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调和鼎鼐典故(成语典故共为唇齿)

《共为唇齿》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邓芝传》,形容彼此互相依存,像唇与齿的关系那样。

三国时,小备死后,诸某人为了修复与东吴的关系,共同抗魏,派邓芝出使吴国。

成语调和鼎鼐典故(成语典故共为唇齿)(1)

小邓子到了吴国后,孙权瞧不起看不上地给了个几千年来一样用法的借口,就是卧床不起,假装生病,不愿意接待来使。小邓子到底是跟卧龙先生混天下的,早料到孙权会搪塞来隐瞒自己早已变心,不再打算与蜀国友好的心。面对吴国想要依附魏国的情况,小邓子写了一封信给孙权:“我灯某人这次来使不单是为了我们蜀国,也同时为吴国考虑后患之忧。”孙权这才愿意召见小邓,看看他到底葫芦里能卖什么药。

成语调和鼎鼐典故(成语典故共为唇齿)(2)

孙权见到小邓,很坦率的告诉他:“我是诚心诚意和蜀国相亲结盟的呀,可是刘禅那小子你也看得出来的,弱爆了呀,你看看现在蜀国什么萎靡样了,国小势微成什么样了?如果魏兵攻击,你们自身都难保了,我是为这担忧呀!所以才犹豫不定......”

小邓子不高兴地怼他了:“吴蜀两国、四州之地,这是成就王业的基础。卧龙先生何许人也,乃当世英杰,谁与争锋?蜀国有险要地势,十分牢固;(事实证明阿斗就是阿斗啊——扶不起)吴国有三江之阻,也是固若金汤。如果把我们两国的优势合为一股,共为唇齿,进攻可以兼并天下,退却可以鼎足而立。这不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吗?”

成语调和鼎鼐典故(成语典故共为唇齿)(3)

孙权沉思良久,缓缓地说:“你说的很对,还是吴蜀联合为妙!”于是吴国断绝了魏国的和谈要求,另派使者去蜀国去商谈合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