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工作法的第二步是(探索四步工作法)

团无锡市委聚焦为党育人主责主业,探索“四步工作法”,以“青年学习社”为有形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落地生根。

第一步:建好平台,紧扣思想引领关键点让青少年“动起来”。突出“标准化、特色化、分众化、平台化、规模化”建设要求,在学校、企业、公园以及商业综合体等青年集聚的场所,广泛建立“青年学习社”阵地400余个,开展活动500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超50万人次。坚持量质并举,探索“一社一品牌”建设,鼓励通过微课、朗诵、小品、舞台剧、故事会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让“青年学习社”成为青少年学习新思想、结交新朋友、碰撞新思路的学习实践阵地。

第二步:串点成线,打造团属网红打卡地让青少年“走进来”。将主题相关、距离相近、建设成熟的“青年学习社”串联成线,进一步升级打造成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活动多样、常态运营的“青年学习社”线路。特别是从青少年需求与地域特色出发,从回答“来这里学什么、怎么学”切入,倾力打造红色主题的“青年信仰之路”、改革开放历史主题的“四千四万精神探寻之路”、科技强国主题的“奋斗精神之路”、乡村振兴主题的“金色山联”学习社线路,确保青少年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第三步:强化供给,融合理论学习新形式让青少年“爱起来”。聚焦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阐释形式,持续在语言说、体验度、获得感上下功夫。依托“打卡式”学习,将自然环境与学习内容有机整合,打造网红点,吸引青少年自发前来打卡。依托“讲述式”学习,让理论学习从抽象的理念,具象为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件件催泪的小故事,让青少年听得进、记得住、受感动。依托“感染式”学习,开发情景式“微团课”,辅以合唱、朗诵、宣誓、影视赏析等感染性强的环节,提升青少年参与感。依托“沉浸式”学习,打造《秘密会议》小剧场、《历史抉择时刻的荣毅仁》微话剧、《县委书记夜赴堰桥》情景剧等,提升“青年学习社”的“人气度”。

第四步:学用结合,探索运维管理常态化让阵地“火起来”。坚持统筹与激励并重,将“双积双评”积分入团和学习社紧密结合,针对普通青年、入团积极分子、新老团员三类学习人群分别设置“积分规则”,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坚持考评与督导同行,制定出台《无锡市市级示范型“青年学习社”建设管理办法》,每年选评示范型“青年学习社”,纳入团干部培训实践培训点,提升阵地运维效能。坚持线下与线上同频,搭建“青年学习社”线路线上学习平台,借助音频、视频等学习资料,让青少年随时随地“跨屏”共学。

四步工作法的第二步是(探索四步工作法)(1)

团无锡市委将进一步注重扩大规模、凸显特色、提升内涵,将“青年学习社”打造成青少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驻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少年中入耳入脑入心。

为面向青少年开展好红色教育,团宁德市委认真学习贯彻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论述,组织青少年深入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通过分享式学习、沉浸式体验、协同式培养,构建具有闽东特色的青少年红色研学矩阵,团结带领全市少先队员追寻在宁德的足迹,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去年以来,全市累计举办“在宁德的故事”主题学习实践活动2200多场次,覆盖全市少先队员46万多人次,将“红色种子”播撒在闽东青少年的心田。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22年第10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