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佐斯创新模式(马斯克纷纷入局)

近年来,“碳中和”相关话题备受关注,作为投资领域的热门赛道,大量投资者纷纷观望、摩拳擦掌,试图在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车等领域中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被誉为“风投业四大天王”之一的约翰·杜尔,是站在谷歌、亚马逊、Twitter 、网景、赛门铁克、康柏等科技公司背后的“教父”,他曾在10年间为KPCB净赚1000亿美元。

就是这样一个身价过亿的风险投资家,在讨论到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问题时,心痛地表示,他十几岁女儿曾告诉他,上一代人是全球变暖的始作俑者,他们应当解决这个问题。

此后,他开始着手应对气候危机问题,作为OKR的推广者,约翰·杜尔撰写了新书《速度与规模:碳中和的OKR行动指南》,尝试用OKR寻找碳中和可落地执行方案,并推出绿色成长基金(Green Growth Fund)。

就像《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中洛伊丝·夸姆说过的一句话:“绿色经济势必成为所有市场之母”,这是“千载难逢的经济投资机会”。

除了约翰·杜尔,国内外很多知名企业家、投资人也已经开始涉猎绿色基金,贡献出除金钱以外,更珍贵的时间和技术。


比尔·盖茨:突破能源风险投资基金

2016年12月12日,比尔·盖茨在其个人博客Gates Notes上宣布,组建一支名为突破能源风投(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的基金,基金初始规模为10亿美元,投资年限为20年,专门投资清洁的新能源项目。比尔·盖茨表示:

“此次宣布的基金是继‘突破能源联盟’所做承诺的新步伐,由投资者共同联手,在强大的对基础研究的公共投资基础上,建立能够产出下一代可靠的、可负担的、和零排放的能源的公司。”

“突破能源联盟”是比尔·盖茨等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创立的,囊括了28名全球有影响力的商业领袖。成立这个联盟的目的是集合政府与企业的力量,找到除了风能、太阳能以外更多零碳排放能源的可能,并从技术上找到更多阻止全球变暖的方法。

而这支基金由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领投,其他投资人还包括阿里巴巴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马云、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投资大鳄乔治索罗斯、沙特王子阿尔瓦利德·本·塔拉尔等20位全球商业领袖及创新人士,净资产总额高达1700亿美元,堪称“史上最豪华的投资团队”。

在该基金成立的同时,该联盟还宣布一项“风景创新”的倡议。为了实现零排放的目标,该项目列出了投资者应关注的相关技术投资领域。该项目将成为该基金的指导投资决策的工具,并将作为其他致力于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投资者的指南。

2021年,能源突破设立10亿美元的能源催化剂项目基金,目前聚焦于四大技术研发:绿色氢气(Green hydrogen)、可持续航空燃料(Sustainableaviation fuel,SAF)、长期电池储能(Long-duration energy storage ,LDS)和直接空气捕捉(Direct Air Capture, DAC)。这四种技术由于成本高昂,尚未被广泛采用,但是它们被认为是世界气候危机的关键解决方案。

此项目同样有助于推动能源技术的规模化运作以降低新技术的成本,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并消除传统的“绿色溢价”。


贝佐斯:贝佐斯地球基金

2020 年 2 月,杰夫·贝佐斯承诺出资 100 亿美元设立贝佐斯地球基金(Bezos Earth Fund),成为个人气候慈善事业的新旗手。许多人希望他效仿比尔·盖茨的突破能源风险投资基金,成为另一家早期风险投资公司。亚马逊已经支持了 Rivian 等清洁技术初创公司,后者正致力于为这家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制造 10 万辆电动送货车。这是该公司到 2040 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重要环节。

但贝佐斯对地球基金有着不同的构想。在宣布首轮接受资金的 16 名对象时,他显露出一种更类似于高度聚焦的慈善事业风格。这些受赠方均没有赢利、发行股票或上市的打算。然而,在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和清除大气中数以10 亿吨计的排放物的努力中,这些非营利组织可以像任何营利性公司一样自律和坚定。保护海洋和水道、保护雨林和促进再生农业将带来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佐斯地球基金的出发点是判断未来 10 年所需要的系统变革,并确定慈善基金可以在哪里解锁和推动变革的发生。能源、交通运输、工业、粮食和农业、金融体系等每一个必须发生重大变革的领域,都包含着多个“小型”变革,尽管这些变革本身的规模也已经相当巨大。例如,在交通运输领域,需要告别内燃机,但还需要为航运和航空公司开发氢技术,同时也需要彻底改革公共交通,重新思考城市规划。在粮食体系中,需要新的气候智能型农业技术,但也需要改革供应链,调整饮食结构,转向植物性食品,并在这个 10 年内将粮食损失和浪费减少一半。

正如贝佐斯所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向一群非常聪明的人学习,他们把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对世界各地社区的影响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我深受鼓舞,我很高兴能帮助他们扩大规模。这是具有决定性的 10 年。如果我们不能在 2030 年取得足够大的进展,那么一切将让我们悔之晚矣。”


埃隆·马斯克:碳捕集大赛

2021 年 1 月 21 日,马斯克在推特发起除碳大赛。在推文中,马斯克称将捐赠 1 亿美元以奖励优秀碳捕集技术。2 月 8 日,美国非营利性基金会 XPRIZE 宣布,由马斯克和马斯克基金会赞助的 1 亿美元 XPRIZE 碳捕集大赛($100M XPRIZE for Carbon Removal)即日成立。

马斯克和 XPRIZE 基金会想用竞赛奖励的方式,来推动碳捕集技术的创新。XPRIZE 基金会本就是一家致力于以竞赛的方式推动技术发展造福人类的非盈利组织,1995 年在美国加州创立。这场大赛旨在用碳捕集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应对气候变化和重新平衡地球的碳循环。

这项为期四年的全球竞赛邀请来自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创新者和团队,创造并展示能够直接从大气或海洋中提取二氧化碳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10亿吨级的水平,以环保的方式永久锁定二氧化碳。

解决方案将根据多种标准科学地进行评估,例如:二氧化碳的去除量、去除过程的生命周期分析、能源效率、土地足迹和封存能力。任何负碳解决方案都有资格参加:基于自然的、直接的空气捕捉、海洋、矿化或任何其他永久封存二氧化碳的方法。

“时间就是生命!”煽动力极强的马斯克,在推文中呼吁大家“不惜一切代价”,希望“参赛团队能够构建可实施的十亿吨级碳去除方案。”


宜家基金会:

在资助气候行动方面,宜家基金会(IKEA Foundation) 是领跑的机构捐赠者之一,该基金会与瑞典著名连锁零售企业宜家同属一家母公司,专门负责集团的慈善事业。基金会掌管着 20 亿美元的可用资金,据其首席执行官佩尔·海根斯(Per Heggenes)表示,他们的重点是加速南半球可再生能源对肮脏能源的替代进程。与此同时,宜家已承诺其零售业务到 2030 年实现碳负排放,即减排量超过其排放量(包括供应链的排放)。

在做出这样的承诺后,宜家已经从产品层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碳减排尝试。在宜家,产品陈列区可生物制造、可生物降解或是环保低碳可回收、绿色生产等标签与表述几乎是随处可见。无论是贴身的衣物,还是沙发、床垫;大到全屋家居,小到板凳镜子,几乎所有涉及到产品的部分,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添加”“可降解”“可回收”描述。减碳足迹已经几乎涵盖了宜家从使用材料、工艺设计、外形包装及弃至回收等产品全周期。除此之外,卖场里还有很多关于消费行为的可持续引导。

对消费品企业而言,除了卓越的产品力,营销能力也尤为重要,而宜家关于可持续消费的引导,除了变相完成低碳产品认证,向公众展示碳标签之外,亦能够吸引关注低碳且环保意识强,收入相对高的高净值消费人群,并加强与这部分消费群体的品牌互动,提升消费者黏性。

可以预见的是,“低碳家居”也势必成为行业未来差异化竞争的高地。


高瓴资本: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

2022年6月16日,高瓴首支人民币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宣布完成首次关账,预计总规模逾40亿元人民币

谈及此次碳中和基金的募集,高瓴创始人张磊表示:“绿色转型已成为未来最大的确定性,专注新技术投资的VC/PE机构大有可为。我们希望通过长期资金的支持,推动更多企业和人才加入到低碳转型大背景下的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相关产业中来,加速推进产业升级。”

创始合伙人李良表示,碳中和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中国要实现碳中和,就必须推动整个制造业向先进制造全面升级——先进制造可以不断精益求精地优化,是可持续的发展;而自然资源则是稀缺和不持续的。因此,仅仅通过控制碳排交易、资源调配是不够的,唯有大规模的升级技术、以新的绿色技术驱动、为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制定新标准,才能在零碳时代获得竞争力。

沿着这一思路,高瓴对先进制造主题下的智能制造、智能出行、新能源及储能、以及低碳前沿技术等方向,都做了重点布局,同时也对农业科技、生物科技、企业服务、低碳生活等领域积极关注。

正如张磊所言,“我们一直坚信,对低碳转型来说,其终极解决方案必然来自持续的科技创新。高瓴正是希望,通过我们长期资金对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创新投资机构参与和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形成创新聚合效应。”


贝佐斯创新模式(马斯克纷纷入局)(1)

《速度与规模:碳中和的OKR行动指南》

约翰·杜尔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8月

内容简介:2006年,在一次至关重要的晚餐讨论中,当约翰·杜尔15岁的女儿向他提出解决气候危机的挑战时,他竟无言以对。自此,作者一直致力于寻找可以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的方法。

在关注环境危机的15年中,作者深刻感受到,解决当下危机刻不容缓,人类已经没有试错和缓冲的时间,因此,他联合科学家、决策者、社会活动家、商界领袖和慈善家,以OKR这种有效的工具,为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制订了一个清晰可循的行动方案。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六个可减轻气候危机的大的领域入手,包括交通运输、电力、农业、自然保护、工业、碳清除,将净零排放逐步分解,提供了每个领域每个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与方法。第二部分则探讨与清洁能源、碳中和经济相关的政策、技术及投资等问题。每一章里面的每一个目标,都配有一套可衡量的关键结果,便于跟踪在这些领域上取得的进展,以显示做得如何,以及是否需要加快步伐或纠正方向。

这是一套迫在眉睫的碳中和行动方案,也是以投资人的角度寻找“零碳”经济新风口的指南,更是政府与企业家关于“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转型的有效参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