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节气的由来(赏析宋末元初陆文圭)

《立冬》

【宋】陆文圭

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立冬的节气的由来(赏析宋末元初陆文圭)(1)

译文

立冬的节气的由来(赏析宋末元初陆文圭)(2)

干旱久了也应当下点雨了,秋已渐深进入了冬季。

菊花独自沾染了露水,红叶已经随风纷飞。

边关的愁思吹起了号角,村里的歌声相看如同到了晚春。

篱笆门前日日悠闲地躺着,衰老慵懒惭愧自己没有功劳。

注释

立冬: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黄花:黄色的花,一般指菊花。

边思:边关的愁思。

寒角:号角。

相: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

篱门:竹篱的门。

高卧:安卧;悠闲地躺着。

衰懒:衰老慵懒。

赏析

这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的一首立冬诗。这首诗生动描绘出立冬时的景象,并由此引出作者的内心情感与人生志趣,表现了诗人守气节、不出仕的高尚情操,也暗示了遗民生活的清苦与无奈。

老子说,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陆文圭所处的时代正是宋元交替之际,可谓不得其时。陆文圭入元之后,果断放弃两次中举入仕的机会,宁愿蓬累而行,也要为宋朝守节,非常令人敬佩。这首诗就深深透露出自己年华老去,无所作为,却又甘愿做一个宋朝遗民的复杂心理。

立冬的节气的由来(赏析宋末元初陆文圭)(3)

首联,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是说,干旱久了也应当下点雨了,秋已渐深进入了冬季。

这一联交代了立冬节气的天气情况。立冬节气,江南一带雨水很少,久不下雨,秋天已经很深,正是秋色正浓之时。虽然已经立冬,却还是一派深秋绚烂的景色,非常迷人。

颔联句,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是说,菊花独自沾染了露水,红叶已经随风纷飞。

这一联为全诗写得最好的一句。“黄花”对“红叶”,“独带露”对“已随风”,非常工稳贴切。一个“黄”字,一个“红”字,两种深秋的主色调,将一幅动人的秋深图唯美地勾勒出来。

颈联,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是说,边关的愁思吹起了号角,村里的歌声相看如同到了晚春。

这一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式。前句“边思吹寒角”是虚写,为诗人所想;后句“村歌相晚春”是实写,为眼前所看之景。一个“寒”字,点出了立冬萧瑟的天气,也点出了诗人隐秘忧伤的情感。“边思”,是忧伤的;“村歌”,却是快乐的。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想要去边关建立功名,另一方面又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隐居生活的喜爱。

立冬的节气的由来(赏析宋末元初陆文圭)(4)

尾联,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是说,篱笆门前日日悠闲地躺着,衰老慵懒惭愧自己没有功劳。

如果说前六句侧重于写景的话,那么末两句则侧重于抒情。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于日日高卧的隐逸之情,对于没有建功立业的愧对之情。

纵观全诗,可以感受到秋天已去,诗人对此生发出时光老去的感叹,同时也抒发了诗人作为遗民,不得其时,蓬累而行的辛酸与无奈。

不过,带着这一句“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走进立冬的景色里,也是一种迷人的享受。

在忙碌的日子里,我们也要适时停下脚步,欣赏身边的佳景,不辜负这深秋时节最美的光阴。


作者简介:严勇,文学硕士,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现任泰州晚报副刊编辑,《稻河》编辑。已出版散文集《读书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随笔集《风韵泰州》。公开发表文章三百余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