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经典聊斋(随笔说聊斋)

必读经典聊斋(随笔说聊斋)(1)

那时候还没有电视机,就是收音机也不普遍,而且晚上要时常限电,所以我们这些半大小子更多的时候是聚在谁家漆黑的偏厦(简易小房子,多数人家当仓库用,也有住人的)侃大山。后来我大哥干起了我们那片第一家小卖部,很多人就循着光明聚到这里来了。 这些人中梁三爷是后来的,他来以后没几天我大哥的小卖部就天天爆棚了,大家都急着选好位子等着三爷的开场白:“昨天讲到那旮旯啦?”

梁三爷那时也就五十几岁,但他的几个孩子都有很好的工作,所以他大部分时间不是喝酒就是泡病号。三爷谱很大,摇着纸扇进来就有人让座。咽着口水等三爷吃下我大哥孝敬的猪头肉和二两白酒后,今天的节目就开始了。

后来读了《聊斋》我才知道,其实三爷的《聊斋》跟蒲松龄的《聊斋》没有一点关系。三爷的《聊斋》就是那个年代鬼故事的代名词。但三爷讲的《聊斋》却比蒲老先生生动多了。

三爷鬼故事的主角往往都是他自己,道具和背景大都是浑河边恐怖的树林和坟茔圈子,当然浑河边那些吊死鬼、淹死鬼、男鬼、女鬼、老鬼和少鬼也都成了他故事中的配角。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些故事是三爷杜撰出来的,可一到散场往家走的时候,大家不是胆战心惊的奔跑如飞就是故作镇静的唱歌吹口哨给自己壮胆。邻家小五头一次听三爷说《聊斋》就不敢下炕撒尿了,第二天他家凉出尿褥子的时候,刘家四叔就跑到我大哥的小卖部汇报说,小五是第十个被三爷吓尿裤子的人了。

那二三年,我大哥的生意一直不错。开始多数好位置都是有消费的人自负的占据着,后来就是有贵重消费的人自负的占据着,再后来,那些没有消费的人都不好意思进屋了。和现在一些娱乐场所的经营方式一比较,我常常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我大哥不经意间和梁三爷一起在三十年前先迈了一步。

和少年玩伴聊起当年往事的时候,大家都说看过蒲松龄的《聊斋》或看过《聊斋》的影视作品后都味同嚼蜡,因为无论大人和孩子再没有人被吓尿裤子了。有一段时间我也这么认为的。可这段时间看了博友翻译的《聊斋》故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件事,三爷也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人鬼之间也有爱,人鬼之间也有爱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