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六句古诗(二子乘舟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行千里母担忧,满腔殷殷欲语休。滩头江心风波恶,人间行路更有难。

二子乘舟

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汎汎(fàn漂浮的样子)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汎汎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hé何不)?

译文:

两个孩子乘小舟,顺江漂流去远游。挂念孩子离家远,愁绪绵绵心不安。

两个孩子乘小舟,飘向远方看不见。心将孩子来思念,不会遇上险与祸?

诗经六句古诗(二子乘舟儿行千里母担忧)(1)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开篇描写了这样的画面:江水茫茫,岸边一叶孤舟,两位孩子拜别亲友登舟,在浩淼的河上飘飘远去;父母伫立河岸、遥骋远目,孩子的身影渐行渐远,父母双目泛泪,情思悠长,如“泛泛”的波流起伏延绵。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直抒胸臆,送行者牵念深情,顿然显现。有人认为“养养”为“痒痒",孩子远行,让父母无时无刻不牵动在心中,心房颤抖、无法释怀!“中心养养”,将送行者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萦绕于心中浓浓的慈爱,依依难舍又不得不舍的难言之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淋漓尽致,实在高妙之极!

诗经六句古诗(二子乘舟儿行千里母担忧)(2)

诗歌共两章,第二章几乎是第一章的重复,采用了叠章易字的写法,改换了结句。“二子乘舟,汎汎其逝。”“二子”所乘之舟,已经消失在烟波微茫的远方,送行的亲人还在河岸上久久凝望。滩头风波恶,人间行路难。“愿言思子,不瑕有害”二句,感情上进一步深化,在割舍不了的牵念中,涌生出陡然袭来的忧思。送行之亲人因担忧而祝愿,从心里发出“不瑕有害”的真诚祝愿,孩子该不会遇上什么祸患或者危险吧?明明是祝愿,可是又用问句,不肯定,不敢确定,问句将父母亲人担忧的成分加重,爱之愈深,忧之愈重。情感则因了诗章的回环复沓,而蕴蓄得更其浓烈、深沉了。

毛诗序》云:“《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刘向《新序·节士》则说寿知其母阴谋,遂与伋同舟,使舟人不得杀伋,“方乘舟时,伋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现代学者有认同“闵伋、寿”之说者,但持不同意见者亦多。闻一多先生猜测它“似母念子之词”(《风诗类钞》),也有学者认为是父亲送别“二子”之作,均相近似。从表达来看,愚以为,本诗,是一首父母送子女远行的诗歌。

诗经六句古诗(二子乘舟儿行千里母担忧)(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