦的别例。

论古之兄弟相爱相亲相知,苏轼与苏辙可算少数,二人虽为同朝进士,但政见相近,苏辙较苏轼仕途更为通达,苏轼鼓励弟弟放宽胸襟;苏轼惨遭流放,苏辙尽心陪伴;兄弟二人就算共遭贬谪也在人生之路上相互劝慰,共同渡过了人生的磨难,真可谓"渡尽劫波兄弟在",令无数人动容。

苏东坡和苏辙感情深厚,苏辙字子由。苏轼一生当中以子由为题的诗词就有一百多首。

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不仅以才华著称于世,也以兄弟情深昭示后人。兄弟俩从小在一起读书,未曾一日分离。苏辙曾说:“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蹇裳先之(提起衣裤先趟过去)。”“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无良朋。”他更在《东坡墓志铭》上说:“扶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亦在写给好友李常的一首诗中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吾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这样的兄弟情谊,谁能比肩?

苏轼与苏辙是同科进士,同年步入仕途。两人的政治思想大致相同,在变法斗争中共同进退,晚年又同样被贬到南方的蛮荒地带。苏轼个性鲜明,旷达洒脱,苏辙则沉稳内敛,虑事周全。兄弟俩形成明显的互补。所以他们的仕途虽然坎坷有异,而相知相亲,始终如一。

熙宁四年(1071年),因为得罪王安石,又受到御使诬奏,苏轼请求外任回避,于是到杭州任通判。此时苏辙升官至尚书右丞,连上四札,也请求外任。三年后,因为苏辙在济南任掌书记,苏轼请求去距离济南较近的东州太守未得,后来被批准去了山东密州做太守。两地相距并不遥远,而别离六载仍无法相聚。熙宁九年(1076年)的中秋之夜,苏轼举杯邀月,神游飞天,起舞徘徊,心潮起伏,顿时涌出难以排遣的悲欢离合之情。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千古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元丰二年(1079)三月八月十八日,由于政治上的派别斗争,苏轼被关进了当时的中央监狱。这一关就是103天。苏轼在狱中几度欲自杀,可是料想弟弟苏辙亦必不肯独生,只得放弃了念头。一天,平时给他送饭的大儿子苏迈去筹钱,临时代为送饭的人不知父子俩事先暗中“若有不測,則送魚”的约定,送了一条熏鱼。苏轼见状大哭,自料必死,马上为其弟苏辙写下两首诀别诗。宋神宗读了,也为其深情和才华感动,其中一首的最后两句是: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东坡有几个弟弟妹妹(来一个苏东坡的同款弟弟)(2)

苏辙读罢,也放声大哭,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还遭牵连被贬官。苏辙不仅没有丝毫怨言,还将哥哥的家小接到自己家中安顿。苏轼出狱后,苏辙前去接狱,特捂其口,意思是劝他以后少说话。

此后的苏轼进入了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正是兄弟情谊使得他这个兄长从来不感到孤独飘渺,而能尽展他的人格和才华。

公元1097年,苏轼第三次被贬于海南的儋州,而苏辙也因为哥哥而受牵连被贬雷州。兄弟二人相遇于广西藤州,弟弟送哥哥出海,诀别于海滨,从此一南一北,隔海相望。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五月,苏轼被赦北还,因旅途劳顿早已染病在身,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在常州逝世,一代才子就此陨落,死时六十六岁。次年,苏辙遵其“即死,葬我嵩山下,予我为铭(写碑文)”的遗愿,遵照苏轼的遗愿,将兄长葬于河南郏县。11年以后,苏辙卒于许昌,也葬于此。

苏东坡有几个弟弟妹妹(来一个苏东坡的同款弟弟)(3)

对照“三曹”中曹丕、曹植的《七步诗》,人们更觉“三苏”中苏轼、苏辙的兄弟情谊真是感天动地,流芳千古。

来源:意公子 简书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号观点

声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公众号旨在传播苏氏宗族和苏姓文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编辑:苏耿仁

2022法国杰尼轩迎新展示会#苏氏@苏耿仁

苏耿仁向您推荐法国杰尼轩系列,

欢迎联系!

苏东坡有几个弟弟妹妹(来一个苏东坡的同款弟弟)(4)

苏氏信息平台苏氏信息交流平台151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