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生存法宝(问道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的生存法宝(问道道德经第八章)(1)

问道《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的生存法宝(问道道德经第八章)(2)

意译:

合乎道的行为和方法,就像水一样。水善于通利万物,与万物处其和而不相争,生养而不宰制,不积不争,不物不形,这是众人所厌恶的,却是真正的接近道的行为。

有道之人,依据道的法则来处世行事,是谓居善地;

虚静自处,唯天道是守,是谓心善渊;

不以人道害物,施天之大恩与万物,是谓与善仁;

为天下立天道不言之教,是谓言善信;

以天道为治天下的教行,自然就会以正治国,是谓正善治;

以正治国,则天下无为而自化,是谓事善能;

天下无为而自化,万物莫不尊其天命而自然,是谓动善时。

循道而为,万事万物各顺遂其天命天性,还有什么需要争执和担心的呢?

道德经的生存法宝(问道道德经第八章)(3)

解析:

如果上一章是教君王天长地久的心法,这一章就是落地的术法。

中国如果要评价有哪些滥俗的用语,估计“上善若水”是要上榜的。但多数人都是附庸风雅而不得其正。多数人的理解是,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温柔、包容、不争、不辩,似乎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但水真的是这样的吗?那洪水和海啸又是什么;好人是这样做的吗?那这做好人也太简单了,随便找个窝囊废都是这样。真是有辱斯文!

“上善若水”真正的意思是以水喻道。因为道无质无象,无名无状,为了便于人们理解和把握,老子就用了水来比喻道。因为水和道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不争、处下、无为。而这些也正是英明的君王治天下所需具备的认知和素养。

1、居善地,就是处道不处物。所谓王朝更替律,众说纷纭,本质上的原因就是得道和失道的往复循环,至于其他的都是果而不是因。一个王朝的初期都是顺民心、合大势,励精图治,以求风调雨顺,齐民安国的;但是后期,往往又蜕变演化为天下祸乱的根源,于是天下失序,王朝崩溃,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治乱循环。

2、心善渊,就是守道不离。一个王朝的崛起和兴盛,离不开有道圣王的执守和引领。守道不离的背后是天道人心的较量,天道虚静,人道多欲,如果君王不能守道之虚静,天下祸乱必自朝纲出。

3、与善仁,人道不美不善,小恩而大害。所以要对天下一视同仁,以天之大恩遍施万物。

4、言善信,不以人道害物,施天道不言之教,让万物循其天性以自然。

5、正善治,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则天下无不正、无不治。

6、事善能,以正治国,天下无为而自化,无为无不为。

7、动善时,天之机,应时而出,万物相时而动,随机应变,各正其位,各尽其性,各成其命,是谓动善时。

道德经的生存法宝(问道道德经第八章)(4)

思考:

治天下如此,企业管理更是如此。如果能够悟透此章的要义,也许这里面就包含着目前最高段位的企业管理学问和方略。

居善地,说的是企业的愿景使命,目标要明确,使命要有感召力。历史上无论是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但凡取得伟大成就的都是因为有着伟大的目标和使命才脱颖而出的。

心善渊,当家人或领导团队必须有高远的洞察力和战略规划能力,这需要心性的静和定。即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如果不能沉静如渊,是很难有深度洞察和思考的,更不要说循道而行。

与善仁,讲的是分配制度问题。一个公司的分配制度至关重要,也是一个公司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华为的成功大家都看得到,但很多人不知道华为成功真正的秘诀在哪里。其实任正非自己已经说过,华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分钱分的好。包括华为引以为傲的人力资源体系也首先是因为有好的分配制度才能成立,否则何以良将辈出、人才如潮?

言善信,讲公司的价值观管理问题。就像革命战争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样,文化的管理才是公司最重要的护城河和力量源泉。物质的力量总有限度,而精神的力量无穷无尽。

正善治,各项管理制度是不是合理,流程是不是完善,架构是不是足以支撑业务的发展,人力资源组织体系和培训体系是不是给力,等等。天道人心,应该是正善治里面最为纠结的选择,如何择善而从,考验的不单是智慧,更有境界。

事善能,任何事情的结果必有其原因,以终为始,综合考量才会有最佳的决策。勇于创新,但不要脱离常识。没有人可以提着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拔离地球。

动善时,天时、地利、人和,有三才者可通天。恰当的时候干恰当的事,也是三才逐渐富集和准备的过程。君子得其时而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圣人尚且如此,我辈又岂可造次?特别是在目前这个竞争空前激烈,各行各业都严重内卷化的时候,更需要有走一步看三步的洞察和谨慎。如何把握,可以看看问道《道德经》「第六章」里对阿里昨日成功而今日跌落的原因的分析,也许会对“动善时”有不一样的理解。

写到这里,自己都有点惊讶,想不到这一章里可以挖出这么多东西。看起来我们过去真的是严重误解《道德经》的价值了。西方的管理学过于教条,其应用有其对应的文化和时代背景,时移世易,面对今天这种高强度、高并发和多要素的竞争环境,也许唯有我们华夏老祖宗的经典里才可以找到更多宝贵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智慧!

毕竟中华有道!中华文化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天地这个生养人类文明的根源上,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也是人类文明得以繁荣昌盛的根和本。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雏形已现,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革命,大智移云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深化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更广泛的连接和更多的交互,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学可以应对的了的,更需要一种全局的、系统的、道法术一体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企业经营和管理。何以解忧,唯有中华之道!有术无道止于术,有道无术术无穷。那些还沉迷在西方故纸堆里的人,该抬起头看看,不要再丢了自己的珠玉而去捡别人的垃圾。

水平有限,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多提意见!利人利己,贻厥子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