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结构(牙齿的构成)

牙体是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矿化的质和软组织--牙髓所构成。下面分别针对这个四种结构进行详细阐述和简要科普。

牙齿结构(牙齿的构成)(1)

一、牙釉质(enamel)——来源于外胚层(冠部牙本质表面)

牙釉质的汉语字义取自于陶瓷中的釉质,具有良好的光泽、生物兼容性以及较好的硬度。它是人体重最硬的组织,在其总重量占比中96-97%为无机物,含有少量的有机物和水。其专业定义为:覆盖与牙冠的高度矿化的硬组织,是龋病最先侵及的部位。牙釉质也是全身唯一无细胞、由上皮细胞分泌继而矿化的卒子,而其基质只含有蛋白质而不含有胶原,其对咀嚼压力和摩擦力具有高度的耐受性。

牙齿结构(牙齿的构成)(2)

(一)基本结构——釉丛

牙釉质的基本结构是釉柱。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贯穿牙釉质全层而达牙的表面。其走行方向反映了牙釉细胞形成牙釉质时向后退缩的路线。此路线不是径直的,因此釉柱彼此横跨缠绕,其长度大于相应部位牙釉质的厚度。在窝沟处,釉柱由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呈放射状;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釉柱的直径平均为4~6um。由于牙釉质表面积比釉牙本质界处宽大,因此,釉柱的直径在表面者较深部为大。

光镜下牙釉质纵断面可见釉柱和柱间质。釉柱的横剖面呈鱼鳞状,电镜下观察呈球拍样,有一个近乎圆形较大的头部和一个较细长的尾部。相邻釉柱均以头尾相嵌形式排列。釉柱的头部相当于纵断面的釉柱,尾部相当于柱间质。不同部位牙釉质的釉柱横断面可有不同的形态表现。

电镜观察可见釉柱由有一定排列方向的扁六棱柱形晶体所组成。牙釉质中的晶体是全身各种矿化组织晶体中最大的,宽约60~70nm,厚约25~30nm,目前一般认为晶体很长,最长者可以贯穿整个牙釉质的厚度。相比之下,牙本质和骨中的晶体仅为35nm 宽、10nm厚。牙釉质晶体在釉柱的头部互相平行排列。它们的长轴(C轴)平行于釉柱的长轴,而从颈部向尾部移行时,晶体长轴的取向逐渐与长轴成一角度,至尾部时已与釉柱长轴呈65°~70°的倾斜。因此,在一个釉柱尾部与相邻釉柱头部的两组晶体相交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增宽的间隙,称为釉柱间隙,正是这类间隙构成了釉柱头部清晰的弧形边界,即釉柱鞘(enamel rod sheath)。

(二)釉牙本质界以及牙釉质最初形成的相关结构

1. 釉牙本质界:是指来自于上皮和外间充质两种不同矿化组织的交界面,其外形呈连续性贝壳状,其增大了牙釉质和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者更牢固地结合。电镜下,牙釉质形成许多弧形外突,对应的牙本质表面的小凹,小凹间有突出的嵴,在咬合力最大的冠部牙本质更突出-降低牙釉质行使功能时所收到的剪切力、

2. 釉梭:起始于釉牙本质界,伸向牙釉质的纺锤形结构,形成于牙釉质发生早期。部位:牙尖及切缘较为多见,在透射光下,呈黑色。其与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末端膨大,并通过EDJ包埋在牙釉质中有关。

3. 釉丛:在磨片上,近釉牙本质界内三分之一的牙釉质中,类似于草丛的结构称为釉丛。其成因可能属于牙釉质发育的缺陷,钙化程度低。

4. 釉板:发生时:一组釉柱的成熟不全(牙釉质蛋白的含量较高);萌出后:因为负重而产生的裂隙(含来自于唾液和口腔的有机物)。内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容易称为龋致病菌侵入的途径;多数是无害的,再次矿化。

(三)与牙釉质周期性生长相关的结构

①横纹:是釉柱上与釉柱的长轴相垂直的细线,呈规律性重复分布,间隔2~6μm(平均为4μm)。

形成原因:横纹的形成与成釉细胞每天的周期性形成釉质有关,代表每天釉质形成的速度,它可能反映了釉柱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在含量和密度上的变化。横纹处矿化程度稍低,故当牙轻度脱矿时横纹较明显。

②生长线:釉质生长线又称芮氏线,为釉质发育的间隙线;呈深褐色;在纵磨片上,在牙尖部包绕牙尖环形排列,近牙颈部渐呈斜行线;在横磨片上,呈同心圆状排列。釉质生长线是釉质周期性的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其宽度和间距因发育状况变化而变化,较横纹的间距大得多,约代表5~10天釉质沉积的厚度。釉质生长线到达牙冠表面时,形成横行的嵴状结构即牙面平行线。

③新生线: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一条加重的生长线即新生线,这是由于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釉质一部分形成于胎儿期,另一部分形成于婴儿出生以后。当婴儿出生时,由于环境及营养的变化,该部位的釉质发育一度受到干扰,特称其为新生线。新生线是研究釉质发育状况的一个标志。

二、牙本质(dentin)——来源于外胚胎间充质(构成牙的主体)

牙本质是构成主体的硬组织,由成牙本质细胞分泌,主要功能是保护其内部的牙髓和支持其表面的牙釉质。其硬度比釉质低,比骨组织高。其冠部覆盖牙釉质,根部覆盖牙骨质。功能“保护牙髓。支持牙釉质”。其70%重量为无机物,50%体积为无机物。

牙本质的组织结构: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细胞间质

(一)牙本质小管

贯穿于牙本质全层的管状空间,充满了组织液和一定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自牙髓表面向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排列,牙尖部及根尖部:较直;牙颈部:弯曲成-形,牙本质小管:牙本质小管、管周牙本质、管间牙本质。

直径:近髓侧,较粗,密集,近表面:越细,稀疏。侧支:互相吻合,根部的分支数目比冠部者多。

(二)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是成牙本质细胞的胞质突,胞体位于髓腔近牙本质侧,呈整齐的单层排列。行程中分出细小分支,与邻近突起相联系。

(三)细胞间质

牙本质的间质为矿化的间质,其中有很细胶原纤维,主要为I型:纤维的排列大部分与牙表面平行,而与牙本质小管垂直,彼此网状交织。

三、牙骨质——来源于外胚胎间充质

牙骨质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一层硬结缔组织,色淡黄。牙骨质在近牙颈部较薄,约为20-50μm,在根尖和磨牙根分叉处较厚,约为150-200μm。

四、牙龈

牙龈是包围和覆盖在牙颈部和牙槽嵴的口腔黏膜,呈浅粉红色,坚韧而不活动。在前庭和下颌舌侧面,与红色的牙槽黏膜连续,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在上颚与硬腭黏膜连续,无明显分界线。牙龈可以分为游离龈、附着龈和牙间乳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