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所用的语言(汉语在埃及是如何传播的)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

提起埃及,你会想到什么?是壮美的尼罗河,雄伟的金字塔还是历经沧桑的苏伊士运河?同为文明古国,中埃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久远。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境游客人数不断增加,中文导游在埃及成了一份热门工作。这也在当地引发了学习汉语的新热潮。

埃及目前有2所孔子学院、3所孔子课堂、16所大学开设中文系或中文课程。艾因夏姆斯大学于1958年便开设了中文系,成为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中最早开设中文系的高等学府。埃及目前在孔院学习人数达5万人,中文在校注册学生约3000人。接下来,我们一起听听埃及朋友们学汉语的趣事和中国故事。

埃及所用的语言(汉语在埃及是如何传播的)(1)

2020年9月,中文正式进入埃及中小学教育体系,成为可供埃及中小学生选修的外语。人民日报记者周輖摄

青年翻译家:用文学“镜子”看中国

埃及所用的语言(汉语在埃及是如何传播的)(2)

青年翻译家梅·阿舒尔。人民日报记者周輖摄

埃及所用的语言(汉语在埃及是如何传播的)(3)

资料图片

梅·阿舒尔毕业于开罗大学中文系,十几岁的她便开始阅读有关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书籍。2007年阿舒尔第一次来到中国,“就像是联系多年的老朋友终于见了面,到中国以后我感到非常熟悉和亲切。”在了解中国以及中国的历史、风貌、人文风情之后,阿舒尔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这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家。

毕业后,阿舒尔成为一名青年翻译家,汪国真诗歌选集、散文精选集《梅花》,张爱玲、三毛、周国平、毕淑敏、戴望舒等名家的作品,都曾被阿舒尔“搬”到阿拉伯国家的期刊上发表,她通过翻译书籍、撰写文章的方式一直在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发展。

10多年间,中国的许多城市都留下了阿舒尔的足迹,相机和笔记本不离手,记录着中国社会风貌与变化的方方面面。阿舒尔表示,文学好像是一面“镜子”,它能够真实地反应一个国家人民的思想,也能够最大程度上反应一个社会的面貌。

相声爱好者:中国相声,在埃及也很受欢迎

埃及所用的语言(汉语在埃及是如何传播的)(4)

埃及所用的语言(汉语在埃及是如何传播的)(5)

伊萨姆在为同学们讲相声课。人民日报记者周輖摄

埃及所用的语言(汉语在埃及是如何传播的)(6)

伊萨姆与“学生们”在舞台上表演。人民日报记者周輖摄

身着长袍,手打快板,脑袋跟随节奏有规律地晃动,一名埃及年轻小伙子熟练地表演着相声绕口令选段,聚在一旁的同学们则跟着练习起来。这是疫情前每周在开罗举办的“相声遇上埃及人”培训活动上的场景,如今相关的交流已经转到了线上举行。

为同学们表演和指导的伊萨姆,2020年刚从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毕业,目前就职于一家埃及的中企。在北京大学交换学习期间,伊萨姆对相声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中国拜师学艺。回到埃及后,伊萨姆利用闲暇时间开设了这个相声培训活动,免费为感兴趣的同学培训相声的基本技能。“相声这门艺术对埃及人来说很有吸引力。”伊萨姆说。

2020年初,埃及上演了中国春晚,伊萨姆带着“学生”一起表演了自己创作的相声节目。“学生”们都陆续“出师”,活跃在各类中国文化活动和汉语桥比赛上。伊萨姆也有了新的目标:希望将来有机会在埃及电视台做一档介绍中国的节目,或者在中国电视台做一档介绍埃及的节目,让更多人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阿拉伯文化。

大奖赛冠军:我的中国故事才刚刚开始

2020年“唱响埃及”华语歌曲大奖赛决赛上,上届冠军苏伊士运河大学的大三学生桑德拉·加塔斯再次站在这个舞台上,作为开场嘉宾一曲《红日》,点燃了全场。

加塔斯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学习中文后她便爱上了唱中文歌,常常在亲友面前演唱。初次见她,《茉莉花》婉转的歌声引起我的注意。随后《一百万个可能》《我们的爱》等高难度的歌曲一路把加塔斯送进决赛。为了更好诠释决赛曲目《滚滚红尘》歌词中对人生的复杂感慨,她专门找到歌曲对应的影片和故事仔细研究,最终凭借百转千回的歌声征服评委与观众,赢得冠军。

“十分感谢我的老师们对我的帮助,也感谢自己选择学习这么美的语言。”加塔斯自信地讲道,“我的中国故事才刚刚开始。”

本期责编:孟祥麟、刘慧

埃及所用的语言(汉语在埃及是如何传播的)(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