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疹咋治(也可能是致命的疾病)

作者:宁波一院 宗建平


皮肤红肿或生个疖子每个人都会遇到,一般只要及时正确处理,问题总是不大。有一种部位的皮肤红肿,公众比较熟悉,那就是危险三角区域,因为当脸部感染尤其是面部三角感染时,在面前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并会逆流至眼上静脉,经眶上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甚至可发生败血症,危及生命。

还有一种皮肤的感染,离头部遥远,相对比较隐蔽,一旦不注意,也会迅速恶化,后果极其严重,同样可能致命。

有人也许会说我在小题大做,是的,我被人误解过。还是先从近期一例患者说起。

患者女性,53岁,1周前自己发现左侧会阴皮肤红肿,没有引起重视,过了二天红肿范围增大,触之有压痛,活动后明显,伴乏力,活动受限,有腹痛不适,无发热,无腹泻,无恶心呕吐等不适。患者原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血管瘤手术史。到了第三天,因为病灶扩大迅速,就到当地医院就诊,这时患者整个胸腹部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胸部CT发现广泛纵膈气肿及左侧腹膜后气肿;还有两肺炎症及左侧胸腔少量积液,也就是说,病灶从左侧腹股沟一直波及到腹、胸、纵膈及背部。这下吓坏了当地医师。因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严重的病例,感到问题严重,就转到县级市人民医院。当地人民医院发现炎症很严重(血常规 超敏C反应蛋白:WBC 9.1 10^9/L,Hb 129g/L,PLT 135 10^9/L,CRP 330.83mg/L),同时已经出现呼吸衰竭的倾向,急转来我院。急诊又做了全腹部CT和头颅CT,头颅CT正常,腹壁下有广泛的积气积液,立即收住入急诊ICU。

皮肤疹咋治(也可能是致命的疾病)(1)

皮肤疹咋治(也可能是致命的疾病)(2)

皮肤疹咋治(也可能是致命的疾病)(3)

皮肤疹咋治(也可能是致命的疾病)(4)

皮肤疹咋治(也可能是致命的疾病)(5)

皮肤疹咋治(也可能是致命的疾病)(6)

皮肤疹咋治(也可能是致命的疾病)(7)

皮肤疹咋治(也可能是致命的疾病)(8)

皮肤疹咋治(也可能是致命的疾病)(9)

入院当时,除血压稍低外,其它生命体征还算正常(体温:36.9℃,脉搏:97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97/70mmHg)。神志清,精神软,全身散在瘀点,口腔粘膜白斑,两肺可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同时发现心律不齐;腹部平软,中腹、下腹部有压痛,腹部皮肤按压有捻发感(皮下有异常积气,部分皮肤出现坏死性水泡,左侧腹股沟会阴红肿,无破溃,双上肢、双下肢轻度浮肿。

患者入院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

面对这样情况,感到问题极其严重。最重要的措施,应立即进行切排手术,想办法把皮下脓肿引流出来,只有这样或许还有一丝希望。没想到,切开后所见更严重,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而且奇臭无比,整个腹壁到胸腔皮下都是脓液及坏死组织,无法一次完全清除干净。

看到这样的惨状,你一定会问,为什么外阴部一个小小皮肤红肿,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这又让我想起一次半夜组织全院急会诊,被认为我是在小题大做。

患者也是一位中年女性。多年前因卵巢肿瘤手术,术后在手术残端长了一个淋巴管囊肿,医师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给她做了一个囊肿切除术,没有想到术后形成一个瘘,只好用引流管引出腹腔外,不久引流口周围红肿,出现了高热,白天请外科会诊了二次,都觉得没有多大问题,但到了晚上红肿迅速扩大,我感到问题严重,在万般无奈情况下,半夜十二点组织了全院急会诊(当时B超室张主任加班很迟回家,半夜里又叫她急会诊,害得她摔了一跤,至今还很内疚)。当天行政总值班是医患办主任,批评我小事大做,最后在我的坚持下,还是举行了全院急会诊,做了腹壁切开引流,引出很多脓液,但即使这样积极处理了,到第二天脓液还是扩散到整个腹壁皮下,想想真是可怕,如果迟几个小时或一天后做切开引流,那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最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完全康复出院。

为什么腹部皮下小小红肿,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要从腹部组织结构特点说起。

腹壁从外到内有皮肤、浅筋膜、脂肪层(Camper筋膜),膜性层(Scarpa 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模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和壁腹膜。其中Scarpa筋膜下特别松散,上到胸部,下到腹股沟是相互通的,一旦有附近皮下软组织感染,脓液极易通过Scarpa筋膜迅速扩散,且早期表现不明显,非常容易忽视。(见图)

皮肤疹咋治(也可能是致命的疾病)(10)

(本案例血及局部脓液培养报告为奇异变形杆菌,通过一个月左右的积极救治,天天手术换药,情况虽然有了好转,但没有想到患者出现了大面积的脑梗塞,最后还是没能挽回她的生命。)

这是一类极易被疏忽的皮下感染,一不注意很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医师,最大的快乐是看着病人得救,最大的痛苦是目睹死亡。避免最坏结果的方法就是,尽医者所能,普及医学知识。

尽医所能,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深思,才能培育出良好的心灵知识或智慧,才有能力感知看似平常的疾病中,潜藏的巨大风险。

本文首发于《浙江急诊》(zonghua11),医师报受权发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