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答题原则及技巧(高考答题策略来喽)

来源:吉网

距2020年高考仅剩下1天多的时间,在最后的备考阶段里,语文和数学科目还应该怎么样复习?考试中是否有一些提高分数的答题技巧?在以分、秒计算的时间中,考生该有哪些规划呢?

在“十年磨剑,今朝亮剑”之际,中国吉林网特别邀请到了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中数学组教研副组长、高三宏志班班主任王磊老师和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组教研副组长、高三二班班主任周智深老师做客《吉网服务团 全媒播高考的直播间》,为广大考生们进行备考指导。

高考答题原则及技巧(高考答题策略来喽)(1)

“思、看、做”的语文三字经

在高考前仅剩的时间里,考生需要复习的科目很多,针对语文科目,周智深老师给出了“思、看、做”的三字经。

思,希望考生们能够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在语文科目上还有哪些可以弥补的地方;看,在仅剩的时间里,考生可以看一看学校之前所发的资料,包括作文素材、文言文高频词汇、古代文化常识等等;做,考生可以在最后的时间里做一、两套题,练一练手感。

语文的答题技巧上,周老师建议,首先要合理分配语文考试时间,卷面分为作文和非作文,根据分值来确定答题时间;非作文建议用90分钟,作文建议用60分钟,遇到不会的题不要纠结,浪费时间还影响考试心情;第二,考生答题时要审清题目,不要用习惯性思维去答题,掉入题干的“陷阱”中;第三,答题时要有文本意识,学生脑海中有很多的答题模板,这种情况下还是要紧扣文本来答题。

“文本是出题人出题依据,也是答题人的依据,不要按照脑海中固定的思维去答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要从全面和整体上去理解文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去理解题干。”周老师说,要根据材料寻找“蛛丝马迹”,更要“顺藤摸瓜”去寻找答案。

作文对于语文考试来说是重中之重,周老师在作文考试方向上也做了自己的预测,也在如何让作文不跑题的方面进行了详实讲解。

周老师表示,高考作文会不会针对疫情来出题呢?可能性占百分之五十,从2003年和2008年的高考作文来看,“非典”和地震并没有纳入当年的高考作文题中,而是考察了其他方面。

“出题人的出题观点就是要避开热点来出题,但出题人也可能通过疫情来考察学生家国情怀、团队精神等等,疫情其实就是‘素材库’,可以考察教育、科技、卫生等方方面面,学生也要灵活把握。”他说。

在学生上网课期间,周老师也对关于疫情方面的作文进行了指导,将可以挖掘的素材让学生们进行了练习。

周老师也并不建议广大考生在作文上硬关联,既落入俗套也容易跑题,联系要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巧妙。

作文写作不跑题也有两个方面需要考生注意,第一要紧扣住材料的中心;第二要紧扣住考生的观点。做到切合材料中心,切合出题人出题意图,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紧扣时代主题和价值观。

“考生无论是从标题,还是作文的开篇、结尾以及议论时各分论点,都要紧紧扣题。做到这一点作文就不会跑题了。”他说。

高考答题原则及技巧(高考答题策略来喽)(2)

“细审、精思、快解”的数学六字诀

在数学方面,王磊老师也给出了“细审、精思、快解”的六字诀,六字诀也是环环相扣。

细审,是希望考生在考试时把题干读清楚,真正明白考试题问的是什么,给了哪些条件。精思,要建立在细审的基础上,在明确条件、结论、已知和所求,根据平时经验和积累,确定最为简捷的结题思路,这样才能够做到快解,但快解并不是胡乱解题。

在最后的考前阶段,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看一看错题本,再复习一下以往的难题和典型例题。

“俗话说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看错题本可以有效地提醒学生在过去理解这道题的时候出现了哪些方面的偏差,再看一看难题和典型的例题也可以让考生在对解题思路加深一下印象。”他说,这种复习在考前阶段对考生巩固和提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避免考试时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数学考试时,王老师建议学生要避免“经验主义”,学生不要受到经验主义的制约和影响。他不建议考生在50分钟内把选择题和填空题答完,把准备摆在第一位,做到先准确后迅速,会的要作对得满分,不会的尽量做到多的得分。

“有的学生对于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很有信心,一看题型做过,也知道答案,然后快速选择了,很容易掉入出题人的‘陷阱’,把能够拿到的分数丢失。”他说,很多学生希望快速答完前面题型后去将后面的大题做到尽善尽美,但是从分值上看,一道填空题的分数相当于大题的其中一个问题。

王老师还建议广大考生,如果在高考答题时,遇到运算量大,而且是新的题型时,考生不必紧张,规定好解题时间。新题型对于每一名考生都“新”,如果在3分钟内有解题思路,要做到在5分钟内结束答题,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建议可以暂时先把这道题先放下,先把能够得到的分数得到。

高考答题原则及技巧(高考答题策略来喽)(3)

在仅剩的时间里,两位班主任老师也建议广大考生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生活状态,以兴奋的状态投入到高考考试中,放松心情迎接高考。祝愿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越明/文字 郭亮/摄影 冯云鹏 王禹/摄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