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析(媒体和公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差错)

公文写作中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析(媒体和公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差错)(1)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人曾形象地将其比作“书面的眉眼”“笔端的舌头”。“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标点的乱用,有时比没有标点还要坏事。”时下,媒体差错中常见标点符号的误用,看似无所谓,实则关系着语言文字表达的严肃性、准确性和形象性。

规范使用标点是为文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因此,我们梳理、总结了媒体和公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差错。

领属关系不用顿号

错:从最开始的东南沿海城市,到现在内陆地区的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363座城市近12万所学校的4000多万名学生。

对:从最开始的东南沿海城市,到现在内陆地区的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363座城市近12万所学校的4000多万名学生。

●存在领属关系时,词语之间不用顿号。“31个省区市”与“363座城市”“近12万所学校”“4000多万名学生”存在领属关系,因此例句中第二个顿号应当去掉。此类错用常发生在与数字有关的句子中。类似的错例还有:

错:第十八届亚洲运动会于2日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落幕。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13万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亚运会40个大项、465个小项的角逐。

对:第十八届亚洲运动会于2日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落幕。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13万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亚运会40个大项465个小项的角逐。

●注意:上例句子有点长,可在“运动员”后加一个逗号。

句内括号没有紧接在被注释词语后

错: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纪行》一文(以下简称《念》),收获很大。

●例子出自《标点符号用法》。然而,这个例句出现了错误,与《标点符号用法》中“括号用法补充规则”发生冲突,自相矛盾。

括号用法补充规则:句内括号用于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应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

因此,括注应紧跟作品名《念青唐古拉山脉纪行》之后。

对: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纪行》(以下简称《念》)一文,收获很大。

标引号的并列成分间可加顿号吗?

对: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

●例子出自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在庄重的讲话稿中,标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经常使用顿号。

有人说,按照规定应该不加顿号。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即使按照《标点符号用法》中“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的规定,也不一定非得去掉顿号。注意其中的“通常”。当然,在一种出版物中应保持统一,要么都不加,要么都加。

需要注意:

并列成分中,有的并列项用引号,有的没引号,那么整个并列关系当加顿号。经典的例子就是十九大报告里的一句话:

对: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并列成分中如果有“和”“与”“及”“以及”等连词,那么整个并列关系也应加顿号。例如:

对:我们一定要回答好“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

上面的句子不加顿号没问题,但是下面的句子出现了“和”,就应该在并列关系中加顿号。

对:我们一定要回答好“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和“怎么干”等问题。

中间有分号,前面可用逗号统领吗?

●《标点符号用法》: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

在这句话后,列出了一误一正两个例子。

错:动物吃植物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把整个植物吃掉,如原生动物;有的是把植物的大部分吃掉,如鼠类;有的是吃掉植物的要害部位,如鸟类吃掉植物的嫩芽。

对:动物吃植物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把整个植物吃掉,如原生动物;有的是把植物的大部分吃掉,如鼠类;有的是吃掉植物的要害部位,如鸟类吃掉植物的嫩芽。

改成冒号很好理解,但是按照“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的解释去看《标点符号用法》里的另一个例子,就让人有些纠结了。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难道是互相矛盾?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其实,类似上例以逗号统领的例子在实际语用中很多,已是约定俗成的用法,具有坚实的语言实践基础。

“等等”前误用逗号

错:……贸易战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会影响我对外出口,干扰我国经济增长;冲击部分外向型企业,导致成本增加、订单减少、工人失业等问题;会干扰和破坏我对外技术合作,等等。

●“等等”前的逗号应改为分号。句子用顿号时,等等(等)不需要间隔;句子用逗号停顿时,句末的“等等”前加逗号;句子用分号停顿时,句末的“等等”前加分号。

小张咬文嚼字认为“比如”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这个问题,欢迎大家探讨。

对:……贸易战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会影响我对外出口,干扰我国经济增长;会冲击部分外向型企业,导致成本增加、订单减少、工人失业等问题;会干扰和破坏我对外技术合作;等等。

“等等”前少了停顿

错:……两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较大拓展,达成了许多重大项目,如上海和广州的地铁都采用了德国设备和技术,德国宝马公司落户沈阳等等。

●“等等”前应加逗号。上例已有过解释。

对……两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较大拓展,达成了许多重大项目。比如,上海和广州的地铁都采用了德国设备和技术,德国宝马公司落户沈阳,等等。

●总体来说,分句中使用逗号,则“等等”前使用逗号。但有时也应根据句子的意思来看,比如下面的例子,“等等”前不加逗号也能讲得通。

■比如推荐文学作品会介绍作者怎么描写人物,推荐史学著作会介绍修史背景、考据发现、编撰体例等等。

●小张咬文嚼字认为“比如”后应加上逗号。上例最好改为:

比如,推荐文学作品会介绍作者怎么描写人物,推荐史学著作会介绍修史背景、考据发现、编撰体例,等等。

该用“等”时误用“等等”

错:小李今年去了成都、广州、济南、武汉等等11个城市。

●“等等”应该为“等”。列举的各项与省略部分共同作为某词的修饰或限制成分时,用“等”不用“等等”。

对:小李今年去了成都、广州、济南、武汉等11个城市。

冒号涵盖范围过宽

错: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这个例子出自《标点符号用法》。“日常”前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对: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提示字“即”前误用冒号

错: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冒号和“即”都有提示下文的作用,但“即”前不能用冒号。冒号可以用在“即”后提示下文。错句可改为:

对: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对: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对: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是”后可以加冒号吗?

●“是”和“即”一样,都有提示下文的作用,“是”前不能用冒号。冒号可以用在“是”后,以提示下文。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有这样的用法。

对: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含“特别是”等递进关系的词前误用顿号

错:中方愿同荷方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强投融资、普惠金融合作,为两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特别是”前不用顿号,因为两者的关系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错句中可以将顿号去掉,也可以将顿号改成逗号。

对:中方愿同荷方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强投融资、普惠金融合作,为两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对:中方愿同荷方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强投融资、普惠金融合作,为两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以及”前误用顿号

错:凡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矛盾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以及涉保险类案件等,先行分流至多元纠纷调解组织。

●当并列的词语之间既有顿号又有“以及”“甚至”“尤其”“或”“与”“及”等连词连接时,连词前不使用顿号。根据句子的意思,或删掉顿号或将顿号改作逗号。

对:凡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矛盾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以及涉保险类案件等,先行分流至多元纠纷调解组织。

对:凡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矛盾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以及涉保险类案件等,先行分流至多元纠纷调解组织。

“及”前误用顿号或逗号导致停顿

错: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地纷纷从村民身边事入手,清运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污水、及废弃物……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错: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地纷纷从村民身边事入手,清运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污水,及废弃物……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标点符号用法》: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进行连接,“以及(及)”之前应用逗号。

但在《〈标点符号用法〉解读》一书中专门强调,“及”之前不可以使用逗号。

也就是说“及”为连词出现时,前面不加逗号,也不加顿号。

对: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地纷纷从村民身边事入手,清运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污水及废弃物……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单书名号用错

错:《鲁迅先生<《呐喊》自序>试析》经常被拿来当作如何使用三层书名号的例子。

●这是一个使用三层书名号的例子。最外一层和最里一层用双书名号,中间一层用单书名号。值得注意的是,单书名号的形式是“〈 〉”,而不是小于号和大于号“< >”的组合。

对:《鲁迅先生〈《呐喊》自序〉试析》经常被拿来当作如何使用三层书名号的例子。

“即”“就是”误与破折号连用

错:他整整花了二十七年,终于编写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即《本草纲目》。

●此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注释内容,两者都有解释前文的作用。因此,在破折号之后加上“即”“就是”等词是不对的。

对:他整整花了二十七年,终于编写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现汉》“夜郎自大”注释里的问号对吗?

■【夜郎自大】yèláng-zìdà 汉代西南邻国中,夜郎国(在今贵州西部)最大。夜郎国的国君问汉朝使臣道:“你们汉朝大呢?还是我们夜郎国大呢?” (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后来用“夜郎自大”比喻妄自尊大。

●不少人认为,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小张咬文嚼字认为问号没有问题,改成逗号也没有问题,另外也可以去掉第一个问号。

《标点符号用法》: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含月、日的事件怎么加引号

●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带有特定意义的词组,为避免理解的不便,应当标明引号。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

对:“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简称情况下,即只保留日月而省去事件名称时,为避免歧义,也应使用引号进行标引。

对:这一天,全国有一百多座城市拉响防空警报,共同纪念“九一八”。

●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或节日一起标引。当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日期时,仍然要使用引号标明。

对:日本侵略者每发动一次侵略战争行动,都对外美化宣称“事变”,诸如“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甚至把历时14年的侵华战争至今仍叫作“支那事变”。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事件时误用标点

错: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10年了,曾经满目疮痍的震区,如今已经郁郁葱葱。

●当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时,无论月份是几月,均应在月日之间使用间隔号(半角字符),而不是小数点,且数字外要加引号。

对:“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10年了,曾经满目疮痍的震区,如今已经郁郁葱葱。

用汉字数字表示事件时多加了间隔号

错:“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标点符号用法》: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用汉字数字表示时,只在一、十一和十二月后用间隔号。另外需要注意,“进而”前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对:“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分项列举包含句号时,分项误用分号

错: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

●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例句中的分号应改为句号。当然,也可以保留分号,将句号(除最后一个)改为逗号。

对: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

对: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

有些词语不用顿号

错:根据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有些词语之间不加顿号。类似的有京津冀、港澳台、大中专院校、指战员、枪支弹药等。

对:根据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专指词语应加引号

错: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将“健康中国2030”上升为国家战略。

错:文革结束后,出版业迎来春天,中外名著的书讯纷至沓来,却供不应求。

错:《半条棉被》讲述红军在反围剿时给农民徐解秀留下半条被子,展现人民心中的共产党和红军“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类似的专指词语还有大跃进、一国两制等都需要加引号。值得注意的是,围剿和反围剿的引号都应加在“围剿”上。

对: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将“健康中国2030”上升为国家战略。

对:“文革”结束后,出版业迎来春天,中外名著的书讯纷至沓来,却供不应求。

对:《半条棉被》讲述红军在反“围剿”时给农民徐解秀留下半条被子,展现人民心中的共产党和红军“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不宜加书名号

错:200名师生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实施一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我们可以看出,文章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不加书名号的。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必须加书名号。

对:200名师生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实施一周年。

对:200名师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实施一周年。

前后引语,提示语在中间,误用冒号

错:“这苹果不错”,他边嚼边说:“走的时候我带几个回去”。

●前后带引号的话语,中间插入提示语,只能用逗号,不用冒号,也不用句号。

对:“这苹果不错,”他边嚼边说,“走的时候我带几个回去。”

前后引语,提示语在中间,误用句号

错:“这苹果不错”,他边嚼边说。“走的时候我带几个回去”。

●前后带引号的话语,中间插入提示语后不用冒号也不用句号,只能用逗号。

对:“这苹果不错,”他边嚼边说,“走的时候我带几个回去。”

上面的例子也可改为:

★他边嚼边说:“这苹果不错,走的时候我带几个回去。”

★“这苹果不错,走的时候我带几个回去。”他边嚼边说。

倒装句中问号误用

错:“到底去不去喝酒啊?杜甫兄弟。”李白追问道。

●倒装句虽然有成分倒装,但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问号应放整句之后。

对:“到底去不去喝酒啊,杜甫兄弟?”李白追问道。

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错:我真想问问小张为何常在非疑问句中误用问号?

●非疑问句是指带有疑问词的陈述句。由于陈述句带有疑问词,很像疑问句,具有迷惑性,常让人在加标点时误作疑问句处理。

对:我真想问问小张为何常在非疑问句中误用问号。

将隐讳号×错作x、X

错:发现目标,方位XX,高度XX。

●×是一种标点符号,叫作隐讳号或避讳号,用来代替不愿或不便写出来的字,写作字母x、X都是不正确的。

对:发现目标,方位××,高度××。

武器装备等名称或型号误用一字线

错: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航程远、载重大、速度快等特点。

●连接号的形式有短横线“-”、一字线“—”和浪纹线“~”三种。表示武器装备的名称和型号时,用短横线“-”。

对: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航程远、载重大、速度快等特点。

军事演习等代号的误写

错:和平使命—2018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已于2018年8月29日结束。

●军事演习等代号涉及年份、数字、字母等用短横线“-”连接,不用“—”连接。另外,书写应加引号并注意引号的位置。

对:“和平使命-2018”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于2018年8月29日结束。

书名号的五个问题

错:连队阅览室里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点符号用法>解读》《人民日报海外版》《空军报》《人民陆军报》《人民海军报》《瞭望》东方周刊等书报。

●这个错例涉及标点符号的五个问题:

※有些报纸名本身不带“报”,加书名号时就不该将“报”放在其中。如,《人民海军》报不写作《人民海军报》,《人民陆军》报不写作《人民陆军报》。

※有些刊物的名称有些长,加书名号时不应加局部,如《瞭望东方周刊》不写作《瞭望》。

※单书名号不是小于号和大于号组合成的。

※书名号之间有其他成分时,应加顿号。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写法问题存在争议,虽然《标点符号用法》里举例时写作《人民日报》(海外版),但这份报纸自己的用法是《人民日报海外版》。这个问题,欢迎大家谈论。

有人说,例句中的“书报”二字没有包含刊物,但《现代汉语词典》对“书报”的解释是“图书和报刊”。对此,你怎么看?

对:连队阅览室里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点符号用法〉解读》、《人民日报海外版》、《空军报》、《人民陆军》、《人民海军》、《瞭望东方周刊》等书报。

公文附件名称后是否使用标点符号

错:附件1:安全隐患报告单

错:附件1:《安全隐患报告单》

错:附件1:安全隐患报告单;

错:附件:1.《安全隐患报告单》

错:附件:1.安全隐患报告单;

●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对:附件:1.安全隐患报告单

运载工具加引号的问题

错:有些出版物将“雪龙号”写作“雪龙”号是不规范的。

●是否该把“号”放在引号内,应该根据运载工具及其名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名称不带“号”的运载工具,在书写时应把“号”字放在引号外。

对:有些出版物将“雪龙”号写作“雪龙号”是不规范的。

公文发文年份

错:×××[2018]8号

●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应使用六角括号。

对:×××〔2018〕8号

表示概数的两数之间不用顿号

错:我们有七、八个月没有见面了。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两数之间不用顿号隔开。

对:我们有七八个月没有见面了。

误把相邻的两数当概数

错:每年七八月份常是临床供血最紧张的时期。

●当相邻两个数字连用不是表示概数,而是一种缩略形式时,应使用顿号。

对:每年七、八月份常是临床供血最紧张的时期。

对:每年7、8月份常是临床供血最紧张的时期。

全篇文章中突然冒出半角标点符号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切换输入法造成的,二是复制粘贴造成的。建议作者、编辑养成对半角符号进行搜索的习惯。

这两个“原则”使用时不加引号

●请记住:四项基本原则和一个中国原则在使用时不加引号。

原创:张凤强 整理:陈晶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