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华死了多少人(24岁的成本华被日本人杀害)

日本在华死了多少人(24岁的成本华被日本人杀害)(1)

相信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被这张照片打动过,照片上是在一处砖墙下拍的,墙根下的凳子上坐着几个嬉皮笑脸的日本兵,他们有的拿着军刀,有的喝着水,有的抽着烟,正在喷云吐雾。在他们面前,一位抗日女战士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看着那个给她照相的日本记者,脸上露出一抹轻蔑的笑容。

在照片没有照到的地方,躺着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那是刚被日本人杀害的抗日战士。这位女战士知道拍完这张照片,她也会像前面那些抗日战士一样被日本人的刺刀刺穿身体,她的脸上没有一丝慌张,没有一丝恐惧,反而浮起一个轻蔑的微笑。

这位微笑着面对死亡的抗日女英雄就是成本华。

跟很多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事业献出生命的无名英雄一样,很长时间,她的名字不为人知,她的事迹也无人知晓,甚至她的亲人,都不知她的下落。

成本华的名字为人们熟知,是在她牺牲60多年以后。

2005年,山东画报社出版的《老照片》第40辑上,有两张照片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两张照片是一位抗日女战士被捕以后和被杀害以前拍的,照片上的她神态自然,气定神闲。在她临刑前拍的那张照片上,她的脸上不仅没有恐惧,还挂着一丝微笑。她灿烂的笑容与她背后几个嬉皮笑脸的日本士兵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这两张照片的注释,人们知道这位女战士名叫成本华,牺牲时24岁。

这张照片上的日文注释:

“昭和13年4月,在中国战场上俘获的中国军队女战士成本华,24岁,对于我军的刑讯,她始终面露微笑毫无惧色,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国家。”

另一张照片是成本华被捕以后照的。

她站在一座破木板房前面,衣着、发型和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的姿势与前一张照片一模一样。这张照片上不仅有几个日本兵,还有一老一少两位中国人,穿着破草鞋的年轻人有点怜悯地看着成本华,穿黑袍的老年人神情茫然。

日本在华死了多少人(24岁的成本华被日本人杀害)(2)

从照片上的成本华身材苗条,娇小玲珑,就是这样柔弱的一个女子,面对着凶残的日寇,拿起武器跟敌人作战,直到被俘。

照片上的日文注释:

“和县城门上抓到的唯一敌军士兵、女俘虏成本华,她的腰带上带有‘中国女童子军’字样,这名抗日顽固分子没有吐露丝毫军事机密。”

两张照片放在一起,成本华牺牲的原因一目了然。她是一名“女童子军”,在日军进攻和县时,她进行了英勇地抵抗,被日军俘虏以后她没有吐露任何军事机密,日军称她是“抗日顽固分子”。

因为成本华不肯向日军屈服,她不久就遭到杀害。在她遇害以前,敌人给她拍了两张照片炫耀战果。成本华知道自己很快就要被处死,脸上仍然带着不屑一顾的笑容,当她拿起武器抗击日寇的时候,她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

这两张照片刊登以后引发轰动,人们纷纷称赞成本华是“最美抗日女兵”,

但是除了照片上标注的信息,人们对成本华一无所知,她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任何一部书中或者一份资料中。

几位研究和县历史的文史人员看到这张照片以后感到很愧疚,一个本地的抗日女英雄,竟然连她的身世背景都搞不清楚呢,他们决心查明成本华身世,给这位女英雄一个交待。

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这张照片刊登在日本的《支那事变画报》上,一共是五张照片,标题是“和县攻略”,下面写着“渡边特派员摄影”,拍摄时间为1938年4月24日。

日本在华死了多少人(24岁的成本华被日本人杀害)(3)

照片下面有句注释是:

“4月24日在海军的协助下,中野部队在南京长江的上游新河口阵地前实施抢滩登陆,并于当日下午占领和县。”

这个注释更加肯定了成本华就是和县人,拍摄照片的是一个姓渡边的日本记者。

安徽和县是长江边上一个县城,县城虽然不大,地理位置很重要,距离南京只有七十多公里,是江淮地区的水陆要冲。

和县成姓的始祖生活在山东宁阳、聊城一带,清朝初年,成姓的一世祖成克敬迁居到和州,从此在和县落地生根,成为当地一个大姓,主要聚居在历阳镇大西站外的高巷村。

和县政协《文史资料》一位编纂人来到高巷村,找到92岁的许仁珍,问她认不认识照片上的人?许仁珍一眼就认出来,照片上的人是她丈夫的姐姐成本华。

据许仁珍介绍,成本华的家就在高巷村,她父亲名叫成持和,有两个哥哥两个弟弟,她排在两个哥哥后面,人们叫她“三姑娘”,以务农为生。

跟那个时候大多数女孩子一样,成本华很早就结了婚,她的丈夫刘志谊是个笔杆子,“在公家干事”,但是结婚不久,刘志谊就因为吸食鸦片被枪毙。丈夫死了以后,成本华失去生活来源,只好到一个名叫柏承君的人家中当了保姆。

1938年4月,北平、上海、南京这些重要城市已经相继沦陷,为了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李宗仁指挥徐州会战,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的胜利。日本人不甘心失败,调集军队,准备围攻徐州的中国军队。有一支驻扎在安徽芜湖的日军奉命支援开往庐州,咬住庐州的中国驻军。这路日军一路攻陷和县、含山、巢县,然后进攻安徽军事重镇合肥和安庆。

日本在华死了多少人(24岁的成本华被日本人杀害)(4)

在进攻和县城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支中国人的抵抗,他们攻克和县城时,抓住其中一些抵抗者以后,发现指挥这次抵抗的是一个24岁的女青年,名叫成本华。

参加过这次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山下弘一回忆道:

“我所在的日军中队进入安徽和县,遭到中国人的武装抵抗。后来我们又抓住一些武装抵抗的中国人,其中有一名是个很漂亮的中国女人。”

“日军很快搞清楚,这个漂亮的中国女人是和县本地人,叫成本华,年龄24,她负责指挥这次抵抗。日军叫她投降,她轻蔑地看着我们,一言不发。当时,一名日本随军记者拍下了一张照片。随后,日军就将成本华等人关押起来,我和一个名叫小林勇的日本兵等人忍不住轮奸了成本华。”

几天以后,日本人要撤退的时候,他们又一次兽性大发,轮奸了成本华,然后把成本华五花大绑到和县城西门外的刑场上,让她观看他们杀害无辜百姓和抵抗分子。

他们以为成本华看到被他们杀害抵抗者的场面,会吓得精神崩溃,向他们求饶,没想到成本华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们的暴行,没有任何恐惧,那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坦然。

这些鬼子杀人杀累了,坐到一条板凳上喝水休息。他们把成本华推过来,解开捆在她身上的绳索,一个日本随军记者面对着成本华架起了照相机。

成本华知道她的最后时刻来到了,她伸了伸被捆得麻木了的双臂,仍像以往那样交叉着抱在胸前。她还穿着她被捕时穿的那身衣服,腰里系着皮带,裤腿上留着打绑腿时的印痕,只是她的头发更乱了,脸上有轻微的浮肿。她的腰板站得笔直,冲着那个拍照的鬼子轻蔑一笑,她最后的时光定格在这个轻蔑的微笑上。

拍完照,几个鬼子拿着刺刀把她残忍地刺杀了。

日本在华死了多少人(24岁的成本华被日本人杀害)(5)

一个名叫东齐明的日本上等兵在回忆录中写道:

“进入和县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女战士战死的景象。她的年纪约有二十二三岁的样子,袖章上写有‘中国女童军’的字样。据说她是拿着枪勇敢地作战到最后一刻,蒋政权煽动错误的抗日热潮,让如此柔弱的女子走上前线,这种非人道的行为是何等地令人憎恨。”

他看到的这位女战士,很可能就是成本华,只是他见到的是被杀害后的成本华。

荒谬的是,他把成本华的抵抗说成是“蒋政权煽动错误的抗日热潮”,认为这是“非人道的行为。”真是让人无语,让一个柔弱的女子走上前线,是“非人道的行为”,他们杀害一个柔弱女子,就不是“非人道的行为”?

成本华虽然被杀害,她面对着死亡的一笑,让在场的日本兵也很受触动,那个叫山本弘一的日本兵跟随军记者要了两张成本华的照片,他担心时间长了会忘记这位女战士的名字,特地在照片下做注释“成本华,24岁”。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不仅让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这些侵华日军也没有好下场,他们大多数死在中国战场或者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战争结束以后,只有少数日本兵活着回了国,山本弘一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以后的山本弘一每当想起成本华面对着死亡的轻蔑一笑,心里就像做噩梦一样,他都会拿出成本华的照片,喃喃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想以此减轻内心的罪恶感。

山本当时部队里几个活下来的日本兵说起成本华时,也都对她非常敬佩。

很可惜成本华牺牲的时候兵荒马乱,与她一起抵抗的人都死了,除了那群日本人,没有人见证她的死亡,她的亲人也不知她的下落。

直到几十年后,人们才从那两张照片和日本人的新闻报道、日本兵的回忆录得知了她的英勇事迹。

成本华是个农家女儿,没有上过学,也不是正规军。她是一个普通的柔弱女子,如果她苟全性命于乱世,没有人会指责她,但是一种朴素的民族感情让她在明知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毅然拿起武器走上城头,领导了一次注定会失败的抵抗。

我们没有必要给成本华编造一个高贵身世,也没有必要给她编造一个动人故事,她的身世越普通,越衬托出她人格的伟大。

2012年12月25日,和县成氏家族辈份最高的老人带着族人,手捧成本华就义时拍的那张照片,庄严地把成本华的照片供进祖宗祠堂,以此表达对这位成姓女儿的敬意。

日本在华死了多少人(24岁的成本华被日本人杀害)(6)

央视做过一个节目《成本华,一个被遗忘的抗日女兵》,成本华确实被遗忘过,但那只是暂时被遗忘,我们终会记住她。成本华不是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中的一个,他们有的留下了姓名,有的没留下姓名,是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正是有无数个成本华这样的热血儿女在,我们中华民族才在一次次的危难中生存下来,绵延至今。

参考:

成本华——“最美抗日女兵”

成本华:一个被遗忘的抗日女战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