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界面选项(你要知道什么是)

用户界面选项(你要知道什么是)(1)

编辑/许梦萦

先不论好坏,今时今日大部分设计都是视觉设计。这不无道理,毕竟与人类进行互动的最基本产品都配备了屏幕。然而,随着物联网为我们带来了有“耳朵”的设备,它们能够听到我们所说的话,预见我们的需求,感知我们的手势,对未来的设计而言——尤其在有形屏幕消失之后——这意味着什么呢?

当用户界面摆脱了屏幕的束缚,开始向触觉式、自动化与环绕式的界面过渡时,会产生怎样的设计新范式?Fjord设计咨询公司负责人安迪·古德曼(Andy Goodman)分享了他的看法。他称此新界面为“零界面”(Zero UI)。我们就此对他进行了采访。

何谓零界面?

零界面并非全新的概念。如果你曾使用过亚马逊的家庭语音助理Echo,朝着微软的Kinect挥挥手直接换台,或者在家里安装了Nest的恒温器,那你就曾体验过古德曼所说的零界面设计思维了。一切都是为了摆脱触屏,以更为自然的方式与我们身边的设备互动:触觉、计算机视觉、语音控制以及人工智能。以上所有技术都拥有零界面这一设计成分,因为它们都从属于我们所说的物联网。

用户界面选项(你要知道什么是)(2)

亚马逊的Echo

“回顾计算机历史,从1801年的提花织机开始,人类就不得不一直以抽象复杂的方式与机器打交道。”古德曼指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机互动的方法日益简化:穿孔卡片让位给了机器代码,机器代码进化到了命令行,命令行又被图形界面所取代。但人类仍然需要从机器的角度出发了解它们,学习它们的语言。接下来,也该轮到机器学会站在人类角度,掌握我们的自然语言、行为和手势了。零界面正是这个意思。

零界面如何改变设计?

在古德曼看来,零界面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迎战的全新维度。此言毫不夸张。他把设计师从用户界面向零用户界面的飞跃比喻为小说《平面国》(Flatland,讲述生活在二维世界的主人公正方形与来自三维空间的不速之客:一颗圆球的邂逅)里的故事:他们不再为二维空间——即满足用户可预测的线性行为需求——而设计,而必须上升到更为广阔的三维层次,思考用户此时此刻的行为。

用户界面选项(你要知道什么是)(3)

Nest恒温器

以语音控制为例。眼下,通过Echo或Siri实现语音控制相对来说很简单:用户提出一个问题(“美国第四任总统是谁?”)或给出一个指示(“打电话给我丈夫”),对应设备就会按照这一单一请求采取行动。但是,如果要求Siri“把美国第四任总统的名字发短信给我丈夫,然后告诉我第五任是谁?”它就会抽搐崩溃了。要设计出能够解读这样一连串“意识流”指令的服务或设备,设计师必须展开非线性思维,打造能够根据任何实际情况快速调整适应的系统。

“好比学玩3D象棋。”古德曼笑道。“我们必须挣脱线性工作流,走向多维度的思维过程。”

零界面时代,设计师必须依赖数据与人工智能

今天的界面设计师依靠InDesign和Adobe Illustrator等设计软件,但非线性的零界面设计时代需要截然不同的工具和技能。

“我们说不定要在数据库、查询表或电子表格里面设计。”古德曼说道。他认为,数据将取代直觉,成为设计师最富价值的资产。“设计师必须成为科学、生物和心理学领域的专家,掌握屏幕设计时代不需要思考的知识。”

用户界面选项(你要知道什么是)(4)

举个例子,假设你家的电视机能够感知手势。那么,站在电视机前的人不同,这个人要让电视机调高音量所必须做出的手势也迥然不同:在模拟界面时代长大的40岁中年可能会在半空中扭动一个虚拟表盘,而千禧一代的年轻人会把拇指向上举起。零界面立体音响必须掌握大量行为数据,解读这些行为数据的处理能力就更不用说了。

“当我们抛弃屏幕时,很多界面都必须变得更为自动化,且具备更强大的预知预测能力。”古德曼说道。他指出,此类设备的典范之一就是Nest:用户只需对恒温器进行一次设置,此后,它就能根据你与之互动的行为方式,预测你的需求了。

零界面之后呢?

虽然古德曼严肃表明,屏幕将不再是人类与身边设备打交道的主要途径,但他也率先承认,“零界面”这个名称不能单纯从字面上理解。“这是一种煽动性的说法。”古德曼坦诚道。“用户界面将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着,但重点在于摆脱以屏幕为局限的思维模式。”

但是,如果古德曼是对的,当我们实现了零界面之后,当我们的界面终于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时,又会发生什么呢?当人类可以对着一款软件、装置或设备耸耸肩、哼几声和抚摸几下,下一步又是什么呢?

“我对奇点理论[在美国未来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的理论中,‘奇点’指电脑智能与人脑智能兼容的那个神妙时刻]非常感兴趣。”古德曼笑道。“一旦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类,下一步它们就会被嵌到人体之中,我们就成为下一个界面了。”

文/John Brownlee

识别二维码,自取2015年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专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