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大论原文(黄帝内经五脏应四时)

人的内臟,跟四季的变化有哪些对应关系?前面,我们讲到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等,这些都与天之阴阳相应。接着往下讲“五臟应四时,各有收受乎”。下面这段要讲人的内臟器官再细分,跟四季的变化有怎样的对应关系。“五臟应四时,各有收受乎?”什么叫“应”?应是要动心的。我们讲过和谐的“谐”,就是共振、共鸣的意思。中医有句话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是说,两个人踩到同一个步点、频率上的时候,一个人动,另个人也会跟着动;一个人发声,另一个人也跟着发声,这叫“应”。当四季出现了变化以后,人的内在的臟腑也会跟着变化。人身是个小天地,人们都说“天人合一”,那么人和天是怎么合的这个拍子、合的这个步点呢?黄帝问了:有种说法说,五臟随着四季的变化(四季的气的变动),也在跟着变化。重点落在下一句话:“各有收受乎?”什么叫“收”?什么叫“受”?古人讲:男女授受不亲—个是接受的“受”。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大论原文(黄帝内经五脏应四时)(1)

“授”和“受”发音虽一样,但意思却不同:一个是给予,另一个是接受。两个陌生男女之间互相传递东西,给的那个人叫“授”,接的那个人叫“受”一他们是不直接发生这种授受关系,而是通过第三方,这叫授受不亲。“各有收受乎”中一个字是“收”,收割的收;另一个字是“受”,接受的受。那么,收和受区别在哪儿呢?我经常给大家提议,当你研究汉字搞不清楚的时候,碰到“疼者痛也,痛者疼也”等分辨不清的问题时,把它翻译成英文,就能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一来,你马上便会跳出汉语思维的圈子,有一种新的理解。比如说把“收”翻译成英文,“收到了”我们可以翻译成 receive. I receive a letter.“受”可以翻译成 accepto Receive the gift doesn't mean I accept it.我收到你寄来的一封求爱信,这叫“收”;我是否接受你的求爱,这叫“受”。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各个臟腑都要 receive——收到了春天的信息,但谁跟它和谐共振、跳起舞来了?是肝。这就是说,“五臟皆收,唯肝受之”。东方青色,和肝相对应。“东方青色,入通于肝”,怎么解释?我们的五臟是怎么跟着季节的变化去“受”、去“应”的。首先讲的是—“东方色青”,这就涉及到“五臟”和“五行”了。前面,我们讲的是“阴阳”。在讲“阴阳”之前,我做了一个铺垫说:中医是门关系学,研究“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研究“人与人的关系”然后研究人的内部“五臟六腑的关系”。为什么要研究关系呢?因为发现很多人身体出了问题,是把关系搞错了,或者把关系搞乱了。只要把种种关系调和了,人就健康了。讲个“田忌赛马”的故事。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大论原文(黄帝内经五脏应四时)(2)

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个大将名叫田忌,这个人跟齐王一样,喜欢赛马。赛马的规矩是各选三匹马,最快的、中等的和次等的,最快的和最快的比,中等的和中等的比,次等的和次等的比,如果赢了两组就算赢了。结果,田忌老输。后来,他请到孙膑,孙膑说:“我保证你赢。”田忌说:“齐王有好马,我没钱买。”孙膑说:“我不需要你换马。”他出了个主意—以弱配强,以强胜中,以中胜次。最后,田忌胜出。

原因是什么?孙膑改变了马与马的关系。中医的智慧在于:我没给你换心,也没给你换肺,我只不过发现你五臟之间哪些关系出了问题,我把关系理顺了,你自然就健康了。中医的“五行”理论第一条:归类。有一句话叫“取类比象”,“象”是什么?象者心生。这个“象”不是单立人的“像”,肉眼看不见的叫“象”。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大论原文(黄帝内经五脏应四时)(3)

凭什么把东西归类?普通人归类的时候,靠的是肉眼看到的“形”—形状,形态、形体:内眼看到的色一颜色。我们经常说“形形色色”,归类要靠“形”、“色”。但是,光靠肉眼归类不太准确,因为肉眼看到的往往不是真相,真相都是掩饰在有形的实体背后的东西。这个东西,在“形”和”象”中间。比如说,人要怎么分类?分成男人和女人。怎么区分男人和女人呢?原来都是根据“形”来分类。我们都有第一性征—男人有男性生殖器,女人有女性生殖器。还有第二性征——比如说,女性的骨盆比较宽,乳房比较充盈饱满,男人有喉结。但是,发现问题了,有一届奥运会上,一个人参加女性比赛项目,按性征来看是女的,成绩却比其他女选手高得出奇。最后,通过查DNA查出来他是男人,结果组委会把他的奖牌取消了。这说明一个问题——肉眼看到的“形”,有时候会欺骗我们,代表不了它的本质。所以,看一个人是男人,长着男人样,有男人的性征,但是他的言谈举止过于妩媚、娘娘腔,这是阳中之阴。可见,在形的后面有个气,这种气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谈吐。

在气背后呢?这就讲到了“神”。我们讲“精、气、神”——有形物质的背后,是它的气,气后面是神!比如说,有的人长得一副男人身体,却有一副女人的灵魂,就想通过变性把自己变成女人,这就是肉体和神没匹配对。那么说,一个人最本质的不是肉身。普通的人能观察到他人的举止行为,能看到他人的气,而那些有着高智慧的古代中医,看到的都是他人的神。相由心生,这个心就是神,古代的中医们通过用心去体会肉眼看到的物质—动物、植物、草木、金石,最后得出了相,然后告诉肉眼凡胎的人,这些东西的气是应的,是能够共振、共鸣的,或者说它们背后的神是一样的,这就有了“五行归类”。我们要学的就是古代这些大智慧家给我们留下的、他们用心体会到的东西:有形的物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应的。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大论原文(黄帝内经五脏应四时)(4)

就是说,气要是动,和它有关的物质是全动的,如果气被某一个东西生,和它有关的物质会全生;气被某个东西克,和它有关的物质全被克,这是一类。研究关系学,第一要归类、分类,中国人把这些东西分成五行,就是五大类。五行理论的另一个核心就是研究这五类东西之间的关系,谁生谁、谁克谁。在西方的统计学里面,有所谓的统计回归,透过现象去统计,找到事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但是,我认为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代的人们,他们不仅仅看到了事物之间的共同性,还找到共同性背后的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