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河起源于哪里(京山永兴人的母亲河)

作者:程本胜

溾水,其名最初见于《水经注》,《富水郡志》称回河,俗称京山河。发源于杨集镇花石岩山南麓,向东南流经孙桥、新市、永兴、曹武等镇,至艾家棚入天门境,汇入汉北河。

境内河道82.8千米,汇集大小支流27条,横贯县境中部。县境流域面积629.66平方千米,占京山全境面积六分之一。主干河道新市镇以上称余家河、阁流河、弯柳树河等,新市镇以下称为永兴河、邓李场河、皂市河。河源海拔282米,出境处河床海拔27米,上游河床一段宽50米,新市镇以下宽80余米。河道弯曲,流泄不畅,水量变幅较大,常流量2-3立方米/秒,山洪暴发时达14802-3立方米/秒。溾水流域居住人口三十余万,耕地面积17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五分之一,对京山人民的生产、生活影响至深。

习水河起源于哪里(京山永兴人的母亲河)(1)

据传,京山城现址乃河床改道而建。《京山县志》(光绪八年版)载:“自南门起,至新南门一带,傍城洼下,其形似河,上为高家坡,其形类岸……旧城址缘坡起,嘉靖末(公元1565年)……改河兴城,推而出之,乃为今址,塌中民居斜与长寿里相接。”1978年窝居塌居民距现在京山河岸20余米处打井5口,均在底下6-8米深处(比现在河床深1米多),挖出大量的鹅卵石,由此可见,改河一事足信。

古河床在此应是一个较大的洄水湾,先辈们填河筑城,取直河道,将洄水湾围在城内。正如“溾”义,城水相间,城廓倒映,水天一色,水墨入画。“溾水潆波浪滚滚,玉带围腰绕南城”是当时最生动的写照。也恰似朱熹所描绘的“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潆洄”的绝妙圣境。因此“溾水滢波”曾被列为京山古八景之一,享誉盛名。

1949年解放前,由于京山通往境外的陆路不通畅,大型交通工具匮乏,依靠古驿道运输,耗时费力,且运量极少,勤劳智慧的先辈们选择了水运,不费牛力,不费田,省时省力,而溾水则是最佳载体。它是县中部与外地往来的主要通道。从新市逐波而下,出县境可至天门、孝感、应城、汉川、云梦,直抵武汉,溯流而上,可至邓李港、施家窑头码头、三里码头、盘堰码头、新市港。南来北往的货物利用这条黄金水道进行贸易销售,因此溾水之上常见帆影云集,百舸争流。入夜,一河渔火,桨声幽轧满中流。码头港口之上商贾迤逦,南腔北调,卸货上岸,出货装船,一派忙碌。货物琳琅满目,不可胜数。

然这种繁忙情景并非每日呈现,由于溾水承雨面积大,溾水流量变化极大,梅雨时节或遭遇暴雨,河水陡涨,河水夹杂着上游的漂浮物及两岸冲刷的垃圾排山倒海,汹涌澎湃。河上的帆船须得及时停靠码头、港口,或拖船上岸,否则凶险万分,船覆人亡。《京山县志》(光绪八年版)记载:“天启壬戌(公元1622年)仲夏,淫雨浃旬,一夕,山水骤至,荡城溢廓,塌中居者,老壮妇孺糜孑遗焉,城外沿河居民遭洪涛怒浪而逝者亦不胜记。”上游尚且荡然无余,下游汇聚的雨水更多,凶猛更甚,溾水边沿一带的村庄、房屋、庄稼涤荡无存,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溾水冲击地带永兴地区盘堰畈、三里畈、苏佘畈、戴家畈等地无敢居者,荒草连天,满目疮痍。

习水河起源于哪里(京山永兴人的母亲河)(2)

解放后,全国人民以崭新的精神面貌,高昂的革命斗志,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京山、天门两地人民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修复了京(山)皂(市)公路,陆路运输能力显著提高,溾水航运渐少。为扼住桀骜不驯的溾水,1959年,经京山、应城、天门、武汉四县市的广大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合力同心、艰苦奋战七年,终将惠亭山与木鱼山之间截断,拦截溾水,筑坝成湖,并于1965年建成惠亭水库,为让溾水更好服务人民,建设者又一鼓作气,建成了南北二条灌溉干渠,引水浇地,极大便利了农业生产,保障了农业丰收。溾水从此就像一个安详静美的女子,偎依群山环抱,游走于灌区大地。惠及千余平方千米的土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灌区人民。

昔日衰草横生,荒无人烟的永兴河畈地带,人们又沿河而居,形成了一个个自然村落,在此垦荒耕种,并将曾经蛮荒之野变成富庶之地。其实,在永兴地区受溾水恩泽的不仅是河畈河谷,整个永兴镇除龚场村外,其余19个村皆为溾水灌区,全镇被溾水润泽的土地高达95%以上。作为工业重镇的永兴,园区数百家企业密集落户,工厂林立,生产忙碌,工业用水几乎全部来自溾水,溾水是工业园区源源不断供给的血脉,它给了企业以生机,保障了园区企业生产,是京山、更是永兴经济增长发展的有功之臣。

习水河起源于哪里(京山永兴人的母亲河)(3)

盈盈一水,柔情依依,清波碧浪,婉转潆回。有了惠亭水库的调节控制,永兴河及南北干渠两岸水稻青青,绿树遍栽河岸,河水清澈澄明,水天一色。水中水草肥美,摇曳生姿,繁生在其间的鱼虾味道鲜美,曾经是永兴地区渔业资源的重要来源,沿河居民用撒网、拦网等在河中捕捞,然后拿到永兴、京山集市售卖,以补贴家用。鱼获品种繁多,满目玑珠,有背鳍峥嵘的大鳜鱼,有水中霸王大黑鱼,有又叫又跳的黄牯鱼,还有肉嘟嘟的石扁砣、赤敢佬……这些野生鱼类不仅满足了永兴渔市所需,还有部分鲜鱼外销京山市场。

岁月沧桑,经不住似水流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经济快速发展,京山城区人口激增,一个个工厂如雨后春笋悄然兴起,取用溾水经工厂生产排出的工业污水,以及经过千家万户消费后的生活废水直排京山河,回归溾水,永兴河从此花容失色,靓丽不再。河水墨黑,浑浊不堪,垃圾漂浮,臭气熏天。河中水草尽死,鱼虾绝迹。沿河居民及灌区人民焦虑不已,内心堪忧,忍看一河污水横流,愁悠悠,几时休?1997年12月,京山县人民政府对永兴河上游进行全面整治。出重拳,下猛药打击排污行为,关停污染严重企业,配套污水处理设施,采取疏浚河道,三级拦水,清污分流,取得明显效果。2011年,永兴镇人民政府争取国家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资金,对永兴河进行清淤去杂,整险加固,并在沿河之上兴建了三里河大桥、盘堰漫水桥、施家窑头漫水桥,重修三里漫水桥(1975年兴建),结束了千百年两岸居民摆渡过河,涉水过河的历史,给两岸居民通行及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2015年文峰污水厂兴建并投入使用,2017年永兴污水厂又兴建投入使用,两个污水厂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治污能力,溾水水质得到显著改善,达到国家标准。2018年,永兴镇又关停了永兴河两岸500米范围内的全部畜禽养殖场,杜绝了畜禽粪便对河水的污染。

2019年4月,时隔20年,京山市市委、市政府又一次花力气、下功夫,真抓实干整治溾水,斥以巨资重塑京山河,创造生态、人文、宜居的绿色滨河环境。永兴镇党委、政府上下联动,顺势而为,又一次对永兴河进行全方位治理,严格落实乡村河长制,防污治污,关停河砂,恢复生态,溾水清亮明澈,那种“绿水悠悠天杳杳”的久违美景得以重现。水下鱼虾戏水草,水上禽鸟梳羽嬉闹的情景得以重见。

习水河起源于哪里(京山永兴人的母亲河)(4)

放眼四望,溾水蜿蜒流淌,川流不息,两岸河山至美处,满眼绿意繁华中。夕阳之下,秀丽光芒洒落在溾水上,熠熠生辉,波光粼粼,恰似母亲的血液输入永兴儿女的动脉血管,滋养着永兴及广袤肥沃的荆楚大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