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带你走出迷茫(走出迷茫不甘平庸)

三分钟带你走出迷茫(走出迷茫不甘平庸)(1)

经常听到有人说,可以甘于平凡,但是不能甘于平庸。没有人愿意平庸,大家都不想平庸。问题在于,如何才能不平庸,在哪里下手,在何处下功夫,才能走出平庸。

一名大学生经历高考,考上大学。高考前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一所满意的大学,这样做本身就是不甘于平庸的表现。甘于平庸,读书的劲头也就没有了。在大学期间以及整个人生阶段,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在学业、事业等方面甘于平庸。该怎么办?曾国藩在给九弟曾国荃的信中,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曾国藩指出,吾亦不甘为庸庸者,近来阅历万变,一味向平时处用功,非萎靡也,位太高,名太重,不如是,皆危道也。

我也不甘于平庸,近来看尽了世事变迁,觉得一味向平实处用功,才是最好的。

在古代,一个出身普通尤其像曾国藩这样,出身于湖南农村的普通读书人,想出人头地,不甘于平庸,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博得功名。有人说读书改变命运,不论此话是否正确,读书用功增长学识,在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贡献,人生自然就不会平庸了。

不甘于平庸,很多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的人囤积倒把,牟取暴利。有的人依附权贵,找靠山,走捷径。有的人铤而走险,违法乱纪。有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的人甚至出卖国家民族利益,成为千古罪人。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同治六年的这封家书中,为了指导九弟曾国荃,曾国藩建议应该向平实处用功。正是因为不甘于平庸,曾国荃从湖南农村老家走出来,跟着大哥曾国藩从军。在这封信中,曾国藩直截了当地指出,位太高,名太重,不如是,皆危道也。总之,人生道路上,不甘于平庸,还是要从平时处用功。

只有在平实处用功,才能真正做到努力、奋斗、拼搏。

高中阶段,考上满意的大学是我们不甘于平庸的表现。为实现目标,必须在平实处用功。上好每一节课,完成每一次作业,订正每一个错题,向老师或同学虚心请教,认真准备并考好每一次考试。这些听起来平淡无奇的事情,却是每一个高中生都要真实面对的。这就是在平实处用功,坚持到最后,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高中阶段如此,大学阶段包括考研同样如此。从没有听说过,经常旷课,经常抄作业,不把学习当回事的人,最终能考出好成绩。这就是曾国藩指出的,不甘于平庸要在平实处用功。

大学生就业,不论在毕业前找工作,还是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凡是不甘于平庸都要在平实处用功。

把每一节课上好,把作业认真做完,把知识记得牢固,把技能掌握得扎实,把论文写好,把实验做好,把每一场试考好。总之,不折不扣在平实处把各项学习任务完成。在平实处用功,必然能真正搞好学习,必然能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作为学生干部,认真完成负责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班级、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多读经典书籍,多参加有意义的实习实践,在平时处用功,才能真正得到成长和锻炼。

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还是要在平实处用功。认真完成每一个工作计划,写好每一个工作总结,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真心与领导、同事相处,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工作,这些都是在平实处用功。以上这些都做到了,都做好了,自然不会平庸。这个人想平庸,恐怕也平庸不了。

由此可见,曾国藩告诫九弟,我们都不甘于平庸,但是一定要在平实处用功。在平实处用功,才是真用功,才是有效的用功。

人生道路上,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得失与诱惑。把功夫用在平实之处,就能有效规避风险,经得住考验,挡得住诱惑。试想,不甘于平庸却没有在平实处用功,而是在投机倒把,投机取巧,走捷径抄近路。这样的状态,必然会在风险、考验、诱惑面前举白旗打败仗。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甘于平庸,请在平实处下功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